穿井得一人的原文和翻译是什么?

如题所述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词语解释】
穿:挖掘,开凿。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丁氏:丁是姓氏;丁氏泛指“姓丁的人”;但也有观点认为;古代妇女的称呼大多为姓加“氏”字。所以应该译为姓丁的妇女;尚存疑。为避免误解;泛译为“丁姓人家”。
:于是,就。
溉汲 gài jí 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停留。
: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讲述。
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派遣。
: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如,像。

【译文】宋国有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到外面打水浇田,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之后),(便)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了这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人问这件事,丁家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里挖出一个人啊。”听到像这样的传闻,还不如没听到。

【此文出处】《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吕不韦

【此文对我们的启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谣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人物介绍】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注意:此书是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并非本人所作。

【学习感悟】学习了“穿井得一人”这篇文章,使我感到,对于有些事情,自己先要求得事实的真相,然后才可以“传播”。往往人云亦云,会把某件事传播的变了味道,使人不敢相信。
挖井挖出个人来,本来是不可信的,但为什么传播开来?
原因是挖井人说:“吾穿井得一人。”翻译过来也就是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这件事的起因,是挖井人自己很诙谐的说出来的语言。但传播者没有亲自求证,马上就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传播者说的活灵活现,结果越传越广,最后到了他们国都的高层,派人查访才得出来“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里挖出一个人啊。”
我在部队当战士的时候,听班长给我们讲述过一件事:
寒冬腊月,部队黑夜拉出去训练,踏着满地的积雪,训练行军。忽然前面的队伍传下来话:
“脱下大衣,反穿!”其实这是要在雪地行军起到一种伪装的隐蔽行动。
到了训练的目的地,连长停下部队,到后面想看看“伪装”的队伍怎么样了,结果看到的是战士们几乎都是脱下了大衣抱在怀里。连长急忙询问:
“怎么回事?不穿上大衣?都脱下来抱着?”战士们七嘴八舌的说:
“不是前面传令下来让脱下大衣,后传吗?”连长一听就来气啦!
“谁给传错口令啦?!训练部队伪装行进!我是让‘脱下大衣反穿’!咋把‘反穿’换成‘后传’啦?!”
连长一路向前查看,结果是自二班长以后都是脱下了大衣抱着走。没有问题,准是二班长传错了!
从前往后挨个询问,结果是二班长是湖北兵,是他口音传达的不准确,后面的战士把“反穿”听成了“后传”。结果找出来了。连长定下一条新规定:
“以后从前面往后传话,传达命令,后兵要复诉一遍然后再传下去。”
这是因为口音不准确传达的错误,按理说,跟穿井得一人没有什么关联。
但我觉得准确传达消息、命令这一点还是有关系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2-21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举国上下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扩展资料:
《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

这篇文章已被收入2016年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寓言四则》里 (2017年,由于教材调整,《寓言四则》课数上调至22课 。朗读人是梓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穿井得一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