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来源及意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1. 清明节的来源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的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2. 清明节的意义
清明节的意义在于能够增强家族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并且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等。清明节各地习俗丰富,港澳地区的清明习俗与广东大体相同。
3. 港澳地区的清明习俗
在香港,民众一般会到先人墓前拜祭,焚烧香烛、冥镪,清除杂草及供奉水果、香酒、鲜花、烧猪或白切鸡等。尽管香港大部分坟地墓园都有公共交通连接,但清明节当天交通依然拥堵。民众时常为避免人潮拥挤,习惯错峰祭拜,而不一定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
在香港,清明是法定假期。清明扫墓祭祖是澳门居民很重视的习俗,澳门人把清明当天叫作“正清”,在清明当天扫墓叫作“行正清”。每逢清明节前后,“行正清”的人们除了自备香烛、冥纸以外,还携带了烧肉或是一整只乳猪、水果、糕点、酒等来供奉念槐祖先。
4. 江苏地区的清明习俗
江苏各地清明节习俗不尽相同,如泰州人于清明节举行划船比赛,称为“撑会船”。镇江人以柳叶七片泡茶,据说喝了可以明目。武进县方茂山以清明为龙母化身之日,乡民竞相拜祷。徐州人清明扫墓,犹称“上陵”(陵读音“林”,指陵地),将近清明时,徐州人便纷纷举家上坟祭祖,最迟不得超过清明节这一天。
5. 上海地区的清明习俗
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近千万。由于推动公墓化的兴盛,而相关选址以外省的苏州、嘉兴等地为主。此外,青团是江南地区的清明时令点心。其主体由糯米粉制成,经青艾(草头汁)调和而呈绿色糕团,一般为豆沙馅或芝麻馅。对上海人而言,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