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自律,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
1、“慎独”,语出《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其意是当独自一人而无别人监视时,也要表里一致,严守本分,不做坏事,不自欺。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慎独,其实就是“慎始”,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如果开始时就不谨慎,还怎么能保
证有好的结局呢?
慎独,其实就是“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当事情结束时,要像开头一样慎重对待。慎独还需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慎独还需克服源自动物性的“利己”性。
2、自律,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据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颁布的道德规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则。
扩展资料:
近义词——省察克治
是王阳明提出的初学之工夫。见〔传习录上卷〕。阳明论为学工夫时说:初学时心猿意马,须教学者静坐息思虑。等心意稍定,须教他省察克治。这省察克治的工夫不可间断,如去盗贼,须扫除廓清。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心逐一追究搜寻出来,一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
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息,不可窝藏,才是真实用功。一直到无私意可克治。
阳明认为格物致知之学,必须在内心深处时时用力省察克治,才能得见天理人欲的精微处。省察精微,才能将私欲除尽,存得天理。「省察克治」有时阳明也说为「存省克治」。
简单的说,即是时时反省查察,看自己有无私欲,若有便立刻制止。阳明说省察克治是他的医人方子,真去得人病根,即使修养本事大的人,过了十几年也还用得着这工夫。直到无私可克,天理纯全,便是「何思何虑」,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