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试材料作文总是找不准立意,哪位帮忙找些高考材料作文的例子和十环立意。网站也行

近几年的语文高考真题里德材料作文,要有材料,后面附加上高分立意(没有例文也可以)。不求太多,但要高质量,谢谢!

所谓立意,就是作者为文章确立主题,是表述自己的思想认识,是展示自己的情感意向。"意"是文章的灵魂,意胜则文胜。作文立意的四字诀为:准,切题不跑题;深,深刻不肤浅;新,新颖不俗套;简,简明不分散。
为此,要启动开放思维: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辐射思维、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多想,沿着作文题目的顺向逆向侧向作发散思考,尽可能把应想到的角度都想到,以期寻求更多更新的角度,多中选稳、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
1.准,切题不跑题
准确,这是立意之本。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立意一定要合乎题目要求。切题才算真正的准确,否则,主题再好也是枉然。此外,还应注意立意要有针对性。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作为主题,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反响。当然也有“技术”问题,审题时要认真分析题目。如《我心中的歌》、《和谐的美》等,这类文题都是偏正短语,其中“正”的部分是“歌”、“美”,而“我心中”、“和谐”是“偏”的部分。往往“正”的部分是写作对象,而表意的重心则在“偏”的部分,体现着题目的写作范围、性质和特殊要求。比如“我心中的歌”这个题目,写作应着力于“心中”,心中的歌有别于一般歌曲,它是珍藏于内心深处的,是无声的难忘的故事,那发自内心深处的音符,构成了作者生命的旋律。这类题目,“偏”的部分是文章的重心,即“题眼”,应浓墨重彩地加以表现。
2.深,深刻不肤浅
主题的深刻在于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初中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比如,只从刻苦学习方面来分析一个学生成绩优秀是不够深刻的,若能进一步阐述他为什么会刻苦,为什么会持之以恒,或者就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分析,开掘出他刻苦学习的动机和动力,这样的立意,不就深刻多了吗?所以在主题开掘上多问几个为什么是十分必要的。再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精心挑选了三个事例,这个精选过程在课文后面的附录中讲得明明白白,最后他慧眼独具把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英雄故事都删去了,却单单把平淡无奇的“坑道谈话”留下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事例既是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的展现,也是其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动力。这是主题开掘深入的典范。在给文章立意时,作者要具有多方面考虑事物表面层次和深层次的意识,要充分抓住话题内容的深层内涵来写。如以“镜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若你的立意定位在其表面层次——实物“镜子”上,那么很明显它的层次不高,思想不够深刻,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个性也就不突出。若是你的立意定位在“镜子”的比喻义上,写出“以高尚的品格作镜子照出卑劣的灵魂”等深层内涵,那无疑是高人一筹的。
3.新,新颖不俗套
文章写出新意关键在于具备独创精神。如果思想懒惰,人云亦云,所写文章必是千人一面。关于如何创新,这里向大家特别强调“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拓性的思维方法,其特点是不集中于一点而是多角度多方面地去思维。这样可以开阔思路,由此及彼,有利于找到较理想的有新意的主题。求异思维是一种寻找事物之间相异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如写《读“龟兔赛跑”》这篇文章时,有的学生就想到兔子其实输给了自己,输给了自己的骄傲和轻敌,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从而认识到克服自身的弱点对取得胜利是至关重要的。有的同学却认为,兔子是故意输给乌龟的,因为兔子明白它与乌龟不是一个档次,胜之不武,干脆领先后睡大觉,以避开两难境地,聪明之至。上述两种立意可谓“发散”“求异”之功。
又如这则作文的材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是否能写出新意,就看是否能多角度地分析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出材料的含义。这则材料中,分析的角度可以有四个:①卖马者、②伯乐、③买马者、④骏马,从这四个角度来分析就会发现不同的内涵。
①卖马者。应该说这个卖马者非常聪明,当他发觉自己的马难以卖出去时,便去请来伯乐,结果马价增加了十倍。这说明他有对商品进行包装、宣传的意识,酒好也怕巷子深,经商者这种包装、宣传意识一定要强烈。如果不是推销员假装失手打破一瓶酒的话,或许中国的茅台就不会那么快进入国际市场,原因正在于此。从这个角度可确立中心论点为:“酒好也怕巷子深。”
②伯乐。马还是那匹马,但伯乐去了一次之后价格就上涨了十倍,幸好这是一匹好马,如果是匹劣马,伯乐的一世英名岂不要因此付诸东流。中央电视台某位著名主持人曾给某产品作过一次广告,产品的销售量一时上升了很多,但后来证实了该产品属伪劣商品,该主持人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大打折扣。因此,名人一定要慎于言行。
③买马者。同样一匹马,先是三天无人问津,只因为伯乐来看了一下,价格就涨了十倍,买马者的心态可见一斑。同样的马,花少量的钱就可以买到,却等到伯乐来了、价格上涨之后才买,让人费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众多的名人广告,购买者该何去何从,一定要考虑清楚,否则就会犯和买马者同样的错误,贻笑大方。千万不能盲目崇拜。
④骏马。马虽是骏马,但也只有在伯乐来了之后才显示出自身价值,马虽好,仍需识马人。诸葛亮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没有徐庶的走马举荐,又怎得刘皇叔重用?美玉虽好,如果没有卞和的冒死相献,是不会被世人认识和了解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现实中还有众多的“千里马”在等待着“伯乐”的发现。马好仍需识马人。
只要能抓住材料中所提出的各个因素,从各个因素的角度对材料作整体分析,写出新意应不是难事,多试为之。
4.简,简明不分散
就立意而言,简明、集中是对主题的要求;相反,主题分散,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是立意之大忌。要做到简明,就需要高度的概括力。思维不进行概括,表象就无法升华为本质,认识就无法实现理性的飞跃,思想就不可能达到简明、集中了。只有思想内容上单一集中,才可以集中精力,写得深刻,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还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不能有两个以上的主题,主题不可过大,否则不易深入、透彻。
根据以上的要求,我们对“风,有自然界的,也有人类社会的;有可亲可爱的,也有可憎可恶的。请以‘风’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这个题目,可进行如下的立意:(1)化实为虚,由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联想到不同性格的人,如表现一位老师春风化雨的教育风格,或者写一位像夏季风那样热情然而却让人无法接受的朋友。(2)联系时代,写社会上的各种风气,运用辨证思维,指出好风气能够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坏风气会玷污人们的心灵,从而得出结论:我们要多接触健康事物。(3)联系自己,写中学生中流行的一些风气,如网络游戏风,表现这些风气对中学生生活以及心理的影响。也可以以小见大,从“追风”的表面现象探究“追风少年”的深层心理机制,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4)即使是写自然界的风,也不必局限于写各个季节的风的特点,还可以联系得更多更远,比如反映沙尘暴等社会问题,写由风想到的关于风筝的记忆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13
看一本叫波波屋出讲语文作文的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