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万能口诀学会了你就是内卷王

如题所述

1、小光圈景深,全开糊背景

小光围景深大,焦点范围就大,能起到大场景清晰度和细节表现的作用。大光圈景深浅,焦点范围也就小,能起到突出主题、虚化背景的作用。但还要跟据镜头的焦距、摄距等来定夺景深的实际应用。

焦距越长,光圈越大、景深越浅;焦距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同时摄距的长短对景深的控制也有很大关系。

2、见山寻侧光,见水拍倒影

见山寻侧光的目的,就是利用自然光线使风景富有层次和立体感,而不至于使画面单一。利用水拍倒影也是摄影常用的手法之一,无风无雨的情况下,水面就像一面镜子,利用场景拍出倒影的作品更具有诗情画意。

3、溪流宜长曝,绵绵又密密

漏布、溪流等场景,大部分可以利用慢门、长时间曝光,使画面呈现出绵绵细雨的感觉,别有一番情调。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利用高速快门拍摄,来凝固住水珠等场景,将又别是一番景象。

4、拍花侧逆光,慢门显动感

拍摄各种花卉利用侧逆光是常用的手法,其优点是由于光线的原因,使画面具有层次感、立体感,同时也能使花卉显得透明,质感也能充分表现出来,形成明暗的鲜明对比,突出主题。有些特殊的花卉可以利用慢门操作形成动静结合的意境和效果。

5、大景靠勤跑,睡前看气象

每一幅优秀风光摄影作品都是靠不辞劳苦的长途跋涉、饱受雨雪冰雹的洗礼而得来的。天气情况是摄影人最敏感的问题,所以要首先掌握第二天的天气情况,特别是关注一下第二天的早晨及晚间最重要。

6、正午没好光,好光在晨昏

风光摄影对中午的直射强烈阳光最忌讳,一般是指在每天的上午10点以后到下午3点以前(根据地区的时差不同),因光线太硬,会导致画面过于干燥缺乏层次。

风光摄影最佳的拍摄时间是每天的一早一晚,因色温比较低,光线柔和,各种景物在阳光低照度的情况下,层次分明,色彩也很漂亮。

7、天雨带相机,傍晚等放晴

下雨天未必不能带相机特别是雨停天晴时,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好光线。但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相机不要打温哦,如果傍晚碰到雨过天晴了。刚下完雨的地面会出现反光,而且非常通透,最适合拍摄夜景作品。一定要掌握好拍摄时间,因夜景的最佳拍摄时间最多。

8、奇景重气氛,雨雾不放过

在天气的特殊条件下,加之特殊场景的衬托,往往能够拍出意想不到的奇景气氛来,,非常震撼。当然,这完全取决于运气。雨雾天未必拍不出好作品。有些时候,在特定的场景之下,天空的雨雾能营造出神话般的特殊意境。

9、观景去杂物,拍前捡垃圾

“观景去杂物,拍前捡垃圾”这句话对摄影人来说尤为重要,虽然说得夸张了一些,但说明了在拍摄摄影作品时,尽量使画面越简洁、越干净越好避免画面出现杂乱无章、主题不分、喧宾夺主的现象。

10、前景位关键,三分九宫格

有了合适的前景配合,能使画面显得有层次、有深度、有感染力。失去了前景位,往往会使画面显得空虚、失衡。三分九宫格是摄影构图最为基本最为常用的手法之一,它在画面中共分了四个黄金点,利用这四个点拍出的摄影作品具有灵性。

另外还有其它很多构图法,比如对比法、对称法, S构图法、斜线构图法等等。

11、偏光去反光,渐变平反差

如何正确使用偏光镜或渐变镜是摄影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偏光镜的特性是能更好的除去场景一些杂乱刺眼的反光现象,渐变镜则能够平衡光线的反差。特别是在与阳光成45度左右拍摄的情况下,渐变镜能压暗天空,使天空更蓝、白云更白。

12、大底加慢片,脚架快门线

一般风光摄影所使用的都是小光圈、大景深,由于使用小光圈,通光量也随之减少,所以快门速度相对就慢了很多。三脚架和快门线是风光摄影必须配备的器材,手持操作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13、风景测中灰,白加黑要减

如何测光、曝光是风光摄影最重要的操作之一,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是必须要根据实际场景需要随时调整的,所谓“白加黑要减”,是指如何控制好白场与黑场的表现,如拍白雪需要加曝光补偿,不加会偏灰拍夜景需要减曝光补偿,如果不减会偏亮等等。

14、变焦易耀光,尽量用定焦

变焦易耀光的变焦镜头一般是指一些低档次、低价位的镜头,如今一些原厂高画质、高质量的变焦、带ED镜片的镜头已经基本避免了这个问题俗话说"定焦无弱旅",一些特定的视角、场景中,定焦镜头是首选,画面的细节表现要比变焦镜头好的多。

15、广角重主题,长焦压缩景

利用广角镜头拍摄是风光摄影中最常见的选择之一,特别是一些大场景能显得画面大气宽广而不拘谨。有些场景单纯用广角镜头拍摄还不够,往往利用接片的形式后期合成。

由于长焦镜头的特性,对场景起到了一定的压缩作用,同广角镜头正好相反,特别适合拍摄远距离、局部特写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