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除印度诗人还有什么?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8

印度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08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1] 马鸣(Aśvaghoṣa,公元1、2世纪),古印度佛教大师、诗人、剧作家,生于婆罗门家庭,后皈依佛教。现存主要文学作品是叙事诗《佛所行赞》、《美难陀传》(《庄严难陀》)和三部梵语戏剧残卷。
中文名 马鸣 外文名 Aśvaghoṣa 别 名 马鸣菩萨、金眼之子 国 籍 印度 出生地 中印度 职 业 佛教诗人、戏剧家 代表作品 《佛所行赞》、《美难陀传》 年 代 公元1、2世纪
目录
1 生平
2 著作
3 评价
生平编辑
马鸣(Aśvaghoṣa,公元1、2世纪),古印度佛教诗人、剧作家,与迦腻色迦王是同时代人,生于中天竺一个婆罗门家庭,原为婆罗门教信徒,后随著名佛教学者胁尊者出家,在东天竺、北天竺宣传佛法。马鸣不仅是一个佛学家,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和剧作家,写过不少诗作和剧本。现存主要作品是叙事诗《佛所行赞》、《美难陀传》(《庄严难陀》)和三部梵语戏剧残卷。 [1]
鸠摩罗什译有《马鸣菩萨传》一卷。
著作编辑
叙事诗 《佛所行赞》讲述佛陀生平事迹。
《美难陀传》全诗共十八章,讲述佛陀度化他的弟弟难陀的故事。
三部戏剧残卷出土自中国新疆吐鲁番,只有《舍利弗》一剧署名“金眼之子马鸣”,但一般认为均出自马鸣之手 。这是印度现存最早的梵语剧本。 [2] 这3部残卷具有后来梵语戏剧的大部分艺术特征:有地位的角色说梵语,普通人说俗语,台词散韵杂糅,有上场、退场等舞台提示,剧中有喜剧性丑角,结尾有祝福诗。
评价编辑
印度佛教人物——马鸣菩萨
印度佛教人物——马鸣菩萨(11张)
马鸣的佛教理论阐述了苦、空、无常、无我等小乘佛教基本教义,但也提倡大乘缘起性空的思想,反映了小乘向大乘过渡的内容,因此中国和日本有些佛教学者认为他是大乘佛教的创始人。
马鸣与提婆、龙猛、童受并称为“四日照世”。 [1]
第3个回答  2020-09-07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