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阮姓名人?

如题所述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魏晋时期名士、文学家,步兵校尉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大小阮”“竹林七贤”之一。阮咸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时号“妙达八音”,有“神解”之誉。存世作品有《律议》、《与姑书》。“阮咸”这一乐器是因为阮咸擅长演奏而得名。

阮瑀 ,三国 魏 陈留 人,字 元瑜。少受学于 蔡邕。为 建安 七子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8

    阮瑀(约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尉氏县)人,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阮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阮籍(210~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门荫入仕,累迁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景元四年(263)冬,去世,享年五十四岁。作为"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 魏晋时期名士、文学家,步兵校尉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大小阮",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阮咸好酒虚浮,仕途不顺,担任散骑侍郎时,山涛推举阮咸主持选举,没有得到晋武帝认同。质疑荀勖的音律,遭到记恨,贬为始平太守,无疾而终。阮咸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时号"妙达八音",有"神解"之誉 。存世作品有《律议》、《与姑书》。 "阮咸"这一乐器是因为阮咸擅长演奏而得名。

    阮孝绪(479~536年),字士宗,陈留尉氏(河南省尉氏县)人。南朝齐梁时期处士、目录学家。普通四年(523),开始动笔,得到刘杳的无私援助,撰成《七录》12卷。《七录·序》载于道宣所著《广弘明集》中,赖以保存至今,成为研究中国目录学的一篇重要的文献。梁武帝大同二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私谥文贞。

    阮元(1764年2月21日 -1849年11月27日 ),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揅经老人、怡性老人 ,江苏仪征人。清朝中期官员、经学家、训诂学家、金石学家 。阮元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师戴联奎,先后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供职,并出任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身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所至之处,以提倡学术、振兴文教为自任,勤于军政,治绩斐然。晚年官拜体仁阁大学士,致仕后加官至太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阮元去世,年八十六。获赐谥号"文达"。阮元提倡朴学,曾罗致学者编书刊印,主编《经籍籑诂》,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等,于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亦多有建树 ,史称其"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 。生平著述丰富,撰有《揅经室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等三十余种著述传世。

第2个回答  2022-06-25
阮瑀(约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尉氏县)人,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阮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阮籍(210~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门荫入仕,累迁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景元四年(263)冬,去世,享年五十四岁。作为"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 魏晋时期名士、文学家,步兵校尉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大小阮",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阮咸好酒虚浮,仕途不顺,担任散骑侍郎时,山涛推举阮咸主持选举,没有得到晋武帝认同。质疑荀勖的音律,遭到记恨,贬为始平太守,无疾而终。阮咸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时号"妙达八音",有"神解"之誉 。存世作品有《律议》、《与姑书》。 "阮咸"这一乐器是因为阮咸擅长演奏而得名。阮孝绪(479~536年),字士宗,陈留尉氏(河南省尉氏县)人。南朝齐梁时期处士、目录学家。普通四年(523),开始动笔,得到刘杳的无私援助,撰成《七录》12卷。《七录·序》载于道宣所著《广弘明集》中,赖以保存至今,成为研究中国目录学的一篇重要的文献。梁武帝大同二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私谥文贞。阮元(1764年2月21日 -1849年11月27日 ),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揅经老人、怡性老人 ,江苏仪征人。清朝中期官员、经学家、训诂学家、金石学家 。阮元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师戴联奎,先后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供职,并出任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身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所至之处,以提倡学术、振兴文教为自任,勤于军政,治绩斐然。晚年官拜体仁阁大学士,致仕后加官至太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阮元去世,年八十六。获赐谥号"文达"。阮元提倡朴学,曾罗致学者编书刊印,主编《经籍籑诂》,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等,于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亦多有建树 ,史称其"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 。生平著述丰富,撰有《揅经室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等三十余种著述传世。
第3个回答  2021-04-08

历史上姓阮的名人非常少.只是在水浒传里面有阮氏三雄。还有在民国时期有一个叫阮玲玉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