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失街亭之战,舍大路而守高山是正确的吗?

如题所述

这边需要说明一点,马谡街亭之战,并不是舍大路而守高山。而是舍城池而据高山。严格的说,街亭是一个关隘,他里边是有城池的。对此!张郃传略有记载:

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而且王平独率千人鸣鼓自持,虚张声势,也是依靠了街亭的城池,才唬住了张郃等人。所以不可否认,街亭是有城池的。

接下来!主要讨论马谡舍城池据高山的举动,是否是一次战术性失误。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役下,陇右地区的其中一条战线。他的目的是阻敌增援,策应主力部队拿下陇西城池。只要能坚守到陇西城破,马谡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街亭的守军数量并不多。因为诸葛亮出川的总兵力不可能超过十万,而陇地以及斜谷方面分布了五六条大战线。街亭的兵力顶多也就一两万,或许更少,总之肯定比不上张郃的五万大军。

加之街亭此前的战略地位并不高,城墙年久失修,防御设施腐化,并不利于马谡军的防守。街亭的胜算非常渺茫,被张郃击败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所以!马谡宁愿放弃掉这座城池,选择将部队驻扎在山上,打算跟张郃赌一把。

乍一看,马谡的做法好像有那么一些的道理。但结合全局来看,是乎又太过于荒唐了。

前边我们也说了,诸葛亮让马谡守街亭,不是让他去击败张郃,而是让他阻挡张郃一段时间。具体阻挡多久,由陇西城破的时间决定。初步预计是三十日,这是陇西守将游楚自己说出来的。

然而在马谡一两天之内就失去了街亭的情况下,张郃支援到陇西的总时间,一共是十余日。

后十馀日,诸军上陇,诸葛亮破走。——参考,《三国志·游楚传》

也就是说,在街亭隘口,只需要挡住张郃十余日,那么马谡的任务基本就完成了。

虽然城池不够坚固,虽然兵力严重不足。但是十余日的缓战,难度系数应该不大。犯不着一上来就去找人家决战啊。反而是马谡自己主动的加快了这场战役的速度。

所以!从全局来看,马谡的街亭速战的决策,完全不符合大战略下的整体局势。

从战术上来说,马谡仍然是失败的

马谡这套战术,有两个核心点:

第一、居高临下

马谡选择依山扎营的目的,是想效仿当年的定军山一战。让部队依靠高山,打出居高临下的效果,一举击败张郃。

第二、置之死地而后生

不仅是依山扎营,而且还是一座孤山,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并且,马谡还主动舍弃了水源,对王平的连规劝谏置若罔闻。他要干什么,效仿项羽的破釜沉舟,韩信的背水一战,跟张郃玩一出置之死地而后生。

先是居高临下,然后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大化居高临下的效果。将居高临下与置之死地相结合。不得不说,马谡的这套战术,玩的有模有样的。

可惜他忽略了几个点,考虑不够周详。

刘老大在定军山居高临下,人家是多方面用兵,而且人家选的不是孤山。并没有将自己置于死地。

项羽的破釜沉舟,韩信的背水一战,这两场战役玩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没错。但人家那是进攻方,马上就可以投入到战场。

反观马谡,他只不过是一个防守方,玩“置之死地”真的好吗

只要张郃不去攻打,马谡军就无法投入到战斗,在没水的孤山上,“置之死地”就变成了真的死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1
不正确,守高山虽然隐蔽性很好,但是也很容易被敌人围困,粮食运送不进来,没有后勤补给根本吃撑不了多长时间。
第2个回答  2021-01-11
不正确,从最后的结局来看,如果马谡在大路上坚守,拼死一搏还有机会,在山上就被困死。
第3个回答  2021-01-10
在兵法上是没有问题,只是当时的环境比较特殊,又没有援兵,很容易被包围,所以街亭之战是不适用的。
第4个回答  2021-01-10
这种军事战略肯定是错误的。如果放弃了大路的话,敌人会切断整个山的路线,这样的话,粮草就供应不上来了,士兵们被围困在山上,慢慢的就会挨饿,最终不战而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