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MP3

如题所述

1.发展史
随身听的论资排辈
1979年索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随身个人音乐系统---WALKMAN TPS—L2,随即引发了抢购热潮,并且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而且被评为当年最流行的产品;随后索尼乘胜追击,在1984年继续推出了第一款CD随身听D-50,也是第一款数字随身听,在读取音乐文件的速度和音质上超越了前者,续写了随身听的神话;1989年,索尼随身听市场的方兴未艾,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MD随身听MZ-1,将数字随身听带进了可擦写的时代;1998年韩国MPMAN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MP3音乐播放器F-10(MP3格式诞生于八十年代的德国),打破了将近20年随身听产品的开发被索尼公司所垄断的格局,并带来了随身听市场的第二次高潮。
MP3是MPEG Audio Layer3的缩写,是一种音频压缩标准.采用这种音频压缩标准压缩的数字音频文件能以较大的压缩比获得接近于CD的音质。
MPEG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是动态影像压缩标准,大家熟悉的VCD使用的是MPEG技术,DVD使用的是MPEG2技术.用MPEG编码技术来压缩纯音频文件属于MPEG里的一种分支技术,它诞生于1992年11月.基于MPEG标准,按照音频本身的压缩质量和编码方案的复杂程度划分为三个层,其中的MPEG.
Layer1即MP1,MPEG Layer2即MP2,MPEG Layer3即MP3.这三种编码技术的压缩比分别为1:4,1:6,1:8,1:12采用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都是通过研究人耳和大脑听觉神经对音频失真的敏感度,在编码时首先分析声音文件的波形,过滤掉噪音信号和人耳不敏感的信号,再将余下的数据重新编码,以达到缩小“体积”的目的。如今我们所称呼的MP3随身听其实就是支持MP3格式文件的随身播放机.MP3随身听的发展也主要得益于MP3较高的压缩比。
2.技术发展
98年1月,世界上第一台MP3随身听--MPMAN MP-F10诞生,它由世韩(Seahan)公司制造,具有32MB存储空间. 是现MP3随身听的雏形.
99年3月, 创新(Creative)公司推出自己的MP3随身听NOMAD, 不但集成了数字调频系统,而且还可以通过NOMAD录音.
99年8月,LG公司宣布推出具有调频收音机功能的MP3随身听.
99年10月,三星(SAMSUNG)公司推出内置MP3播放功能的手机--SPHM2100, 可将MP3文件从互联网上下载到手机.
99年12月,索尼(SONY)发售使用ATRAC3格式的网络随身听NETWORK WALKMAN MS7.MS7使用索尼独有的Memory Stick存储介质(即记忆棒).
99年12月,三星推出YEPP Photo SVM-P32,它除了可以播放MP3之外,还可以在LCD显示屏上显示16位颜色图片.
2000年后, MP3发展到了第二代,普遍采用可热插拔的USB接口.同时内置闪存容量也增加了,普通标准配置为64MB. 从内部结构上看,将以前独立的控制芯片和解码器改由一个可编程芯片代替,可通过固化在FLASH闪存中的程序控制LCD显示和解码,利用芯片可编程的优势,可通过升级程序使现有的播放器支持对更新文件的解码.对于WMA等新生主流音频格式及ID3 V2.0大多数MP3随身听也都能很好地支持.
2000年1月, 创新发布NOMAD的升级版本, NOMAD Jukebox采用富士通(FujiTsu)的2.5英寸6GB微型硬盘作为储存介质, 配置有大屏幕背光LCD.同时, NOMAD Jukebox还可以作为移动硬盘使用.
2000年6月,富士(FujiFilm)推出了一部集数码相机和MP3机于一身的混合新机种FinePix 40i.40i的MP3部分利用USB连接电脑下载,采用SM卡作为储存介质.
2000年7月,松下(Panasonic)公司发布使用SD卡作为存储介质的随身听SV-SD70,并同时支持MP3和AAC格式.
2000年8月,惠普(HP)发布的新款掌上电脑Jornada 545也支持MP3.同月,三星推出了图象MP3随身听Photo YEPP 它不仅可播放MP3音乐,还可通过机身的2英寸LCD浏览JPEG图像及文本档案.其最特别之处就在于在收听MP3音乐的同时,显示屏可配合播放动画影像.
2000年9月,lomega公司推出一款HipZip MP3随身听,使用其自产的PocketZip(每张容量为40MB)作为存储介质.
2001年10月,苹果(APPLE)公司推出iPod系列MP3随身听(Mac版).小巧的机身内置东芝1.8英寸微型5GB硬盘,在工作时能承150G/2.0ms的冲击,加上32MB RAM作缓冲,防震时间达20min.iPod还使用传输速度达400Mb/s的IEEE1394作传输接口.
2002年6月,东芝(TOSHIBA)推出了GIGABEAT MP3随身听, 采用PC Card小硬盘.
2002年6月,韩国iRiver推出采用DataPlay作为存储介质的iDP-100,硬币般的双面设计使Data Play容量高达500MB.iDP-100除可播放MP3文件之外也可播放QDX和ACC文件,也可作为移动硬盘使用.另外,它具备8MB缓存,使之有良好的防震效果.
2002年7月,在MacWorld大会上,苹苹果(APPLE)推出了PC版的iPod.
2002年7月,创新公司发售小巧时尚的NOMAD MuVo MP3随身听,用独特的两件式设计将一个USB存储器和MP3播放装置结合起来
2002年10月,创新公司最新的硬盘式MP3播放机NOMAD Jukebox Zen问世Zen具有两种型号,分别是IEEE 1394和USB 2.0接口传输.
2002年, 128/256MB的MP3以大多数人可接受的价格出现.同时,采用微型硬盘的大容量MP3的品种越来越多,而且大部分都采用IEEE 1394和USB双接口.

参考资料:我以前的作业(也是从网上和书上载抄的,不过记不得是那里的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08-17
MP3 简单的说 就是有 移动硬盘+播放MP3等格式的文件
功能的设备。
第2个回答  2005-08-17
MP3的全称是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简单的说,MP3就是一种音频压缩技术,由于这种压缩方式的全称叫MPEG Audio Layer3,所以人们把它简称为MP3。MP3是利用 MPEG Audio Layer 3 的技术,将音乐以1:10 甚至 1:12 的压缩率,压缩成容量较小的file,换句话说,能够在音质丢失很小的情况下把文件压缩到更小的程度。而且还非常好的保持了原来的音质。正是因为MP3体积小,音质高的特点使得MP3格式几乎成为网上音乐的代名词。每分钟音乐的MP3格式只有1MB左右大小,这样每首歌的大小只有3-4兆字节。使用MP3播放器对MP3文件进行实时的解压缩(解码),这样,高品质的MP3音乐就播放出来了。
第3个回答  2005-08-30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 "MP3",但是真正了解 MP3 内容的恐怕比较少一点。

  MP3(MPEGLayer3) 是利用 MPEG Audio Layer 3 的技术,将声音用 1:10 甚至 1:12 的压缩率,变成容量较小的文件,但是在人耳听起来,却没有什么不同。当然这是一种失真压缩,就像图形文件 JPG 一样,因为失真压缩,所以可以压得很多,也可以调整压缩比率,压得越多失真也越多。

  你会怀疑失真后的品质吗?只要不是太夸张的压缩比率,人耳是分辨不出来的,就像JPG,不要压缩得太夸张,人眼是分辨不出来的。

  平均起来,n分钟的歌曲可以转换成 n MB 的MP3文件,这是相当节省的方式。一片 CD 大概有 650MB,录个 600 分钟的 MP3 文件应该没有问题, 600 分钟耶!!而且说不定我还算错了,可以录更多也说不定,不然就是再稍微加大压缩率,那麽容纳更多时间的歌曲也不是梦想,只不过可能要多失真一点点。

  正确的商业走向也许是外面的点播机,反正附近的环境也很吵杂,播放一些人耳听不出来的失真音乐也没什么影响,但是可以大大的降低换片率,以及增加歌曲选播数量,应该是个不错的做法。当然,点唱机必须要有解压缩 MP3 的能力才行, 这方面不会增加很多的成本。

  或是唱片公司出那种老歌大合集,这样就不会有版权问题,消费者也可以一次听个爽。

参考资料:http://www.yesky.com/Etimes/74872343805034496/20001215/142689.shtml

第4个回答  200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