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月亮的诗句,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如题所述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寄景抒情,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皎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这两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首联擒题,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16
自《诗经》开始,中国的咏月诗不胜枚举,要论其中最爱月亮,写的最好,数量最多的当属李白。李白和月亮是诗坛双璧,李白因月亮而生,也因月亮而死,他的一生与月亮相伴。李白爱月亮,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在他的诗中,月亮只是总是出其不意的参与其中,自然万物如此之多,李白却只对月亮情有独钟。
月亮已经成为了李白的朋友、伴侣和知己。那么李白又是如何与月亮结缘。这种缘分就写在他的古诗《古朗月行》中。

这首诗前八句是最为熟悉的,特别是前两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生动传神的表现了月亮的形状,使人感到非常的新颖有趣。既传递了儿童的天真烂漫,也表达了自己与月亮的机缘是如何而来。后两句写月亮的颜色和月光的皎洁,看似信手拈来,却是情采俱佳。特别是用“瑶台镜”做比喻,将看似静态的月亮写的具有动态之美。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这里写月亮的升起,李白借用神话典故写月中的仙人桂树和白兔。他看见白兔捣药,又看见仙人与桂树。写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宛若仙境的景致,也发出了疑问。将神话与月亮结合,既描绘出仙境和月亮升起时的状况,又将自己心中的疑惑和谜团写了出来,类似于《天问》一样。古代人无法解释天文现象,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赋予自然神奇的意义。

然而月有阴晴圆缺,在李白这里也不例外。渐渐的月亮由圆而蚀,李白认为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缺,由此变得晦暗不明。“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这是诗人的希望,相传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其中一个,使人们免受天灾。在这里李白希望,也有一个像后羿这样的英雄出现,为天下人扫清灾祸。这正是现实所缺少的,通过月亮的圆缺而由此产生的感慨。

最后,诗人又发出了自己的感慨和失望。月亮已经看不清了,就没什么可看的了,不如早点儿离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诗人心中的忧愤反而更深了。然而,李白还是喜欢月亮的,他对月亮的深爱并没有减弱,所以内心还是不忍一走了之,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月亮的圆缺本来是自然现象,也是正常规律。但是在李白的心中却变得十分痛心,这好比自己喜爱的事物变了模样,月亮的变化令李白不忍直视。一个“不足观”,一个“催心肝”,恰是此诗的落脚点。既然没有必要看了,也就不想看了。但又因为心中对于月亮的执念,不忍走开,于是才有的摧心肝之痛。

有人将这首诗寄寓了很强的时代色彩,认为李白是用月亮比喻当时奸臣弄权,民不聊生的现状。抛开这样一层意思,单纯来看这首诗。这就是李白的一首咏月之作,寄托了他对月亮的深情。想来没有了月亮的李白是痛心的,而离开了李白的月亮也是孤独的。现在的人们看到月亮,大多只能说一句:“月亮太美了,太圆了,太亮了。”而能写出如此美妙的咏月诗的人,却少之又少。人们也只能反复歌咏古人的诗句,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月亮一直都在,只是像李白一样的人不见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1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表达诗人思乡之情。另外,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月下有怀》)等,都道出了诗人几分惆怅或者思乡之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这首词通过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情绪,抒写了内心的美好情怀。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李白

表达诗人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6-1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作者在月光下思念家乡,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表达小时候天真可爱,纯洁无知,不知道月亮是什么?像玉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作者思念家乡战士服役不能回家,迫切希望人们过上和平的生活
第4个回答  2021-06-1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的床前有位叫明月姑娘已脱光, 她的皮肤白嫩得就像地上的白霜。 抬起头望着这位光光的姑娘明月, 低下头不禁地想起夫人远在故乡。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独自在外地打工,寻花问柳时的矛盾心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