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在心身疾病中的作用

如题所述

心理情绪对于疾病的作用,可能短期内观察是不明显的。比如今天很开心,可是这不会增加你的健康。而一时的沮丧失落也不会让身体处于不健康状态。但心理情绪和疾病往往有着长期的渐变的关系。在生活中也成为不能忽视的一部分。
人体自身情绪因素、心态状况与疾病的形成、发展、趋变、转归有着相关联系,而且对人生理、心理之偏倚、衰蜕、变异也有一定影响。“七情”(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在心身疾病的发病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上述情志过盛或偏倚将有碍生理调节。致使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功能紊乱,心理失去平衡,从而诱发疾病,或促使疾病逆转、变异。
健康已不是单纯的躯体健康,而应是心理、精神、社会适应三方面均处于完美和谐的氛围状态,而心理活动更是健康的关键所在和三方面相互融洽、调节、制约的纽带。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变,各种矛盾与目俱增,家庭困扰、婚姻裂变、就业困难、高考落榜、突发事件、财产损失、居住拥挤、环境污染、人际关系、酗酒吸毒、药物依赖等均会程度不等地引发社会人群的心理失衡.成为心身疾病的促发因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6
从人的角色,或者从“生命的意义”的角度来看,情感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含义: 第一: 情感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正常的人一定会有情绪,所以,特别是很多人,
第2个回答  2020-10-26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愉快、积极的情绪可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起良好的作用,可发挥人的潜能,有利于健康;消极的情绪可使人的心理平衡失调,导致机体功能紊乱和病变。与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

  1、情绪的三个特征:

  ①由客观现实刺激而引起;

  ②是主观体验,常不露于形;

  ③其个人基础是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

  2、情绪致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疾病发作或复发的诱发因素;二是直接作为致病因素或疾病的促发因素。

  情绪致病已经为人所共知:传统中医理论提出的"七情致病".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恐伤肾,思伤脾。
第3个回答  2020-12-17
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张关于情绪的地图。研究指出,70%以上的人会遭受到情绪对身体器官的“攻击”。“癌症”与长时间的怨恨有关,常受批评的人爱得关节炎……
  如果您想不得病,就请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一、情绪是身体的报警信号

  现在人们最爱说的一个字就是“累”,不仅累身更累心。生存压力让很多人越来越情绪化,有些情绪连自己都没意识到,但身体却早早地发出了“报警信号”。

  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比如恐怖会让人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而情绪低落或过度紧张时,人会越来越讨厌自己的长相,觉得怎么穿、怎么梳妆都不顺心,然后就会发现自己头发爱出油、鼻翼出油、心烦冒汗,甚至下体分泌物异常或有味。精神科专家表示,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长时间处在某种情绪中不能自拔,就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