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令》:煮一壶生死悲欢祭少年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5
我对这部剧的感情太深,想表达的东西太多,真正下笔时却千回百转,有些茫然了。我也看过很多剧评,几乎把整部剧分析了个透彻,似乎不用我再赘言了。可是我还是想写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关于这部剧,我的想法与理解。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认为 ,陈情令的艺术造诣是高于魔道祖师的,或者说它让魔祖得以重生。原著作者在这部作品中的文字功底不算突出,对于剧情走向的拿捏也在略显凌乱的时间线中弱化,但是架构又很庞大错综,所以给我的感觉是:构思以及价值观都非常好,可惜表达差强人意。陈情令在尽可能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稍加改动,理顺时间线的同时放大对细节的处理,通篇看下来酣畅淋漓。继琅琊榜后我极少对一部电视剧表现出极大热情,而陈情令给我的生活注入了新鲜血液,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蹲点更新为乐。

我想从几个层面谈一谈我的感受,虽说有点公式化,仿佛落入了影评的圈套,但我实在不知道如何更加清楚、直观地表情达意了。

主题篇:

少年子弟江湖老,山雨欲来风满楼。陈情令带给我的,是有关标准与原则的思考。(以及一些人性,念及篇幅有限不提)

标准:魏婴曾多次问蓝湛,何为善恶,何为是非,界定它们的标准又是什么?这本是根植于人心中的固有概念,没有人细想过,只当生来如此,便是对了。魏婴的问话让蓝湛也产生了动摇,以至于他在跪受戒鞭时问蓝启仁:“敢问叔父孰正孰邪,孰黑孰白?”蓝启仁气得吹胡子瞪眼,但我想这个问题他恐是给不出答案的。

在世家子弟眼里,修习剑道是正统,修炼鬼道是本末倒置罔顾人伦;岐山温氏作恶多端,连带温家老少妇孺都应该被凌迟斩首。魏婴夺舍魂归,蓝湛多次劝他放弃鬼道和有损心性的阴虎符,他问蓝湛世上是否真有一种无知无觉的东西可以改变人的心智,还是只是世人这么认为;后来魏婴冒天下之大不韪救了温氏旁支,江澄劝他收手,他淡然道,不必保我,弃了吧,公然与世为敌。

偌大江湖,风雨飘摇,众口悠悠,人人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在他们心中,是非善恶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是否能明哲保身,步调一致,自然不会想的太多。而魏婴不是,他会想:怨气也能为人所用,杀生也不能殃及无辜。这样一个爱恨分明、明辨是非的少年,一生注定要与常人背道而驰。哲学里,真理和谬误对立统一,相互转化;雨果说,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也许有些时候,我们不一定要将世事分个黑白明了,“你我皆放下,这已如此重要”。

原则:毫无疑问,魏婴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尽管他时常少年心性,狂放不羁,但逢遇正事从不插科打诨,且很有主见,这体现在剧中的许多方面。放飞孔明灯时,他同蓝湛许愿:愿我一生锄奸扶弱,无愧于心。他也的确一直坚守着诺言,任世人辱他谤他,所求无它,无愧于心而已。

很多人说,蓝湛因为魏婴打破了自己的一些原则,我却以为并非如此。原先的三千条家规是别人为他立下的规则,只有当魏婴出现时,他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原则,破旧立新。在过去的时光中,他雅正端方,为人称赞,是世家子弟的楷模,却不见得真心快乐。只有两人一起斩妖除魔,挽尽山河,河清海晏的盛世方才是愿景。

正如作者所说,蓝湛和魏婴都是极其理想的人格,他们身上的特殊品质也是和主题紧密缠绕的。可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同魏婴一般牢牢坚守初心呢?惟愿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热忱之心常驻。

人物篇 :我想从名字入手。

蓝湛:皎皎君子,泽世明珠。

蓝湛字忘机,忘机是道家语,意思为消除机巧之心,甘于淡泊无争。他的确也是这么个人,出场便是素衣胜雪,皎洁无尘。有些人的性格是横看成冰,侧看是火,说的好像就是蓝湛,隐忍而情深。世人叫魏无羡的方式千奇百怪,只有蓝湛一直唤他的字,魏婴。“魏婴,凝神。”“魏婴,吹笛。”真的很感动。为他跪受戒鞭冲撞前辈,为他偷鸡摘枣抛却礼数,喝他喝过的酒,受他受过的伤,走他走过的每一条路。那是他生命中的一轮太阳啊,他怎能让它落下呢?

魏婴:少年侠气矜豪纵,乐匆匆,明月共。

贺铸的一首《六州歌头·少年侠气》我觉得很适合魏婴。年少时也是风云人物,江湖翘楚,可惜欢乐的时光何其短暂,云梦的莲江烟雨转瞬间化为血雨颓垣,云深不知处的一方净土也火光连天。乱葬岗魂兮归来,却再也不复当初干净少年,唯有一轮明月映天,幸至蓝湛选择与他并肩。“他并不怕摔,这些年来,也摔过很多次。但摔到地上,毕竟还是会疼。如果有个人能接住他,那就再好不过了。”单字一个婴,纯真如孩提,既是他的少年心性,也是他磊落的人格。

江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一澄一婴,同道殊途。云梦双杰,终成遗憾。

江澄这个人物是相当矛盾的,一方面他和魏婴一起长大,情同手足,但禀赋不如魏婴,家父偏爱魏婴,江澄依赖他又不满他;另一方面,江澄一直认为魏婴是云梦覆灭的罪魁祸首之一,这是没办法原谅的。

江澄不过是个普通人,没有魏婴那么大的格局,面对众人的讨伐攻讦时他亦进退两难,斡旋于仙门百家与夷陵老祖间他亦滋味百般。而他肩上是有重担的,曾经的明朗少年一夜间被逼着行走刀尖,卷入形势容不得他半点姑息的江湖风雨中去。云梦双杰注定是一场虚妄了,但当江澄啜泣着问魏婴你凭什么不告诉我时,我终究还是意难平。蓝湛问灵十三载,江澄又何尝不是执陈情寻了他十三年?

艺术篇:

陈情令的服化道、摄影乃至配乐还是相当出色的。剧中五大家族均有特定的代表纹饰和服装妆容,如姑苏蓝氏的卷云纹,云梦江氏的九瓣莲花,兰陵金氏的牡丹纹;同时各家家训又体现出其处世之道,云梦江氏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是我所追求的理念。

还有佩剑乐器、室内布景、物品造型,都是先经图纸设计,然后工匠雕琢的,处处渗透国风之典雅,传统又不失精致,色调看上去非常舒服。在画面呈现上我觉得摄影师还是有一番心思的,多角度拍摄与调度很好地化解了长镜头的枯燥,尤其是俯拍和远景在建筑的映衬下有种大开大合之感,荡气凛然,这与本剧的基调是基本符合的。

放观整部剧的配乐,没什么花里胡哨,只有《无羁》和《意难平》颠来倒去地放,但是次次都不一样:忘羡的场合放前者,时而是舒缓的钢琴,时而是悠扬的笛音,时而起伏如潮,时而低回悱恻,随人物的心境变化和周围环境灵活切换;师姐的场合放后者,多数时刻会插入些回忆,这是师姐的专属音乐,镜头实在渲染的太好,每次听了都想哭。世界上最好的师姐啊,最好喝的莲藕排骨汤。

煮一壶生死悲欢祭少年郎,萧萧血热刀锋凉。江湖少年事,当不局限于情爱,不止步于侠义,当超脱于生死,跨越人生的多重境界。总有一天,少年要成熟长大,离开群山环抱的旧桃源,来到无边阴霾的夜空之下,脚踩刀锋,命悬刀尖。可又怎知,这不是一种幸运呢?至少不是无路可走,至少还有人相伴相依。陈情未绝,忘机犹在,又是一代新人要造就新的故事吧,那么就让我们夜猎四方,锄奸扶弱,无愧于心。

愿你尘埃落定,归来仍是少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