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如题所述

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强烈愤慨和对农人们的真挚同情。

扩展:
悯农·春种一粒粟
作者: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此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诗篇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的后两句是说,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土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第三句推而广之,描述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系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丰收的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前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巨大的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人间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这就把矛头直指不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5-24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它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勤劳耕种、收获的赞美,以及对于农民在贫困环境中劳作的同情和关注。
具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农民春种秋收的过程,表达了农民勤劳耕种、收获的艰辛和不易。尽管农民勤劳耕种,但由于土地贫瘠、收获不足,最终仍然会面临饥饿和死亡的威胁。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农民的贫困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关注。它也提醒人们应该珍惜粮食、尊重农民、关注贫困人群的生活状况,以及推动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发展。
第3个回答  2021-08-13
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