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书超过了三年还能执行吗

判决书超过了三年还能执行吗

判决书超过了三年不能执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虽然判决书是有效的,但是由于超过了执行的期限,所以没有办法申请执行了。
法律分析
只要有生效法律文书,法院不管是否超过两年执行期限,依然会立案受理案件,启动执行程序;第二,如果法院向被告发送执行材料后,被执行人向法院提出执行期限已经超过两年的异议,法院会对执行异议审查;第三,法院审查认为确实已经超过两年,法院会不予执行,执行案件被撤销;第四、若法院审查认为被执行人提出的异议不成立,法院会继续执行。从相关法律条文可以看出,执行期限和诉讼时效制度相识,作为中立方的法院并不能主动审查执行期限和诉讼时效,只能是案件的另一方主动提出权利已经超过法律保护期限,法院才能审查。法律一方面保护了权利人,但是权利人未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行使权利,义务人便获得了一项权利来对抗权利人,使权利人丧失权利,法律不保护那些在权利上睡眠的人,而是保护积极行使权利的人。所以,即使过了三年的强制执行期限,依然是有法律效力。但是超过了执行期限,法院不能进行强制执行了,判决书超过三年已经不具备执行效力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四百八十三条 申请执行人超过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执行人对申请执行时效期间提出异议,人民法院经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不予执行。被执行人履行全部或者部分义务后,又以不知道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请求执行回转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1-11
判决书超过三年后仍然可以执行。
详细说明如下:
1.执行时效期限:根据中国法律规定,民事判决书的执行时效期限为两年,行政判决书的执行时效期限为一年。执行时效期限从判决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2.时效中断和终止:在一般情况下,执行时效期限可以中断或者终止。中断执行时效的情况包括执行行为、执行异议或申请执行之日起180日内没有签收或者拒收等。终止执行时效的情况包括裁定中止执行、执行和解或者重审导致判决撤销等。
3.新的执行时效期限:在执行时效期限届满后,执行申请人可以向法院申请重新确定执行时效期限。法院会进行审查,如果认为执行申请人的请求有合理依据,则可以重新确定执行时效期限,使得判决书可以继续执行。
总结:
判决书超过三年后仍然可以执行,但执行申请人需要向法院申请重新确定执行时效期限。
扩展资料:
根据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判决书的执行时效期限分别为两年和一年。这种执行时效期限的设置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权益,避免执行过程过长时间而导致执行难度增加。执行时效期限的计算方法、中断和终止情况以及重新确定执行时效期限的具体程序等细则可以详细参照相关法律法规。
注意:
以上是根据中国法律规定回答的内容,判决书超过三年后仍然可以执行。执行时效期限以及中断、终止、重新确定执行时效期限的具体情况可能会受到实际案件和法院裁判的影响,因此具体情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或向当地法院了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