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世人称为什么

如题所述

苏轼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仙” 。

1、“苏东坡”

东坡,其地在黄州东门外,又效白居易忠州东坡之名,故云东坡,诗人并以之作为自己的别号。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原因有二:

其一,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被贬到黄州,初到黄州,苏轼精神寂寞,生活困顿,黄州通判马正卿是他的故人,便从州府要来已经荒芜的五十亩军营旧地给他种。营地位于黄州的东坡,次年春天,苏轼于其上筑雪堂,题之曰“东坡雪堂”,作《雪堂记》。

其二,苏轼很仰慕唐朝诗人白居易。曾在唐王朝任职左拾遗的白居易感时伤国,针砭时弊,得罪当时权臣,被贬为忠州刺史。身处逆境的白居易,自寻乐趣,常到忠州城东坡上种植花木,“享闲适之乐”,与东坡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谪居忠州时的诗作中,多有“东坡”之诵。如《东坡种花》:“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步东坡》:“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走。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苏轼认为自己贬谪黄州时的境遇心情和白居易贬谪忠州时颇为相似,于是便以白居易喜爱的“东坡”作为自己的号。“苏东坡”也由此名扬四海,千古流传。

“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因此受到岭南百姓的爱戴。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为了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

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2、“苏仙”

“苏仙”的说法多来自他人的组品中,是对苏轼的一种雅称。比如:

(1)宋·黄庭坚《次韵宋楙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出遨》:还作遨头惊俗眼,风流文物属苏仙。

(2)宋·范成大《夜行上沙见梅记东坡作诗招魂之句》:苏仙上宾天,妙意终难陈。

(3)宋·朱熹《与诸人用东坡韵共赋梅花》:罗浮山下黄茅村,苏仙仙去馀诗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5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

苏轼在散文、诗、词、赋均有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编有《苏文忠公全集》。

第2个回答  2022-09-13
“苏轼被世称为苏东坡、苏仙,亦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善书,被称为“宋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