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钱的雕母、母钱和样钱的鉴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即使合模不严,铸钱时在合模处产生流铜,由于该处在穿孔的最狭处,不会形成阶台,冲去流铜时较为省力,而且由于穿孔两端为喇叭口形状,可以从任何一面加工。
修成花穿,可以使铸造中跑出的流铜集中在四决处,使穿孔基本保持方形,可以直接上串打磨外轮,减少工作量。如果穿孔是方形,铸钱时产生的流铜就聚在穿孔四角,将方孔变为截角方形,接近圆形,无法直接上串打磨。必须冲去流铜才可打磨。
外轮穿孔的修锉:清朝母钱的外轮一般是用冷加工方法制成的尖削形状,但也不是绝对的。宝福局和宝浙局有些母钱的外轮呈面大背小形状,即俗称“盆钱”的)。母钱的穿孔一般都是修锉形成的,但不是所有具有修锉成型的孔的钱都是母钱。同治通宝和光绪通宝背满汉文局名套子钱背篆书福寿,背楷书福寿背篆书福寿、楷书辛未等钱的穿孔几乎都是修锉而成。这类钱相对少见,有人就根据其穿孔的修锉特征确定其为母钱。这样的钱单看穿孔是无法作出准确判断的,必须结合其它特征观察分析,综合判断,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我国钱币收藏和研究历史悠久,到清朝中期有明显发展,但当时的钱币收藏和学者的主要目光集中在前朝钱币。清朝货币由于是当时的通货,容易收集,不引人注意;也有可能为避免嫌疑,如同现在国家禁止非法买卖人民币同样道理。民国后,中国古泉学会和中国泉币学社开始注意清朝钱币,经过竭力提倡,研究清钱开始形成风气。发现了大量的珍贵清钱。经过前人不遗余力的搜罗,加上钱样、祖钱、母钱、样钱的制作精美,普通百姓也乐于作为家传的有历史价值的工艺品收藏。目前品相精美的钱样、祖钱、母钱、样钱已经很难见到了。因为大多数是在流通钱中拣选发现的,往往都经过了流铜观察的摩擦磕碰,已经失去原有的气韵了,母钱特征也不是很突出。近年发现的母钱的品相一般都比不上以前老收藏家的,有些确实失去了母钱的特征。老一辈钱币学家和收藏家看惯了过去精美的、传世未受损伤的母钱,对当前拣选出的母钱提出疑问,主要是认为当前拣选的母钱不够精美,因此不算母钱。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重要。 1、钱币的精美与否只是在程度上的差异。现在拣选的母钱除了精美不如以前的之外,其它特征,包括加工方式、铜制、文字笔划的清晰程度,字口的干净程度都完全可以满足作为母钱的要求。而且精美与否也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只能是相对于某一版别的钱而言。即使未经流通磨损磕碰,不同母钱的精美程度也是不同的。如果说存世的制作精度相差很大的钱币都是用同样精美的母钱制作的,恐怕很难有说服力。
2、《大钱图录》说得很明白,母钱外轮隆起如虬脊。如果这些不够“精美”的外轮隆起的钱币不是母钱,将其外轮加工成这样的用意何在。将外轮加工成尖削形状是无法按照普通钱的加工方法将钱串起上车床一起成串加工。而是将它们中间用隔垫隔开,逐一加工其两面。费事且费力,无法解释其目的。
3、存世的铁母因与铁钱文字相同,即使品相差些,也可以认定为铁母。它们的外轮都是冷加工成尖削的。而且另一证据是图47的咸丰重宝珍宝背宝泉当十铜钱。从版式看当然属于铁母,但是其背面文字残缺不清,无法作为母钱使用。它的外轮与所有的钱都不相同:是在原有尖削的基础上将“虬脊”顶端用锉锉平,形成两面斜坡,顶端平顶的怪象。究其原因,是按照母钱加工后,因其背面品相太差,无法作为母钱使用,所以被淘汰了。但是,为了避免偷拿母钱之嫌,有将其母钱的主要特征——尖削的外轮锉掉,使其变成普通钱。以上说明尖削的外轮是专门为了作为母钱而加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