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涧镇的名胜古迹

如题所述

1、双锁山及其名胜古迹群
双锁山,又名齐山,县级历史文化名胜保护区。位于镇东1.5公里处,西南东北向,全长2100米,海拔76米,面积1.8平方公里。因山两头高, 中部底,成古锁(凹形)状,故名。山不大,因刘金定在此树旗立寨,保乡卫国而享有盛名。又因刘金定、高琼在这里比武成亲,又有他们的多处遗迹和许多轶闻传说,更增加了双锁山的诱人魅力,历代慕名游山者不绝,留下很多题咏,如国家原农牧渔业部长张维诚有《登双锁山》诗:“南镇涡水一条龙,突起平原气势宏。遥想当年扎营寨,流传至今女英雄。古蒙沃野民豪放,历来革命有传统。极目四望胸襟阔,千村万落树葱茏。”主要名胜古迹有:
①刘金定饮马泉 为双锁山最著名古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山南峰东侧,为刘金定在此立寨时所凿,供人马饮水之用。泉呈圆形,直径6米,深3米。水碧绿,味甘美,四季不竭,含铅量很低,是理想的天然优质矿泉水。相传刘金定、高琼在此倾吐互相爱慕之情,共饮泉中水,同商去南唐破敌之计。一池碧水在阳光照耀下,宛若万绿丛中一颗明珠,故有“高山明珠”之称。元代诗人佚名有《观刘金定饮马泉》诗:“万绿双锁山,高峰有玉泉。何处落明珠,疑是银河天。”
②高琼墓 是高琼与刘金定的合葬冢,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双锁山 西南麓。周显德三年(956年),高、刘在双锁山成亲时,金定曾对高琼言明:你是朝廷大将,我是山野民女,门不当户不对,日后你会不会反悔?高琼爱她有报国之志,貌美艺精,又是同乡,是理想的伴侣,故而设誓:生死于共,白头偕老,死葬此山。高琼72岁病逝,果不食言,遂葬于双锁山麓。四年后,金定谢世,子孙们将他们合葬在一起。成为忠贞爱情的典范,传为历史佳话。高琼墓有墓地500亩,历代均有维修,并有专人守护。清嘉庆六年(1808年),蒙城知县白玉福奉旨修墓“石砌冢垣,奇圹环 。”
③刘金定旗杆座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代时期文物。五代未,刘金定在双锁山立寨树旗护乡,故有此旗杆座。旗杆座为石质、色青、坚而圆,直径1.1米,厚0.24米。石座正中有圆形旗杆洞眼,直径0.14米。旗杆石座,世代相传,妥善保护,是人们怀念刘金定的重要实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于反匪盗、反侵略、爱国爱乡的历史见证。
④刘金定梳妆楼 位于山南部东山坡上,始建于宋,明代重建。砖木结构,双层飞檐凌空,宏伟秀丽,雕梁画栋,是来双锁山的游人必览之处,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清雍正年间,山东沂水诗人高淑曾登楼赋诗《妆楼拥春》:“柳暗花明二月天,楼边春色正嫣然。锦伞红妆人何在?桃李芬芳似昔年。”
⑤拉马沟 此沟从双锁山东麓起向东延伸,经小涧、漆园、板桥三镇,至板桥集入淝河,全长20公里。人民怀念刘金定护乡之功,挖沟命名纪念。
⑥金闺玉帐 即刘金定的山寨后厅堂,位于双锁山正中平坦处,也是刘金定与高琼成亲的洞房,诗人冷如冰有《金闺玉帐》诗:“一曲当年凤求凰,高刘携手破南唐。爱情不若文章力,风月河山无尽藏。”
⑦刘金定凉马棚、上马台与縻马桩 凉马棚位于双锁山南100米处,方圆1.5公里,占地40亩,是刘金定及将士喂养战马的地方。上马台 在凉马棚东侧,青石基座,三个台阶,高1米,旁饰花纹,十分美观。縻马桩在凉马棚中间,石头桩,质地色青,头粗身细,上有饰兽。
⑧凤凰台 刘金定纪念景物,位于双锁山东麓刘庄西头。传说刘金定出生的当天中午,有彩凤落在刘金定家门前,后刘金定出生。后人为纪念刘金定,在凤凰降落处修一凤凰台,当地有民谣“双锁山上飞彩凤,红马金刀刘金定。斩将杀敌破南唐,护乡保国传美名。”
⑨刘金定跑马道、演武场与大小军营 跑马道有三:一位于双锁山东侧,南北走向,北至红城中部,南至双锁山南麓,全长2500米;二位于双锁山西侧,也是南北走向,全长600米,在高琼墓西侧;三位于双锁山西,东西走向,从双锁山至姜西郢子,全长3500米。演武长有两处:一在红城内,是刘金定率士卒练习武艺,排兵布阵的地方;二在双锁山南麓,今小涧镇计生办驻地,是刘金定的校军场。当年,刘金定随高琼南唐救驾时,就是从这里点将发兵的。大小军营,俗名大小营,位于双锁山西北1公里处,是刘金定练兵护乡时的军营,大营住男兵,小营住女兵。
⑩五空桥位于双锁山西南600米处,原是座五空大桥,桥下深沟。刘金定曾在此打败一支精锐南唐军,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双锁山和京、津、东北一带流传的一句话:“双锁山万丈高乌鸦难过,五空桥万丈深能挡百万雄兵。五空桥即此。宋代诗人高士谈有诗赞五空桥:“五空桥下浪如飞,垂柳两岸映日晖。巾帼英雄今何在,莺歌燕舞迎春归。”
2、下城父 著名古城址,农民起义领袖陈胜遇难地。《史记·陈涉世家》载: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腊月,陈王之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后汉书·郡国志》载:“汝南郡山桑候国有下城父聚。”《水经注·涡水》:“涡水又东经下城父北……又屈经其聚东狼山西。”明万历十年,(1582)年《蒙城县志》载:“嘉靖二十二年(1543),大水,涡河改道,河床南移。”以此看,当年的涡河故道当在今涡河的北边,狼山之西。《水经注》以狼山确定下城父的位置,故下城父则在狼山西不远处。《辞源》和翦伯赞《中国史纲》都说,下城父在蒙城县西北,即今小涧境内。
3、红城旧址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双锁山东300米处,古称垂惠聚、礼城,自春秋至西晋一直是这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红城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现存内外两道城墙遗址。外城东西宽1190米,南北长1300米,原土砌城墙宽7米,高3.4米,为夯土筑成,外有丈深护城河,城址至今清晰可见,北城墙高处尚有1.7米,护城河遗址仍存,东城河至今有3--4米深。内城长宽为外城的二分之一。城内有梁王刘纡“金殿”遗址、豫章王行台、刘金定演武场等。今天,红城为居民集居地,设立红城村。
4、豫章王行台 建于西晋永嘉五年(311)七月,位于红城内城,永嘉五年六月,前赵武帝刘聪发兵攻打西晋都城洛阳,怀帝司马炽被俘,太子司马诠被杀。诠弟豫章王司马端闻讯东逃仓垣(今开封市),被群臣拥为太子。七月,自仓垣绕屯礼城(红城)。司马端见此地农工商业发达,山青水秀,景色如画,城市繁华,又是军事重镇,遂把它定为都城,建立了行台。因司马端封号为豫章王,故行台名为“豫章王行台”。他以大将军、大都督荀 日希 为太子太傅,任尚书,都督礼城内外诸军。荀日希 骄奢、专权、苛暴,引起众心离怨。九月,前赵征东大将军石勒奉命讨伐司马端,兵克礼城。今豫章王行台遗址仍存。
5、九鼎灵山 即《水经注》所载之狼山,县级历史文化名胜保护区。山有九峰,很是奇特,在山下只能望见一峰,只有站在山巅,才能看见九个山峰,故名“九鼎灵山。”海拔90.3米,面积3.07平方公里。山四周及山坡上常有商周、春秋铜鼎及其他文物出土,山东为东汉古墓群。山上原有多处古建筑,山上有上寺,山下有下寺,有殿房百余间。今山上古寺仍在,下寺仅存一古井。山上古寺为蒙城县现存的唯一古寺院。清代诗人郭永懋有诗写道:“瑞应天门现白狼,九峰山肖郁苍苍。云对古庙听山雨,花满春城明雪光。”灵山特产:秋黄瓜、银灰陶器、金头蜈蚣、野生云雾茶等,自唐朝以来,就久负盛名。
6、黄伯山 县级历史文化名胜保护区。因黄伯阳修炼于此,故名。黄伯山海拔55.9米,面积0.202平方公里。山岩下有黄伯洞、黄伯泉。黄伯山北临双锁山,南依尖山,西环涡河,风光秀丽。山上遍植石榴树,每年五月,遍山火红,十分壮观。有古诗赞曰:“青山千载萃山灵,传得南华一卷经。石洞清泉留姓氏,乘风一去自忘形。”
7、尖山 县级历史文化名胜保护区。因其上尖下圆而名,海拔50.4米,面积0.296平方公里。昔日山上建有多座寺庙,每年农历3月2日和3月22日逢庙会,香客云集。遍山松柏,郁郁葱葱,深遂素雅,怡淡肃穆,十分宜人。清代诗人郭永懋有诗赞尖山:“小山云起露青尖,古庙神旗yang酒帘。便拟诛茅对山住。一枝卓笔出前檐。”山南、山西和山西北经常出土商周、春秋时期的铜鼎及其它文物,为小涧出土铜鼎之最,近年来受到了文物部门的关注。
8、无影山 是小涧镇一奇景,它位于双锁山东2.5公里的拔贡张庄。此处地表一尺之下,遍地皆优质青石,广约十余顷,高仅尺许,似山非山,故名“无影山”。宋代大诗人,曾任蒙城县令的苏舜钦有诗云:“意中山影目中无,一篑藐然涧水隅。岂是愚公移云后,只余荦确长秋荼。”
9、王爷庄与皇后庄 古代封“王”集中在一个小庄,可谓希少,小涧镇就有一个王爷庄。它位于镇东南3.5公里处的高庄,是个偏僻、景色秀丽的农家小村。该庄高姓42户,190多口人,因其祖上北宋著名爱国将领高琼、女英雄刘金定为首的高家将,武功卫国,战绩卓著,被封为王的有九人之多,故名王爷庄。又因其中出了个垂帘听政的贤德皇后—宣仁圣烈皇后,故又称皇后庄。
10、寺庙 小涧镇古时佛教昌盛,境内寺庙众多。它们或叠梁翘角,或飞檐斗拱,或雕梁画栋,或彩绘油漆,五光十色,绚丽多姿。如:九鼎灵山寺、华佗庙、魁星楼、火神庙、金定庙、东岳庙、三奶奶庙、河神阁、文昌阁、观音庙、玉皇庙、土地庙、地藏王庙、祖师(文)庙、三官庙、天齐庙、觉华寺、关帝庙、黄伯庙等30多座(有些寺庙还有僧塔)。下面略作介绍:
①九鼎灵山寺 位于镇北2.5公里处的灵山之上,现存前中后11间大殿,6间偏殿,3间耳殿,总体为砖石结构,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蒙城现存的唯一古寺院。灵山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寺院宏大,分上寺和下寺两部分,共有殿宇百余间,距今1300余年。初名“昭明寺”,是取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之号命名的,萧统德才兼备,天下颂仰,被武帝册封为昭明太子,后在“候景之乱”中丧生。因小涧是其生母穆太后丁令光的故里,故以其号为命寺名,以示纪念。宋朝时更名为“当阳寺”,也有一典故。北宋元丰八年(1085)三月,小涧镇南3.5公里高庄出了位垂帘听政的高太后,她听政之初,就对群臣说:“我儿子(宋神宗)死了,孙子(宋哲宗)年幼,老身是不得已而为 之。妇女当阳非国家盛事也。”高太后母仪天下,是地方上的荣耀,于是地方主事者就用她话中的“当阳”二字,改昭明寺为“当阳寺”了。至元朝时,该寺毁于兵火。明初重修后,主持僧和地方主事者为扩大影响,招揽香客,传说山神灵验,就把寺改名为九鼎灵山寺。一千多年来,该寺闻名淮北,周围数百里的善男信女纷纷来此求神问卜。该寺僧人或道士有习武的传统,到民国十七年(1928)寺内仍有位曾参加过义和团起义,后被朝廷通缉,法名通四的武僧。女英雄刘金定当年就是在昭明寺拜师学艺,后来南征北战,为国立功,成为一代名流的。小涧之所以成为武术之乡,即源于此。灵山寺的砖雕艺术堪称一绝,不仅逼真传神,而且数量很多,它是灵山寺的瑰宝,在淮北地区很少见。2002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灵山寺正式对外开放。
②华佗庙 位于小涧镇中九龙口处,此庙名震两淮,是淮北地区较大的华佗庙,仅次于华佗家乡亳州的华佗庙,居第二。此庙之大,是因传说小涧镇北首闫庄是华佗夫人闫氏的故里。据庙碑载,华佗庙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清嘉庆年间重修。整个庙宇造型别致,雕刻精细,分前中后三层院落,共有殿房40余间。中大殿有高大华佗和闫夫人塑像。后大殿有扁鹊、张仲景、程思邈等十大名医。1938年,华佗庙主殿被日本侵略军炸毁,余下殿房毁于“文革”期间。
③河神阁 又名大王阁,位于镇西涡河岸上,下下两层,砖木结构,下层在地平面下,是河下船只装卸货物的走道。上层中间有河神木雕像,豹眼钢须,手持钢叉,面向河面,单腿站立,甚是威严。两边套间塑有虾兵蟹将,形态各异。1938年,河神阁日军炸毁。
④观音阁 始建于明正德年间,位于镇南涡河边,俗称“倒座观音。”大门朝北,分前后十间大殿,均为砖木结构。后大殿正中置泥塑观音像,面北慈眉善目。观音阁及其他寺庙均毁于兵火和“文革”期间。
11、楚王墓 位于双锁山南麓,为北宋仁宗皇帝连襟,宋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之父高遵甫墓。高遵甫幼读诗书,通武略,一生任职很低,至北作坊副使。高遵甫卒时,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楚王。
12、驼涧古战场 即小涧西北之柳沟(柳王集)。南宋绍兴十年(1140),金兀术围顺昌(今安徽阜阳市)。时东京副留守刘琦守顺昌,施计以少胜多,败金兀术十万大军,史称“顺昌大捷”。岳飞乘胜追击金兀术,一个多月接连收复六城。岳家军中的精锐奇兵“背嵬军”,时驻驼涧一带,作战英勇,令金兀术闻风丧胆。明嘉靖《寿州志》载:“驼涧在蒙城西北45里,岳飞败金兀术于驼涧,即此。遗有营垒址基尚存。”清代诗人王大经有《驼涧营图》诗云:“武穆储糈傍涧津,背嵬贯阵扫胡尘。荒村凭吊多垂泪,何况朱仙镇上人。”
13、丁齐墓 位于小涧韩桥村,是元正议大夫丁齐之墓。墓 前有石碑,上书“元正议大夫日跻公丁齐之墓”。旁置石马、石桌、石凳和石香炉等。明正统五年(14400),其孙丁斌出粟1500石(9万公斤)赈济灾民,明英宗朱祁镇嘉赈济事,称赞丁齐教育有方,命户部侍朗席循为丁齐立坊,并赐之勒玺。牌坊位于丁齐墓前,高3.4米,上刻朱祁镇御笔“亦政坊”。牌坊雕梁画栋,十分壮观。解放前墓前设施均已毁坏,今仅存一土堆。
14、陆石门与戴氏牌坊 陆石门,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位于小涧镇西陆楼庄。石门上雕刻着“丹凤朝阳图”和各色花卉,两边有副对联:“山青水绿,一陌土掩百年浩气;玉质金镶,两肩头担万古纲常。”石门后有一大冢,葬的是女塾师陆老姑娘。陆姑娘即陆楼人,终生未嫁,立志在家乡办学收徒,弟子遍淮北。她精通经史子集,博古通今,所教弟子大部分有功名。73岁去世时,她的黉门弟子,翰林院学士,山东河泽人吴凤翔,专程从京都赶来祭奠。吴学士为报师恩,出资在坟前为陆老姑娘建造了一座石门,并亲撰挽联刻于石门上以示纪念。四百多年来,陆石门一直保存完好。“文革”时被当作四旧给拆除了,但陆古门对联却永远留在当地人心中。
戴氏牌坊,位于镇西大街南首,是座钢箍青石牌坊。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历时三年竣工。牌坊顶梁南面刻有“戴如松之妻张氏之坊”九个楷书大字;北面正中刻有“圣旨”,两边雕有二龙戏珠图。立柱两面各有一副楹联,北面的一副褒张氏联是当时的蒙城县知县王大经所撰:“五世同居,义门长炳丹心照;八旬完节,上寿端由苦志登。”横梁上雕有“耕读渔樵”、“二十四孝”图和“七擒孟获”、“打渔沙家”等戏曲图案及鸟兽花卉;下方有八角轴,南北各十二个,轴下坠有铜质风铃,清风徐来,铃声清脆,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令人陶醉。牌坊南北各有一对石狮子守门,十分威严,牌坊高8米,远远望去好象一座高楼立于街中,故俗称“过街楼”。其上石雕皆为透花雕,立体感很强,在淮北地区十分罕见,有“淮北石雕瑰宝”的美誉。“文革”期间,牌坊遭劫而毁,透花石雕散布于镇中。
15、明清民房 小涧自唐朝形成集镇以来,历遭兵火,镇内房屋屡建屡毁,直到明未清初,才留存一些完整的民居。1938年,日本军侵略小涧,进行了几次轰炸,致使镇中古民居惨遭破坏,有的被炸为平地,有的只剩下一堆瓦砾。目前,只有西大街尚有几处明清民居。知名的有两处:一是丁家祖屋,二是高家老屋。它们的建筑风格基本相同,具有典型的淮北地方传统特色。堂屋居中,门朝南,东西两边配以厢房,前面为院墙、门楼,曰“三合院”。民居结构严谨,以叠梁式或悬梁式结构为主,总体为砖石木结构,青砖灰合瓦,龙形脊,两头翘角,上饰鸟兽。房檐下皆饰花鸟鱼兽等,或砖雕,或彩绘,工艺精良,细致入微,这些民居是小涧文明的象征,历史的见证。
16、小涧十景 小涧镇自宋代以来就流传十景之说,即:垂惠风云、双锁秋色、狼峰霁雪、妆楼拥春、金闺玉帐、高山明珠、古刹晨钟、涡水渔唱、月牙夜月、黄伯榴火。历代文人寻古览胜,留下了不少诗文佳句。岁月悠悠,沧桑巨变,大部虽已不存,但它说明了小涧镇的古老与文明。
垂惠风云: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光武帝刘秀剿灭了割据睢阳的梁王刘永。同年七月,永将苏茂、周建扶刘永之子刘纡为梁王,都垂惠。次年七月,刘秀派马武、王霸攻打垂惠,月余未下,后以火攻,烧红了城墙也无济于事,只好撤军。建武五年二月,刘秀再次派马、王二将攻打垂惠,此次他们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一举克城。这一仗以奇谋怒战取胜之特色载入了史册。西晋永嘉五年(311)七月,豫章王司马端被群臣拥为太子,都礼城(垂惠城),建行台。九月,前赵大将石勒兵克礼城,司马端被俘。
双锁秋色:双锁山因刘金定在此立寨护乡而名扬四海,“双锁秋色”也因她而名列小涧十景之一。秋登双锁山,顿觉天高云淡,心旷神怡。但见遍山闪金,千村溢彩,水果流韵,稼xuan飘香;南望漆园古城,万佛宝塔近在咫尺;西望涡河银波泛碧,白帆点点,渔人往来,美不胜收。有《双锁秋色图》诗颂道:“千年双锁如龙卧,秋日登临赏画图。块块芋田铺绿锦,村村柿树挂红珠。长空碧宇飞鸿雁,雪海棉畴唱小姑。正是夕阳斜照美,渔人举网得银鲈。”
狼峰霁雪:也是蒙城八景之一,相传赵匡胤征南唐路过此地见狼山雪景迷人所赐。古时,此山林木葱郁,杂草丛生,豺狼出没,故名“狼山”、“狼峰”,又传山神灵验,又名灵山。冬季雪后天晴,山峰宛如玉笋耸立,加上雪树银花,景色十分迷人。因此吸引了不少游人墨客。清代诗人王廷珍有诗赞曰:“狼峰霁雪谁比洁,六月寒光冷似铁。奇峰突出玉笋斑,古寺造成银官阙。”
妆楼拥春:(见本章“刘金定梳妆楼”条)
金闺玉帐:(见本章“金闺玉帐”条)
高山明珠:(见本章“刘金定饮马泉”条)
古刹晨钟:小涧镇多寺庙,多数寺庙有大钟。旧时,每日清晨,30几座寺庙钟声皆鸣,犹以灵山寺的钟声为最,其居高临下,有钟首之称。清晨该寺僧人率先撞响大钟,其它寺庙紧随其后,钟声此起彼伏,宏亮深远,音传数里,振聋发聩。于是,方园数里的群众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有诗写道:“古刹钟音宏,呼来百鸟鸣。千家齐启户,商客闹门楹。”
涡水渔唱: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满天时,涡河仿佛披上了一层绛纱,叶叶渔舟荡漾在烟波之中,渔人放歌起网,颇具诗情画意。《涡水渔唱》诗说:“百里涡河百里情,钟灵小涧浴春风。渔人放唱捕红鲤,踏浪畅行图画中。”
月牙夜月:月牙夜月位于尖山南240米处,因形似月牙而得名,又因山高仅4米许(海拔32米,面积0.008平方公里),土层却极厚,故又名土山。昔日遍山皆松竹,鸟鸣林间,景色宜人。特别是夏秋之夜,明月当空,凉风习习,树影摇曳,秋虫叽叽,人临其境,情趣盎然,故称一景。清代诗人郭永懋有诗云:“土山相对是尖山,烟雨迷离半里间。岂是罗浮传异事,仙峰泛海到人寰。”
黄伯榴火:黄伯山因黄伯阳修道于此,后传飞升成仙,而名闻两淮。自古以来,遍山植石榴树,每年五月盛花期,更是狸红如火,姿态娇美,神韵非凡,令诗人画家为之挥毫泼墨,故名“黄伯榴火”。有诗赞道:“黄伯吹箫榴弄姿,露红凝艳数千枝。山明夏早人争赏,最美夕阳斜照时。”
另外,小涧境内还有护镇圩墙遗址、双锁山烈士陵园、罗会廉烈士墓、新四军四师师部旧址等30余处名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