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可以告诉我公元980~~1100年是什么朝代,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谢谢

因为要写一些东西,所以需要公元980~1100年的资料,而我又不是历史系的,所以对这些不是很清楚。希望知道的人告诉我一下,谢谢^-^
对重大事件的说明最好是,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有什么人牵涉进来,对政局有什么影响,事后是怎么处理相关人事的.

是北宋,发生的大事有雍熙北伐、澶渊之盟、东封西祀、庆历和议、庆历新政等。

一、北宋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显德七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改元建隆。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 

但也导致宋朝与辽国、西夏、金国的战争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次年被金国灭亡。

二、重大事件

1、雍熙北伐

雍熙北伐是指,986年(雍熙三年)为收复后晋石敬瑭割让给辽的燕云十六州,宋太宗派遣二十万大军分兵三路伐辽的历史事件。

雍熙三年(986)宋太宗乘辽朝新君初立之机,派三路大军北伐。

最初,三路大军进军顺利,收复了不少失地。但随着西北路军米信部新城会战失利及东路军曹彬在岐沟关(今河北涿州市西南)被辽名将耶律休哥击败,宋太宗急令宋军三路大军撤退,并命潘美、杨业统率的西路军护送百姓内迁。

监军王侁和主帅潘美指挥失误,且怯阵先退致使断后的杨业陷入重围。杨业一部孤军奋战,最后负伤被俘,绝食三日,壮烈牺牲。

雍熙北伐,是宋辽战争过程中宋对辽的第二次战略进攻。这次战略进攻的成败,不仅在军事上对宋辽双方态势产生重大变化,而且对宋的内政,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战的失利,使宋对辽的战略关系由进攻转为防御,从而使在对辽关系上"终宋不振"。 直到澶渊之盟的签订,宋辽大体上维持了和平的局面。

2、澶渊之盟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

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

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3、东封西祀

东封西祀是指在北宋时期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在全国掀起了一场长达十余年轰轰烈烈的“天书”封祀运动。

宋真宗在庞大仪卫扈从下东封泰山,四年,又以隆重仪式抵山西汾阴(今山西万荣县)祭祀后土地抵。大赦天下,一时轰动。

北宋结束五代之乱,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时期,不仅在于以盛大规模的封祀礼仪来证明赵宋皇权合法性、合理性和权威性,而且也是礼治社会整合和调适统治阶级政治秩序、强化意识形态和构建精神信仰的一场思想运动。

宋真宗东巡泰山封天禅地、幸曲阜祭孔子;西至汾阴登坛祀后土、又赴亳州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县)谒太清宫,崇道封神、大造宫观祠庙,民间怨声载道。

4、庆历和议

庆历和议即公元1044年的“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给西夏岁币绢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北宋付出岁币成为“君”,保一方“国泰民安”。

庆历和议达成后,元昊又多次派遣使者到宋朝,请求宋朝开放边境地区的互市。庆历五年,宋朝政府决定在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和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的安平皆设置两处榷场,恢复了双方贸易往来。

但是,元昊在国内仍称帝如故,行使君权。他为了撑持一方独尊的皇帝地位,不愿在夏国民众面前用客礼接待宋朝使节,暴露自己对宋朝的臣属地位,对宋朝派来的使臣一律挡驾,把他们安顿在宥州(今陕西靖边东),不让他们到夏国都城兴庆府。

5、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是指中国北宋宋仁宗庆历(1041年—1048年)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期,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杜衍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

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

显然,其绝大部分措施皆针对吏治,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藉以达到节省钱财的目的。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

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

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庆历四年(1044年),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

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次年(1045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这次改革虽然失败,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雍熙北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澶渊之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封西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庆历和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庆历新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9
应该是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至宋真宗咸平三年。其实说实在的,二十年会发生很多事,但真正能让后世永远记住的倒是没有什么。要看你要写哪一类型的事件,从哪方面入手。从史书上来看这二十年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
主要有:
太平兴国三年(980年)三月,宣徽南院史潘美(好像是那个臭名昭著的潘仁美或庞太师,但事实上这人似乎并没有那么不堪)败契丹于雁门,杀契丹驸马萧咄李,获都指挥使李重诲。十一月的时候,宋太宗御驾亲征讨债契丹(结果是败绩)。
太平兴国六年三月,宋太祖的儿子德芳(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八贤王)去世,追封岐王。
太平兴国七年五月,潘美(哎,又是这个人)败契丹于雁门,破其垒三十六。同月,太宗的弟弟秦王廷美被降为涪陵县公,安置房州。
太平兴国八年十月,给自己的儿子改了一遍名,怀疑是不是吃饱了没事干,跟唐明皇一个毛病,喜欢没事给自己的儿子改名。卫王德崇改名元佐,广平郡王德明改名元佑,德昌改名元休,德严改名元隽,德和改名元杰。然后,又进封元佐为楚王、元佑为陈王,封元休为韩王、元隽为冀王、元杰为益王。
雍熙元年正月,那位被流放安置在房州的弟弟赵廷美死了,追封涪陵王。
至道元年八月,立皇子寿王元侃为皇太子,改为赵恒(又改名了,就是宋真宗)。
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赵炅(本名匡义,又名光义)崩,太子即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2-08
北宋

北宋王朝(公元960年-1127年),始于太祖赵匡胤,终于钦宗赵恒,共9帝。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又在中国形成了大一统的王朝。

北宋皇帝谱

太祖赵匡胤(927-976)

960年称帝,在位17年

父赵弘殷,匡胤从小喜习武艺,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统一全国后,建立新的军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976年卒。庙号太祖。

太宗赵光义(939-997)
976年即位,在位22年
赵光义是宋太祖的弟弟,即位后继续太祖未完成的统一全国的事业,978年吴越王投降,979年,北汉王投降,但在两次与辽国的作战时,均遭受惨重失败。也开始了宋朝与外族作战屡战屡败的历史。

真宗赵恒(968-1022)
997年即位,在位25年
真宗赵恒是太宗第三子,“性好学”,前期颇勤于政事。但在军事上却无所作为,不顾寇准等反对,与辽国议和,签定“澶渊之盟”,每年向辽国进贡。
另外,宋真宗时,发行“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仁宗赵祯(1010-1063)
1022年即位,在位41年
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仁宗即位是才12岁,由皇太后垂帘听政,1033年亲政,仁宗“好近女色”,军事,政治均无大作为,与西夏交战战败,起用范仲淹变法也失败。死于1063年,庙号仁宗。

英宗赵曙(1032-1067)
1063年即位,在位5年
宋太宗曾孙,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因仁宗无子,被立为皇太子,仁宗死后即位。英宗“有性气,要作为”,提倡简朴,只是在位时间过短,死于1067年,时年36岁,在位5年。

神宗赵顼(1048-1085)
1067年即位,在位19年
英宗长子,1067年即位。1069年起用王安石变法,新法推行了十几年,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下,于神宗死后废除。神宗在位时,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通史。

哲宗赵煦(1076-1100)
1085年即位,在位15年
哲宗赵煦,神宗第六子。即位时10岁,由祖母宣仁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将王安石的变法尽行废除。哲宗死时25岁。

徽宗赵佶(1082-1135)
1100年即位,在位26年,1125年传位给钦宗
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死后,无子由哲宗弟赵佶继位。任用奸相蔡京,吏治腐败。在位期间,爆发了诸如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1125年金兵南下,宋徽宗传位于其子赵恒(钦宗),自称太上皇。1127年为金兵俘虏北去,死于五国城(1135)。
宋徽宗是一个败国皇帝,但却是一个艺术家和书法家。,他工画花鸟,书法首创“瘦金体”。

钦宗赵恒(1100-1156)
1125年即位,在位1年,1127年被金兵俘虏,1156年被杀,终年57岁
徽宗长子,宋钦宗即位后“声技音乐,一无所好”,颇有振作之意。杀或贬蔡京,童贯等奸臣。任用李纲抗金。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被俘北上,1156年被杀,终年57岁。据说现在的黑龙江赫哲族,就是徽,钦二宗的后人。

南宋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始于高宗赵构,终于卫王,共9帝。南宋王朝极其懦弱,偏安一隅。从赵构开始,一朝皇帝全无作为,奸臣当道,堪称最软弱的王朝。

南宋皇帝谱

高宗赵构(1107-1187)

(1127-1162)年在位,在位36年

高宗赵构,宋徽宗第九子。1127年即位于南京(今商丘),史称南宋,1138年迁都杭州。冤杀主战派岳飞,向金朝屈膝投降。在内,则大修宫舍,穷奢极欲,只图偏安。彻头彻尾的昏君。1162年,让位给太子,自称太上皇。死于1187年,时年81岁。

孝宗(1127-1194)
(1162-1189)年在位,在位27年
孝宗赵伯宗,字永元。宋太祖七世孙,秀王的儿子。1162年即位,恢复岳飞的名誉,开始抗战,但被打败,与金国议和,史称“隆兴和议”。1189年,禅位与其子,称太上皇。1194年死,时年68岁。

光宗(1147-1194)
(1189-1194)年在位,在位6年
光宗,孝宗第三子。即位时已40多岁。不仅政治昏聩,而且惧内,其皇后李氏是历史上有名的妒妇。1194年退位,死于1200年,时年54岁。

宁宗赵扩(1168-1224)
1194年即位,在位31年
宁宗赵扩,光宗第二子。1208年,与金国签定屈辱的“嘉定和议”。死于1224年,时年57岁。

理宗赵昀(1205-1264)
1224年即位,在位40年
理宗赵昀,宋太祖十世孙。宁宗无子,死后杨后力理宗为帝。确立了朱熹道学的统治地位,1234年,联合蒙古灭金。此后,政治日坏。死于1264年时年60岁。

度宗(1240-1274)
1264年即位,在位11年
度宗赵祺,理宗侄,父赵与芮。即位后沉迷酒色,权臣贾似道专制,朝政日败,南宋危在旦夕。死于1274年,时年35岁。

恭帝(1271-1323)
(1274-1276)年在位,在位2年
恭帝赵显,度宗嫡子。即位时才4岁,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强迫他到西藏出家,成为高僧。1323年,被赐死。时年53岁。

端宗(1269-1278)
1276年即位,在位2年
端宗,恭帝兄,度宗庶子。在福州即位,即位后,兵败逃亡,途中病死。时年10岁。

卫王(1272-1279)
1278年即位,在位1年
卫王赵丙,度宗第三子,兵败后,被元兵逼迫,丞相陆秀夫负卫王投海自尽。时年8岁。
第3个回答  2007-02-08
公元980~~1100年是中国北宋,辽,西夏对峙时期。

http://steel1500.bokee.com/viewdiary.12916076.html

公元983年
·中国《太平御览》书成

公元984年
·辽在河北蓟县建独乐寺观音阁,为中国现存最古木构楼阁

公元993年
·中国四川王小波起义,旋战死,李顺继之(见王小波、李顺起义)

公元1001年
·建定县开元寺料敌塔,为中国现存最高砖塔

公元1004年
·契丹大举攻宋,双方订澶渊之盟

公元1004~1007年
·中国景德镇瓷器名扬四方

公元1005年
·中国杨亿等奉敕编纂《册府元龟》

公元1023年
·交子在中国四川地区发行,为世界最早的纸币

公元1038年
·党项首领李元昊称帝,建都兴庆,国号大夏,史称西夏(1038~1227)

公元1041~1048年
·中国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公元1043年
·中国宋仁宗命曾公亮等编《武经总要》

公元1045年
·中国苏州建沧浪亭

公元1049年
·中国开封建佑国寺塔,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琉璃面砖塔

公元1056年
·中国佛宫寺释迦塔建成,为世界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

公元1057年
·中国欧阳修倡导平易朴实的文风

公元1059年
·泉州建成中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洛阳桥

公元1061年
·当阳建玉泉铁塔,为中国现存最高铸铁塔

公元1069年
·中国王安石开始实行变法(见王安石变法)

公元1072年
·中国文学家欧阳修卒。著有《醉翁亭记》、《新唐书》(合著)、《新五代史》

公元1073年
·中国理学家周敦颐卒

公元1077年
·中国理学家邵雍卒

公元1084年
·中国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书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公元1085年
·中国程颢卒,与弟程颐之学世称洛学

公元1088年
·中国沈括于本年前后作《梦溪笔谈》

公元1090年
·中国秦观著《蚕书》出版,为中国最早养蚕专著

公元1096年
·中国辽建妙应寺喇嘛塔。1279年重建,即今北京白塔

公元1100年
·中国李诫著《营造法式》成书,为世界最早的建筑手册

公元12世纪初
·中国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

公元1101年
·中国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卒

公元1105年
·中国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卒

公元1106年
·中国画家李公麟卒

公元1107年
·中国理学家程颐卒
·中国书画家米芾卒

公元1115年
·女真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大金,史称金(1115~1234)

公元1119年
·中国宋朱彧《萍洲可谈》记载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公元1125年
·中国金兵于应州俘辽天祚帝,辽亡
第4个回答  2007-02-09
主要是北宋宋太宗赵光义在位,而赵光义死于997年,其后由其子宋真宗赵恒继位。
这二十年北宋经历了很多边疆战事。979年宋太宗顺利攻灭北汉,乘胜利余威大举攻辽,但是在围攻不下辽南京的情况下与辽援军战于高粱河,北宋军大败。986年宋太宗养精蓄锐后再次大举伐辽,出三路大军,东路由曹彬统帅,中路田重进,西路潘美。作为主力的东路军再次为辽军大败,宋军死伤不计其数,中西路军只得放弃战果撤军,西路军撤退途中,由于将领内部不和致使大将杨业全军覆没而牺牲。至此北宋完全放弃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希望,处于被动局面,致有1004年的檀渊之盟。这二十年间,除了两次北伐,辽军常常入侵北宋边界,与守边宋军互有胜负,其中杨业之子杨延昭战功显著。
在南方,交趾内部纷争,交趾郡王丁璇年幼,大将黎桓把持朝政。宋太宗想借此机收复交趾,于是981年发兵进讨,然而为交趾所败。之后黎桓数次上贡,请求册封,数年后北宋才承认黎桓为交趾郡王。
西夏对北宋的困扰也在这期间开始。党项人李继捧袭定难军节度使位,之后部族内部不和,宋太宗借此之机威逼利诱,李继捧献出党项人的土地归中央所管。然而同族李继迁不愿接受宋朝统治,出逃边外,之后连年袭扰北宋边境,加之北宋处理当地民族问题失策,逐渐有人归附李继迁。北宋北伐失败后,李继迁更为嚣张,并且时而依附辽国又时而依附北宋,依附不久又反叛。北宋一直不能制服李继迁,真宗继位后遂封其夏、宥、银、绥等州(都在今陕北榆林市辖内)。然而这并没有制止李继迁的野心,终于有1002年李继迁攻陷灵州,奠定了后来西夏的东部国土基础。
还有的就是993年四川爆发的王小波、李顺起义,范围波及当时整个四川统治区,经过两年才被镇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