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观后感观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有感

如题所述

观《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有感   这部剧刚刚出来的时候是抱着猎奇的心态去看的,毕竟剧名是《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精神病”这是一个很陌生同时又被妖魔化的群体。看剧后发现这不过是以他们为典型讲述着我们普罗大众的故事,几乎每一集,都能被戳到痛点。看弹幕时才知,原来大家都是这样的。
  就像曾奇峰文章(最近同时在看他的《幻想即现实》)中说述,与人接触最开始感觉到的是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慢慢的会觉得他们之间的相似性更多。人类的基本情感,也是没有国界的。这些文学,音乐,影视作品等之所以能够跨越时代跨越国界被各色人种津津乐道,大抵是作品承载的爱引起了大家灵魂的共振。
  这部剧也同样如此,大多数人都能在各种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很多文章都很推崇这部剧的英文名It's Okay to Not Be Okay(不好也没关系)。看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文章,学了很多心理学的课程,最后我自己感觉大概这些心理学大师们想传达的不过就是这句:“原谅自己的不完美”。
  从小到大有太多人(特别是爱我们的亲人)使了老大的劲儿告诉我们“你还不够好,你有一点点成绩不要骄傲,比你优秀的大有人在,一山还比一山高,你还需要努力,你要……”直到我们将这些谆谆教导内化进心中,他们才能感到一丝孺子可教的欣慰。然后这些教条无时无刻不在蔑视着我们,挑剔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在痛苦中翻滚挣扎最后无果的我们只能向他人求救。花费了大价钱请来的咨询师又用了大量时间让我们放下这些执念,在余生学着与自己和解,真是有说不出的可悲和可笑。
  而这部剧讲的正好是救赎与和解。和解不是要改变自己,而是不好也没关系。
  因为女主的人设是写童话故事的作家。剧中几乎每一集都有一个童话故事的隐喻,暗黑却治愈。最后一集的绘本故事又将之前主人翁们的经历以童话的形式重新讲述,一种很圆满的感觉吧。包括女主在剧初做的事情,男主在剧末的重现,这样的设计很有命运轮回的味道。
  E01
  《啖食噩梦长大的少年》
  少年今天也从可怕的噩梦中醒了过来,过去那些他想忘却的痛苦记忆,每晚都再次出现在梦里,持续地折磨少年。害怕入睡的少年,某天去找了魔女,并苦苦哀求她,“魔女请你把我脑海中不好的记忆全都删除,好让我不再做噩梦,那么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时光流逝,长大成人的少年虽然不再做噩梦,但不知为何,他丝毫没有变得更幸福。在一个血月升起的夜晚,魔女为了索取愿望的代价,终于再次出现在少年的面前,他不满地朝魔女大喊:“我所有不好的记忆都删除了,但为什么,为什么我没办法变得幸福呢?”魔女按照约定拿走了他的灵魂,并且告诉他“痛苦难受的记忆,深感后悔的记忆,伤害他人与被人伤害的记忆,被抛弃的记忆,唯有将这些记忆埋藏在内心深处过活的人,才能变得更坚强,更热情,更有韧性。只有那样的人才能获得幸福。”
  高文英的噩梦是她的家庭,更确切的说是从小控制她的妈妈都熙才,所以她离开从小生活的城市后就再不愿回去。试图逃避这些记忆的她看似功成名就,却一点都不幸福。
  文尚太的噩梦是杀死妈妈的蝴蝶,他不敢看见蝴蝶,不能听见蝴蝶,一到蝴蝶纷飞的季节他和弟弟就只能搬家,一直逃避噩梦的他也一直处于恐惧的阴影之下。
  文钢太的噩梦是真实的自己(他一直被高文英称作伪善者),母亲的离开让年幼的他一夜间长大,从此肩负起照顾自闭症哥哥的责任。他不能面对自己对哥哥的恨和怨怼,深深隐藏自己的攻击性,变成一个隐忍,虚伪的假面人。
  前期的文钢太一直在受伤,我在想这是不是一种反向形成呢?他对这个社会有太多的恨(父亲很早去世,哥哥生病,母亲被谋杀,命运的不公和无力),而这些恨无从表达,但环境感受到了他的不友好,所以对他也不友好。
  还有他对哥哥也是如此,因为恨哥哥(夺走母亲的爱,为了照顾哥哥,他放弃了他人生的可能性),为了掩盖他潜意识的恨所以表现出对哥哥格外的忍让。
  也可能是他觉察到了自己的攻击性,他觉得攻击哥哥的想法是道德不能允许的,所以一直在通过外界的伤害惩罚自己。
  于是这样的三个人相遇了。
  E02
  《红舞鞋》
  小女孩就连在严肃,神圣的场合都坚持穿上那双红鞋,只要穿上那双红鞋,双脚就会不由自主地跳起舞,永远停不下来,也脱不下那双鞋。但是小女孩却依然坚决不愿放弃那双红鞋最后虽然由刽子手砍断了小女孩的双脚,但被砍下的两个脚丫子却还是穿着那双红鞋,继续不停地跳着舞。有些东西即使再努力切割也绝对无法彻底斩断。这就是执着之所以这么高尚又美丽的原因。
  剧中赋予了这种执着以高尚美丽的品质,高文英穿着红色高跟鞋追随文钢太而去,这里的红舞鞋应该是隐喻她对爱情的追求。
  但我觉得这个故事更像在隐喻强迫性重复,就是心理上的代际遗传。红舞鞋就是高文英妈妈留给她的影响。高文英恐惧甚至是厌恶她的妈妈,但是她却与妈妈神似。残忍,血腥,没有同理心,这些都是她妈妈所谓的高贵品质。而她斩断这些羁绊的过程也实在不亚于割肉剔骨。
  E03
  《睡美人》
  很久很久以前,在树林深处的某座城堡里,住着一位长年陷入沉睡的公主。“这孩子将会被纺车针刺中并丧命。”因为公主诞生那天,邪恶的魔女现身对她施加诅咒。虽然恐惧的国王下令,将全国的纺车烧毁试图阻止诅咒成真。但公主最后仍被乔装的魔女所骗被玫瑰花刺刺伤而陷入沉睡。这则童话告诉我们早已注定的命运是绝对无法违逆的。
  这里的魔女就是高文英的妈妈都熙才,她一生都过得不幸福,为了女儿对她的痛苦感同身受。她从小控制高文英,告诉高文英她是个怪物,而她们这样的怪物是不配得到幸福的。
  当小文钢太送花给小高文英时,都熙才对高文英讲她会杀掉那个来吻醒她的王子,所以高文英才会兴冲冲地冲下楼,却冷若冰霜地将花踩烂。
  小时候的文钢太还不懂,高文英口中的“滚开”是“求求你不要走“的意思,所以那时的他们只能完美错过。男孩子总是抱怨女孩子口是心非,其实她们也不愿呐!大多数时候都不要只用眼睛去看,要用心去听,这一点对所有恋爱中的男女都适用,详情参照第6集,男主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哦!
  我们能一眼分辨出都熙才的变态,但是现实生活中父母留给孩子的“诅咒”却像温水煮青蛙一般,在浑然不觉中控制孩子的命运。这就是武志红老师所说的自证预言,他讲自证预言时提到的故事至今都让我记忆犹新。
  一位女强人连续两任丈夫都家暴她,她发誓再也不结婚,觉得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直到被一个好脾气的男士打动,几经考察之后再次结婚。没想到,结婚后的第二周,她又被打了。她打电话叫了几个朋友过来看她,正巧其中有一位朋友是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没有指责男士,而是问了两个人冲突的细节。男士说他们因为很小的事吵架,好像就是因为做菜盐放得不对,越吵越激烈,吵着吵着,女人对男人说:“你是不是想打我了?像某某某打我妈一样!”(女人说的某某某是她爸爸,因为她很恨爸爸,所以都是直呼其名。)
  男人说:“怎么可能,我今天和你吵成这样都很奇怪,我平时都不和女人吵架的。”这时,女人歇斯底里起来,开始大喊:“你就是想打我!打呀!打呀!不打你不是男人!”她刚喊的时候,男人没做什么,但她癫狂地喊了很多次后,男人脑袋突然一片空白,然后一拳挥了出去,将他最爱的女人打倒在地,嘴角流血。
  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女士总是嫁给“渣男”的命运,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被注定了,可能是妈妈向她哭诉的“世上的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也可能是父母在一次次互动中对她言传身教的。大抵这些影响我们命运的钥匙都是最爱我们的父母无意识中馈赠给我们的礼物吧。
  E04
  《丧尸小孩》
  有个小男孩在某座小村庄诞生了,那孩子皮肤苍白,眼睛非常大。随着孩子长大,妈妈自然而然地知道了,这个孩子完全没有情感,是个只有食欲的丧尸。所以妈妈避开村民们的耳目,把孩子关在地下室,每晚都偷别人家的家畜给他吃,偷偷把他养大。有时候是鸡,有时候是猪,就那样过了好几年,某天村庄里瘟疫肆虐,剩下的家畜都死光了,也死了很多人,就连活着的人也全都离开了村庄。妈妈无法丢下儿子离开,于是把自己的一条腿砍下来,给哭喊着肚子饿的孩子吃,接下来砍掉一只手臂,就这样把四肢都给了孩子,最终只剩下躯干,她最后自己爬向孩子的怀中,把剩下的身躯给了他。孩子用双臂紧紧抱住只剩下躯干的妈妈,第一次开口说话了“妈妈,真是,温暖啊!”
  哈利·哈洛(Harry F. Harlow 1905—1981)是英国比较心理学家,他用与人类有94%相同基因的恒河猴做了一系列实验。用最残酷的实验毁灭了几代猴子的一生,却也挽救了无数人类婴儿。
  哈洛用铁丝做了一个代母,它胸前有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装置;然后,哈洛又用绒布做了一个代母。他写道:“一个是柔软、温暖的母亲,一个是有着无限耐心、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母亲……”一开始,哈洛把一群恒河猴宝宝和两个代母关在笼子里,很快,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在几天之内,猴宝宝把对猴妈妈的依恋转向了用绒布做成的那个代母。由于绒布代母不能提供奶水,所以猴宝宝只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代母那里喝几口奶水,然后又跑回来紧紧抱住绒布代母。
  实验的结论告诉我们,爱的起源并不仅仅是食粮的供给,对于灵长类动物来说,爱存在三个变量:触摸、运动,玩耍。而当时统治一时的却是“哭声免疫“的育儿思想,至今很多家庭都依然非常推崇,就是婴儿哭泣的时候绝不能心软,最多只能握一下手或者亲一下额头,以免强化孩子哭泣的行为。
  对于高文英而言,母亲高贵美丽,却如同她一直喜欢的那些小玩意儿(餐具刀,钢笔等)一样,坚硬,冰冷,锋利,充满着攻击性。所以她一直记得女二朱里的母亲顺德,记得顺德做菜的味道,顺德的温柔和烟火气也是一直是她对母亲的幻想。
  对于文钢太而言,母亲是温暖的,可是母亲的温暖都给了自闭症的哥哥,他是多余的,或者按照妈妈的话来讲,他是为照顾哥哥而生的。在妈妈抱着哥哥的时候,他只能小心翼翼从妈妈的身后拉扯她的衣袖。
  他们都有妈妈,但是更像两个孤儿,就是这种孤独的感觉吸引着彼此,让他们相互靠近,相互慰藉,相互取暖吧。
  普通的家庭尚且做不到两个孩子兼顾,况且家中有一个患了自闭症的孩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话糙理不糙,母亲多会偏向更弱一些的孩子来追求一种公平。况且至今还有一些地方重男轻女依旧盛行,“扶弟魔”也比比皆是。这也是我个人更倾向于只生一胎的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