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领取多少是国家规定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06
养老金金额没有保底数,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按照国家的养老保险政策和当地的实施细则测算出来是多少就是多少。
目前我国测算养老金金额,跟三个因素挂钩:
(一)缴交社会保险基金的年限(也就是俗称的“工龄”),缴交社会保险基金年限越长的,养老金金额越高,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把工龄档次分为15年、20年、25年、30年、35年、35年以上六个档次,档次越高,养老金金额越高。也有地方不分档次,有一年工龄算一年工龄,最高工龄44年(按照16周岁上班,60周岁退休计算)。
(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简称“个人账户余额”),个人账户余额越高,养老金金额也越高。
(三)退休上年度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简称“地区差别”),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养老金金额也越高。
在北上广深退休的人员,养老金金额肯定比在老少边穷地区退休的人员养老金金额高得多。另外,有些地方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测算养老金金额时还遵循“见分进元”的原则,假定您的养老金金额按照上述三个因素测算后得出的数据是2345.67元,实际发放的金额就是2346元/月。也有地方测算结果是精确到角甚至精确到分的,实际发放金额就分别是2345.70元和2345.67元。10万人中,会有多少人活到65周岁?
说实话,能活多少岁的问题,确实是不同人不同情况。从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来看,2021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是78.2岁,比上一年度增加了0.27岁。
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人均预期寿命,是以2021年度出生的新生儿,在当年的每一岁年龄条件下的死亡率下,计算出来的这些孩子能够活到的平均年龄。
人均预期寿命是跟当年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相挂钩的,不一定会始终增长。比如说美国近三年来的人均预期寿命降低了2.7岁。美国原住民群体(主要指印第安人)人均预期寿命缩短了6.6岁,白人预期寿命缩短2.4岁。
实际上,从出生开始,我们每一年都有一定的死亡率。这些死亡率很简单,一般就是当年某岁的死亡人数÷年初某岁的全体人数,不过国家一般不公布有关数字。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们平均只能活到78.2岁,从65岁开始计算,平均领13.2年的养老金。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实际上,除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均预期寿命有差异,男女之间的人均预期寿命也有差异。
目前,全国人均预期寿命最高的地区是上海市,2021年达到了84.11岁,其中男性只有81.76岁,女性是86.56岁,女性比男性长4.8岁。另外,艰苦边远地区西藏自治区人均预期寿命只有72.19岁,比全国人均预期寿命低6岁左右。
由于大家参加社保的时候,普遍都20岁以后了,差不多能够到65岁领取养老金的概率分别是男性81.68%,女性为88.82%。
通过以上的预期寿命和生存概率讲,很明显女性参加养老保险是更划算的,还是建议灵活就业人员家庭最好要先为女性参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