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中忌讳的话题?

这种大型考试中作文中说哪些话题会影响分数,比如说反社会,反GCD等
作文想高分就得创新,怕创新成零分作文啊....如何避免..

要留意这几个方面:(1)爱国与爱民;(2)人生与价值;(3)道德与修养;(4)学习与事业;(5)感情与理智;(6)团结与友爱;(7)人文与环保;(8)兴趣与爱好。地方特色会成为命题者的追求。

考场作文是一种特殊场合的作文,对这种作文的评价也有很多特殊因素(时间紧、任务重),研究一下考场作文的禁忌,写作中予以回避对作文获得高分无疑是很有意义的。要说平时作文中出现的一切毛病都是禁忌,但由于特殊原因,作为考场作文,以下9种禁忌特别值得我们注意:

1、忌用以前高考用过的话题作题目

如果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就会发现,无论高考怎么变换花样,前后高考内容总有相互贯通的地方。你想想看,仅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心灵的选择”、“感情的亲疏对事物的认知”这三个命题为例,它们之间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自由命题的省市逐年增加,高考作文在内容上相互贯通是不可避免的。推而广之来说,世界上万事万物总是有联系的,不同年份的高考命题在内容上趋同就不是偶然的了。一旦遇上这种情况,我们当然可以借鉴以前高考作文的内容,但是我们在自我拟题时要注意尽量不用以前高考用过的话题做题目,用这样的题目,内容再好,也容易给人宿构(或者说抄袭)的嫌疑,所以最好是换一种说法。

2、忌用以前反复炒作的满分作文套路

每年高考过后媒体上总是要炒作一批满分作文。这些满分作文很多是在表达形式上出奇制胜,是一种创新作文,当然值得我们借鉴,只是这些作文已被大家熟知,如果我们机械地搬用这些满分作文的套路,就不会有什么新鲜感了,也不会得到高分,这正如有人说过的一个比喻: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秀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就是蠢材了。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套用,你想想,别人做广告,你也做广告;别人开处方,你也开处方,只是改动了一下人名、地名或其它某几个细节,明眼人一看是换汤不换药,毫无新意。很显然,在所谓“另类形式”上一模一样,获得高分的可能性就太小了,不如老老实实采用常规形式。至于借中有变化,那就不属于这种情况了。

3、忌编造离奇古怪的故事

高考阅卷的确是很疲劳的事情,过去有不少考生在作文中编造一个荒诞故事,给疲劳的阅卷老师一种阅读消遣、一种文学情趣,一种思想暗示,得分不错。尤其是高考出现《假如记忆能够移植》这样的命题以后,每年高考总有一批荒诞故事作文产生。现在的问题是,不少同学误解了荒诞故事,错误地认为,既然是荒诞故事,我要怎么编就怎么编,把一个故事遍得离奇古怪,没有幽默感,没有象征意义,有的只是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大杂烩,有人甚至把很多唯心的宿命的东西堆砌在考卷上,认为这样会使阅卷老师产生浓厚的兴趣。结果适得其反。作为语文教师的阅卷老师,从来都提倡作文要规范,从来是把文章的思想性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加上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一直要求表达要规范,思想要健康,编离奇古怪的故事自然就是一大忌讳。

4、忌在作文开头引述命题背景材料

作文在什么地方引述材料本来是没有任何禁忌的,问题是不少作文命题提供了背景材料,对背景材料处理,我们当然要慎之有慎。如果是供料作文,所供材料是我们作文的引发点,作文中当然要作必要的交代,在文章的开头引述也非不可,只是供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提供的背景材料在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话题作文提供的背景材料可以引用也可以不引用。现在要讨论的是无论是哪一种形式提供的材料,假如我们要用,最好不要在开头引用。这些年高考阅卷,我们看到不知有多少作文在开头引用,有些考生干脆是照抄照搬材料,这样做,文章在表达上就显得非常呆板,没有生气,阅卷老师看多了,也会生厌,自然会影响得分。

5、忌通篇转述他人材料

文章是好是坏一定要说自己的话。我们看到不少高考作文,几乎通篇是转述他人的材料,只在文章结尾说几句属于自己的不痛不痒的话。这样的文章是不可能获得高分的。不少同学也许是受了《读者》《意林》《格言》之类的刊物文章的影响,作文的格式是先讲一个哲理的或动人的故事,占了90%左右的篇幅,结尾加上几句评点。观点是正确的扣题的,材料是真实的可以证明观点,可是读起来总觉得那是别人的文章,如果再加上所用的材料是大家熟知的,那味道就更差了。如果把故事材料压缩一下,再结合一点现实中或自我亲身经历的事实,用精炼的生动的语言再现出来,并在叙述材料中加上一些分析,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6、忌不知以为知

写作文时的确有这样的情况,对有些材料感觉有价值,想用又记得不太清楚,对某些问题本来不太了解,又很想发表一点看法,于是不少考生不知以为知,闹了不少笑话不说,对作文得分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下面举两个例子:“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岳飞是宋朝人,抗击匈奴是汉朝以前的事情。这不是令人笑掉大牙吗?其实留下“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不就行了吗?何必画蛇添足?“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原话是但丁说的,何必记在鲁迅的名下?直接引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丝毫不影响文章的表达。显然考生肯定不是有意这样做的,问题是当我们对有些材料记忆没有把握时,最好回避,或者采用模糊交代法。例如你可以这样交代:“有一位名人说过……”“据说……”“我记得不太准确,有这样一件事……”做一个老实人,即使仍然出错,一定会得到阅卷老师的谅解。

7、忌表达哗众取宠

所谓哗众取宠,主要指的是两种情况:一是采用所谓的“新”形式,例如自然段前不空格、一个字做一个自然段、半句话为一个段,或者采用一种文字游戏的组合方式等等,这样的表达是不规范的,会引起严谨的语文老师的反感。二是肉麻地吹捧老师,在正文中吹捧,或者文章写完以后,附上一段文字吹捧。限于篇幅,就不举例了。这是一种很不好的文风,一般的老师是不领情的。

8、忌牢骚满腹

高考作文一直肯定个性,一直要求深刻。不少考生可能产生误解,在作文中大发牢骚,以为这就是个性,就是深刻。殊不知在内容上真正的个性和深刻,是作者有识见、有思想的体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与众不同,分析判断能够引起读者深深的思考。请看下面一个高考作文片段:

是的,科学是伟大的,它推动过仍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必将使人类开创新的辉煌。但是,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科学可以用来解决问题,但它不能解释为何要解决问题。”人类的发展是立体式的,当我们忙于构建科学大厦的时候,人性的殿堂也早已悄然而兴起。当我们为科学大厦的规划绞尽脑汁时,是否考虑到人性殿堂或许根基不稳呢?当我们拥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时,是否想过科学这把双刃剑可以披荆斩棘也可以大开杀戒呢?当我们抛开林林总总的科技成果不谈时,是否想过到哪里去寻觅人类心灵最终的归宿呢?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审视科学,以一个思想者的身份真诚地告戒人们在构建科学大厦的时候不要忽视巩固人性的殿堂。这不是一种个性化的见解吗?谁不赞赏它的深刻性呢?再看下一段:

看看我们当今社会,老百姓偷盗抢劫,当官的贪污腐化,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官与官之间相互勾结,哪里还有什么人性啊!可惜的是鲁迅不在人世了,不然,我就不用担心国人没有人性了。

这样的说法,显然是在发牢骚,语言偏激,观点不能被人接受。难道这世界上人人都没有人性?难道只有鲁迅在人世时,国人才有人性?这里绝对不是告戒大家说话要四平八稳,而是要求判断要实事求是,要有一点辩证观,否则读者不会接受。

9、忌观点主旨不明

考场作文是一种特殊作文,由于批改的时间限制和阅卷者的心理原因,我们的作文如果观点主旨不太明确就会很糟糕。也许有人要问,平时作文难道可以观点主旨不明?当然不是。

这里说的观点主旨要明确是字面上的明确,作文中让人在几秒钟之内绝对看个明白的一段话或一句话。平时作文可以含蓄一些,考场作文最好明朗一点。议论文章开头、过渡、结尾最好有显示观点主旨的文句。记叙文有点睛之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22
……积极向上就好啦。不要老是想着挑战老师的底线。你要知道批卷的那些老师都不知道是谁……也要看你写的东西对不对老师胃口神马的,很麻烦的。
第2个回答  2010-11-22
大多都是话题作文。
给你个话题让你围绕到这个主题写。
一般不会有什么忌讳的话吧。
又不是“五四”运动写文章。
尽量写积极向上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