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过度自我接受。自我接受是指自己认可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才能和局限、长处和短处都能客观评价并坦然接受,不会过多地抱怨和谴责自己。对自我的接受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之一。过度的自我接受是有些自我扩张的人,片面认识自己,高估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肯定评价往往不切实际。过度自我接受的人容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以为是,不易处理好人际关系;同时过高的自我评价容易滋生骄傲心理,对自己易提出过高要求,往往因不切实际的目标而以失败告终。 2、缺乏自我接受。缺乏自我接受会导致自卑感及从众心理。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一种自我否定的情感,即对自己缺乏信心、缺乏独立主见,遇事从众,其结果捍卫的是虚假的、脆弱的、不健康的自我。当一个人的自尊得不到满足,又不能合理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时,就很容易产生自卑感。产生自卑心理后,大学生往往怀疑自己的能力,怯于与人交往,甚至还会封闭自己,即使原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此时也会由于没有信心而主动放弃。从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是在群体舆论的压力下,放弃个人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自我保护行为。有些大学生性格内向,独立能力差、无主见,甘当配角,缺乏独立意识和对问题的独到见解,缺少独当一面的勇气。大学生若从众心理过强,便会缺乏个体倾向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导致自我意志薄弱。
3、盲目心理和消极懒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偏差就是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评价,从而导致盲目心理,过度培养自己的兴趣,过多地尝试新鲜事物。有限的精力分散到太多的事物中往往导致学习成绩或工作效率下滑的不良后果。消极懒惰是另一种缺乏目标意识不能形成积极的理想自我的心态。有的大学生认为经过多年的努力进入大学校园应该实现了人生理想,对学习不再感兴趣,对自我发展目标不明确,对个人发展、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进行的主动积极的自我探索减少,不能主动把自我的命运与集体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他们或者无所事事、虚度光阴,或者沉溺于游戏、玩乐之中,丝毫体现不出年青人蓬勃的朝气与振奋的精神。 4、任性与逆反。大多数是家中独生子女的当代大学生,往往集家长的溺爱、老师的宠爱和社会的关爱于一身,在顺境中长大,缺乏挫折的磨练,极易养成任性孤傲的毛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往往都从“我”出发,不能进行客观的思考和分析,人际关系不易达到和谐。逆反则是由于大学生在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中,有时矫枉过正,表现出过分的独立意向,导致产生逆反心理,对于正面教育和宣传表现出一种怀疑、不认同的态度,对社会、人生和个人前途显出玩世不恭的态度,常表现出有意违拗的行为和放任不羁的倾向,消极作用很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