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之后,有哪些人劫走了洞中文物?顺序和时间分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藏经洞发现之后,王道士尽了最大的努力,做了他应该做的一切。首先,徒步行走50里,赶往县城去找敦煌县令严泽,并奉送了取自于藏经洞的两卷经文。王道士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引起这位官老爷的重视。可惜的是这位姓严的知县不学无术,只不过把这两卷经文视作两张发黄的废纸而已。
  1902年,敦煌又来了一位新知县汪宗翰。汪知县是位进士,对金石学也很有研究。王道士向汪知县报告了藏经洞的情况。汪知县当即带了一批人马,亲去莫高窟察看,并顺手拣得几卷经文带走。留下一句话,让王道士就地保存,看好藏经洞。
  两次找知县没有结果,王圆箓仍不甘心。于是,他又从藏经洞中挑拣了两箱经卷,赶着毛驴奔赴肃州(酒泉)。他风餐露宿,单枪匹马,冒着狼吃匪抢的危险,行程800多里,才到达目的地,找到了时任安肃兵备道的道台廷栋。这位廷栋大人浏览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经卷上的字不如他的书法好,就此了事。
  几年过去了,时任甘肃学政的金石学家叶昌炽知道了藏经洞的事,对此很感兴趣,并通过汪知县索取了部分古物,遗憾的是,他没有下决心对藏经洞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直到1904年,省府才下令敦煌检点经卷就地保存。这一决定和汪知县当初的说法一样,都是把责任一推了之。王圆箓无法可想,又斗胆给清宫的老佛爷写了秘报信。然而,大清王朝正在风雨飘摇之际,深居清宫的官员哪望能顾得上这等“小事”。王圆箓的企盼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1907年,斯坦因到来,他通过宗教精神的交流将王道士俘虏了。斯坦因说:“道士之敬奉玄奘,在石窟寺对面新建凉廊上的绘画有显明的证据,所画的都是一些很荒唐的传说……我用我那很有限的中国话向王道士述说我自己之崇奉玄奘,以及我如何循着他的足迹,从印度横越峻岭荒漠,以至于此的经过,他显然是为我所感动了。”
  当时王道士把经卷卖给斯但因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视,而且是逐级上报,但无人过问,致使他灰了心。二是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扫洞窟,修建三层楼,架设木桥。三是唐玄奘沟通了他们的思想,斯坦因这个探险家追求事业的精神感动了他。因此他虽则思想极为矛盾,极不愿意外国人将这些文物带走,但在无奈的情况下,也只好让了步。
  当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传于全世界之时,当朝命官这才懂得了其重要价值,但他们不是考虑如何地保护它,而是千万百计窃为己有。因此,一时间偷窃成风,敦煌卷子流失严重,这是敦煌卷子自发现以后最大的劫难,后来连醉心于壁画的张大千也加入了破坏的行列。1910年清政府作出决定,把剩余的敦煌卷子全部运往北京保存。在运送的路途中,几乎每到一处都失窃一部分。
  大量经卷的散失,曾经使王圆箓感到非常痛心,因为藏经洞是他发现的,多年来在他保管期间从未发生过无故大量散失的事,官方如此掠夺,又如此贪心,使他感到极大的愤慨。所以,当1914年斯但因第二次到莫高窟后,王圆箓对他说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话,《斯坦因西域考古记》是这样记述的:“说......1905年俄国奥勃鲁切夫强行换走莫高窟经卷文书两包。
  1907年,匈牙利的斯坦因用14块马蹄银从王道士手中“买”走了24箱经书、5箱绘画、丝织品。现大多藏于大英博物馆和大英图书馆以及印度。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挑走"藏经洞"6500卷写本和大量的画卷 。
  1909年伯希和,将他窃得的敦煌遗书在北京六国饭店公开展览,这才将藏经洞的发现公诸于众。长期无人问津的经卷外国人一说好,立刻惊动了朝廷,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敢情偏僻的敦煌还有如此珍贵的文物,于是一纸电令发到敦煌,对洞里剩余的东西进行封锁,严禁外运,适时运往北京。
  1910年敦煌知县奉命移送莫高窟经卷于北京。孰不知此时文物已去之大半,而接下来长途运输带来的损失较之洋人的盗窃更为严重,遗书在途中几近处于无人看守,任其丢失的状态,大小官吏和看守层层窃取,运到北京时只剩下八千六百多残卷了。现大多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台湾故宫博物院等多家图书馆和博物馆。
  1911年日本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用超低市价“买”走了400多卷文书和2尊佛像。
  1914年斯坦因再临莫高窟,他又带着5大箱,共600余卷经文“满载而归”。现大多藏于大英博物馆和大英图书馆以及印度。
  1912年俄国人鄂登堡率团至莫高窟,盗走经卷一批 。  
  1921年白俄军残部数百人侵驻莫高窟对洞窟、佛像、壁画损坏极大 。  
  1924年美国华尔纳用化学胶布粘走壁画26幅,劫走彩塑数尊 。现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纳尔逊博物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5

1905年俄国奥勃鲁切夫强行换走莫高窟经卷文书两包。

1907年,匈牙利的斯坦因用14块马蹄银从王道士手中“买”走了24箱经书、5箱绘画、丝织品。现大多藏于大英博物馆和大英图书馆以及印度。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挑走"藏经洞"6500卷写本和大量的画卷 。

1909年伯希和,将他窃得的敦煌遗书在北京六国饭店公开展览,这才将藏经洞的发现公诸于众。长期无人问津的经卷外国人一说好,立刻惊动了朝廷,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敢情偏僻的敦煌还有如此珍贵的文物,于是一纸电令发到敦煌,对洞里剩余的东西进行封锁,严禁外运,适时运往北京。

1910年敦煌知县奉命移送莫高窟经卷于北京。孰不知此时文物已去之大半,而接下来长途运输带来的损失较之洋人的盗窃更为严重,遗书在途中几近处于无人看守,任其丢失的状态,大小官吏和看守层层窃取,运到北京时只剩下八千六百多残卷了。现大多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台湾故宫博物院等多家图书馆和博物馆。

1911年日本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用超低市价“买”走了400多卷文书和2尊佛像。

1914年斯坦因再临莫高窟,他又带着5大箱,共600余卷经文“满载而归”。现大多藏于大英博物馆和大英图书馆以及印度。

1912年俄国人鄂登堡率团至莫高窟,盗走经卷一批 。  

1921年白俄军残部数百人侵驻莫高窟对洞窟、佛像、壁画损坏极大 。  

1924年美国华尔纳用化学胶布粘走壁画26幅,劫走彩塑数尊 。现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纳尔逊博物馆。

请添加详细解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12
藏经洞发现之后,王道士尽了最大的努力,做了他应该做的一切。首先,徒步行走50里,赶往县城去找敦煌县令严泽,并奉送了取自于藏经洞的两卷经文。王道士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引起这位官老爷的重视。可惜的是这位姓严的知县不学无术,只不过把这两卷经文视作两张发黄的废纸而已。
1902年,敦煌又来了一位新知县汪宗翰。汪知县是位进士,对金石学也很有研究。王道士向汪知县报告了藏经洞的情况。汪知县当即带了一批人马,亲去莫高窟察看,并顺手拣得几卷经文带走。留下一句话,让王道士就地保存,看好藏经洞。
两次找知县没有结果,王圆箓仍不甘心。于是,他又从藏经洞中挑拣了两箱经卷,赶着毛驴奔赴肃州(酒泉)。他风餐露宿,单枪匹马,冒着狼吃匪抢的危险,行程800多里,才到达目的地,找到了时任安肃兵备道的道台廷栋。这位廷栋大人浏览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经卷上的字不如他的书法好,就此了事。
几年过去了,时任甘肃学政的金石学家叶昌炽知道了藏经洞的事,对此很感兴趣,并通过汪知县索取了部分古物,遗憾的是,他没有下决心对藏经洞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直到1904年,省府才下令敦煌检点经卷就地保存。这一决定和汪知县当初的说法一样,都是把责任一推了之。王圆箓无法可想,又斗胆给清宫的老佛爷写了秘报信。然而,大清王朝正在风雨飘摇之际,深居清宫的官员哪望能顾得上这等“小事”。王圆箓的企盼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1907年,斯坦因到来,他通过宗教精神的交流将王道士俘虏了。斯坦因说:“道士之敬奉玄奘,在石窟寺对面新建凉廊上的绘画有显明的证据,所画的都是一些很荒唐的传说……我用我那很有限的中国话向王道士述说我自己之崇奉玄奘,以及我如何循着他的足迹,从印度横越峻岭荒漠,以至于此的经过,他显然是为我所感动了。”
当时王道士把经卷卖给斯但因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视,而且是逐级上报,但无人过问,致使他灰了心。二是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扫洞窟,修建三层楼,架设木桥。三是唐玄奘沟通了他们的思想,斯坦因这个探险家追求事业的精神感动了他。因此他虽则思想极为矛盾,极不愿意外国人将这些文物带走,但在无奈的情况下,也只好让了步。
当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传于全世界之时,当朝命官这才懂得了其重要价值,但他们不是考虑如何地保护它,而是千万百计窃为己有。因此,一时间偷窃成风,敦煌卷子流失严重,这是敦煌卷子自发现以后最大的劫难,后来连醉心于壁画的张大千也加入了破坏的行列。1910年清政府作出决定,把剩余的敦煌卷子全部运往北京保存。在运送的路途中,几乎每到一处都失窃一部分。
大量经卷的散失,曾经使王圆箓感到非常痛心,因为藏经洞是他发现的,多年来在他保管期间从未发生过无故大量散失的事,官方如此掠夺,又如此贪心,使他感到极大的愤慨。所以,当1914年斯但因第二次到莫高窟后,王圆箓对他说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话,《斯坦因西域考古记》是这样记述的:“说......1905年俄国奥勃鲁切夫强行换走莫高窟经卷文书两包。
1907年,匈牙利的斯坦因用14块马蹄银从王道士手中“买”走了24箱经书、5箱绘画、丝织品。现大多藏于大英博物馆和大英图书馆以及印度。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挑走"藏经洞"6500卷写本和大量的画卷 。
1909年伯希和,将他窃得的敦煌遗书在北京六国饭店公开展览,这才将藏经洞的发现公诸于众。长期无人问津的经卷外国人一说好,立刻惊动了朝廷,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敢情偏僻的敦煌还有如此珍贵的文物,于是一纸电令发到敦煌,对洞里剩余的东西进行封锁,严禁外运,适时运往北京。
1910年敦煌知县奉命移送莫高窟经卷于北京。孰不知此时文物已去之大半,而接下来长途运输带来的损失较之洋人的盗窃更为严重,遗书在途中几近处于无人看守,任其丢失的状态,大小官吏和看守层层窃取,运到北京时只剩下八千六百多残卷了。现大多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台湾故宫博物院等多家图书馆和博物馆。
1911年日本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用超低市价“买”走了400多卷文书和2尊佛像。
1914年斯坦因再临莫高窟,他又带着5大箱,共600余卷经文“满载而归”。现大多藏于大英博物馆和大英图书馆以及印度。
1912年俄国人鄂登堡率团至莫高窟,盗走经卷一批 。
1921年白俄军残部数百人侵驻莫高窟对洞窟、佛像、壁画损坏极大 。
1924年美国华尔纳用化学胶布粘走壁画26幅,劫走彩塑数尊 。现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纳尔逊博物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