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和炎帝的坐骑都消失了,为何蚩尤的坐骑还活着?他们打仗谁赢了?

如题所述

黄帝和炎帝打仗,黄帝战胜了炎帝。

阪泉之战发生于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之间,通过这场战争,黄帝战胜了炎帝,炎帝归服了黄帝,从而形成了炎黄部落联盟,同时黄帝取代了炎帝在黄河流域各部落中盟主的地位。因此,这场战争是华夏族形成的奠基之战与关键之战。

扩展资料

阪泉之战是黄帝与炎帝之间为争夺大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而进行的战争,炎帝族战败,和黄帝族融合,炎黄势力壮大。其后黄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苗蛮集团的九黎族首领蚩尤,势力扩大至今日的山东境内,和原来在山东境内的东夷集团容合。

上古大华夏部落联盟最终形成,中国至此进入了华夏时代。据载虞、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华夏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便逐渐确立了。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皋陶、伯益、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帝

百度百科-炎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4

黄帝赢了。

黄帝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进行的一次战争。阪泉之战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有重要意义。发生在华夏集团活动地域的东半部,较靠近东夷集团分布区,保存传说最多的是冀西北的涿鹿。

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为了取得这次战争胜利,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他们不仅调动了本部落的全部力量,而且也联合了其他部落作为盟军,在这方面黄帝表现得更为出色。

文献中所记述的熊、罴、豹、貙、虎和雕、鶡、鹰、鸢并非猛兽飞禽,而是各部落图腾的名称。大规模的战役一共三次,厮杀地非常激烈。

开战后,黄帝率领“熊、罴、狼、豹、貙、虎”六部军队在阪泉之野与炎帝摆开战场,六部军队各持自己的崇拜物为标志的大旗,黄帝作为六部统帅也持一面类似“大纛”之旗,列开了阵势。

首先,炎帝在黄帝没有防范的情况下,先发制人,以火围攻,使得轩辕城外经常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应龙用水熄灭火焰,黄帝帅兵将炎帝赶回阪泉之谷,嘱手下士兵只和炎帝斗智斗勇,不伤其性命。在阪泉河谷中,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

炎帝火战失利后,面对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使,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黄帝仰慕炎帝的医药和农耕技术,决心与他携手创建文明国家。

他在炎帝营外摆阵练兵,千变万化的阵法层出不穷,星斗七旗阵,让炎帝的士兵看的眼花缭乱,在长达三年多的操练中,使各部的战斗力逐渐增强,而炎帝利用崖头作屏障,只能观望阵势。

然而,黄帝在这三年多的时间内,一边以星斗七旗战法练兵做掩护,一边派人兵日夜掘进,早将洞穴挖到炎帝营的后方。忽一日,黄帝兵将突然窜出,偷袭了炎帝阵营,活捉了炎帝。

扩展资料:

阪泉之战影响:

黄帝在这场战争中,经“三战然后得其志”,阪泉之战以后,黄帝、炎帝连同分别从属于他们的一些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超越亲属部落联盟的新型联合体的雏形,确立黄帝的领导地位,拉开了英雄时代的帷幕。

而炎帝败得心服口服,甘愿称臣,发誓不再与黄帝抗衡。 阪泉之战后,促使中国政治制度发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变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阪泉之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4
我认为历史可能是另外一个面目。
在此之前,有很多人不能理顺这段历史,史学家也对此有非常多的争论,因为确实有太多不通顺,也非常难以厘清这一段历史。
我们主要引用《国学》《史记》的记载,因为这两部著作是记载这段历史的最古老的史书,权威性高于其他。
先来看看《国学.晋语》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陕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陕西宝鸡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书中记载炎帝和黄帝是同父兄弟,炎帝和黄帝分别以姜、姬为姓,两位始祖拥有不同的德行和本领,炎帝善于发展经济农业医学,黄帝善于军事谋略,但是两位始祖是非常好的关系,而我相信历史上的始祖都是厚德载物的君王,文中最后特别提到炎帝黄帝互相帮助,用自己最擅长的技艺帮助对方。
然而《史记.五帝本纪》却来了一个180º的大转弯。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
轩辕之时, 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豸区、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权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文中讲到在轩辕时,当时统治华夏的炎帝神农氏衰弱了,诸侯相侵罚,百姓民不聊生,而炎帝神农氏不能征讨。这个时候轩辕就帮助炎帝打败了诸侯,诸侯都来归顺轩辕,突然话锋一转,炎帝侵陵诸侯,似乎告诉我们说炎帝非常不服气,去攻打诸侯,然而黄帝为了天子之位则想尽办法,与炎帝决一死战,三次大败炎帝。
这里的问题就由此引申出来,第一语句是如此不通顺,第二炎帝作为天子不应用侵陵这样的词语而应用征讨,第三把炎黄始祖放在一个不忠不义的地位,他们并为此大动干戈,生灵涂炭,要知道他们都是华夏始祖,都是厚德载物的伟人,否则也不可能统领部落。
接下来攻打蚩尤杀死了蚩尤,取代炎帝,成为新的天子。然后这是我改的,只是稍微变动了两句话,就文义大通,前后通顺,也更加符合史实了。
嘿嘿,这是我换句后的,为炎黄始祖正名,是每一个炎黄儿女的责任。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
轩辕之时, 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诸侯欲侵陵炎帝,代神农氏,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豸区、虎,以与诸侯战于阪权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诸侯咸来宾从咸归轩辕,尊轩辕为天子,是为黄帝。
然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第3个回答  2019-09-24
黄帝赢了。
黄帝打败蚩尤以后,和太昊、少昊两族修好关系,在中原地区扩大了影响,但炎帝族却图谋与之争夺在各个部落间的主导地位,于是黄帝便“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阪泉之战先后进行了三次,炎帝族战败并归服了黄帝。此后,黄帝族与炎帝族联合,在我国广大的中原地区占据了主导地位,影响日益广泛。
第4个回答  2019-09-24
黄帝和炎帝没打仗,是黄帝和炎帝联手对抗蚩尤,最后黄帝和炎帝胜利了,所以华夏人们都自称是炎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