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每段段意段意: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作者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

如题所述

诗一开始作者就把自己要歌颂与鞭挞的两种人最本质的不同摆在读者面前,一种虽生若死,另一种虽死犹生,鲜明地构成了善与恶、美与丑的强烈对比。诗就顺着这对比一直写到底。如果说第一节是极概括的总的对比,那么后六节便是具体的、形象的对比。
第一节:总括:有两种人,一种虽生犹死,另一种虽死犹存(指鲁迅)。
二至四节
第二节:从外在表现看——写这两种人对人民的态度,前者“骑在人民头上”,后者“给人民当牛马”(化用鲁迅的诗《自题小像》中的“俯首甘为孺子牛”),造成对比。
第三节:从内在思想看——前者想扬名立万,后者默默无闻只想做无人的小草。
第四节:从生活的目的看——前者自私自利,后者大公无私。
第五、六、七节:两者的不同结局——前者“人民把他摔垮”,后者“人民永远记住他”,把他抬得很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21
呃..我自以为我自以为我的语文学的还可以吧. 就帮你解答一下吧 .
《有的人》是为了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所写的.第一段 为第一小节 ,写了 作者对两种人生于死的评价; 第二段 为2至4小节,写了 两种人不同的表现;第三段 为 5至7小节,写了 人民对他们的态度. 第二段与第三段为对应的关系.第二段两种人不同的表现 导致了 人民对这两种人不同的态度. 文章 从头到尾全部运用了 对比 的修辞 为 总-分 的结构 是议论的体裁 第一节 为 对两种人生于死的评价 第二节 为 这两种人对人民的态度 第三段 为 这两种人对人生的追求 第四段 为 这两种人 对社会的作用 ...
本文 歌颂了 鲁迅及革命者,鞭策了反动统治者.
第一小节 第一个 活 指躯壳活着 语气应该带着轻视 就如行尸走肉 第二个活 指 精神永存 语气重度 表示强调 第一个死了 指 灵魂腐朽 第二个 死了 指 失去生命 语气应该为 轻读 表示 惋惜 第一种人 虽生犹死 第二种人 虽死犹生
快要下线了...后面的就简单的打好了...
第二小节 的最后一句话 含蓄的赞美了鲁迅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之鲁迅俯下身子全心全意的为人民 服务..
第2个回答  2010-11-24
第一节:总括:有两种人,一种虽生犹死,另一种虽死犹存(指鲁迅)。
二至四节
第二节:从外在表现看——写这两种人对人民的态度,前者“骑在人民头上”,后者“给人民当牛马”(化用鲁迅的诗《自题小像》中的“俯首甘为孺子牛”),造成对比。
第三节:从内在思想看——前者想扬名立万,后者默默无闻只想做无人的小草。
第四节:从生活的目的看——前者自私自利,后者大公无私。
第五、六、七节:两者的不同结局——前者“人民把他摔垮”,后者“人民永远记住他”,把他抬得很高。
第3个回答  2021-12-06
写了低层与高层的差距
第4个回答  2010-11-22
《有的人》是为了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所写的。1节:有两种人,一种虽生犹死,另一种虽死犹存(指鲁迅)。
第二节:从外在表现看——写这两种人对人民的态度,前者“骑在人民头上”,后者“给人民当牛马”(化用鲁迅的诗《自题小像》中的“俯首甘为孺子牛”),造成对比。
第三节:从内在思想看——前者想扬名立万,后者默默无闻只想做无人的小草。
第四节:从生活的目的看——前者自私自利,后者大公无私。
第五、六、七节:两者的不同结局——前者“人民把他摔垮”,后者“人民永远记住他”,把他抬得很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