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天皇为什么不反攻幕府将军夺回他的政权?

如题所述

首先要指名一点:天皇与将军之间的争斗,一直没有停息过,一直到江户幕府建立后,天皇才被彻底架空
在此之前,日本天皇虽然属于空架子,但并非没有权威,而各地大名时常需要借助天皇名义来使自己的行动合法化
在源平争霸时期,当时的天皇和上皇倾向于支持平氏,随着源氏初战失利,源赖朝被迫流亡,当时的平家不但代表了武士集团,也代表了朝臣,但随后的争霸中,平清盛病逝,局面急转直下,最终源赖朝夺取政权。皇室与武家第一次冲突以皇室支持的平家失利告终。
公元1199年,源赖朝坠马而死,时任天皇与三位上皇趁源赖朝死,新任将军年幼之际,开始大肆联络各地不服源氏幕府的朝臣,大名和武士,并集结于京都,对源氏幕府构成巨大威胁。但幕府在北条义时的协助下,集结十九万大军攻入京都,皇室军队不敌败走,三位上皇被流放,大批朝臣被杀,原属于皇室的大片领地被剥夺。皇室第一次与幕府正面冲突以皇室失利而告终。
公元1333年,出身源氏的足利尊氏在后醍醐天皇的授意下,率军攻入镰仓,击破幕府执权北条氏,镰仓幕府灭亡。之后,尊氏希望继承征夷大将军之职,但后醍醐意图恢复皇室权力,拒绝这一要求,反而开始限制足利尊氏的权力,这使得双方裂痕加深。1335年,随着北条氏在镰仓爆发动乱,尊氏趁机领兵攻入并占据武家根据地镰仓,拒绝回归京都。并于次年率军攻入京都,拥立光明天皇,并获封征夷大将军,建立幕府,而后醍醐则逃亡吉野山,建立南朝。这是皇室第二次对武家动手,结果是导致日本分裂,形成短暂的南北朝。
随着足利义满继位后,对南朝的军事政治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南朝交出政权,幕府完成统一。自此,皇室第二次对幕府的行动也以失败而告终。
所以说:首先,皇室并不会甘心属于自己的权力被幕府夺走,因此才多次趁幕府动乱时动手。
其次,日本的政治制度类似于欧洲庄园制,各地大名主都拥有自己的军队和势力,无论是天皇还是幕府将军,不过是大名们名义上的共主而非绝对的统治者,与天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完全不同。因此,大名的支持对于双方都非常重要。
再次,就是大名们的出身几乎都是武士,即便出现过一些公卿大名,但在不断地土地兼并中,土著武士击败了公卿,因此,土地大部分掌握在武士手里。当时的日本,将军代表武士集团,皇室则代表公卿集团,两个不同的利益团体,注定了大名会支持将军。而将军拥有更多的土地经济和军队,自然压倒了皇室。
最后,就是皇室的几次动作,皆以皇室失败而告终。伴随着失败,幕府自然要防备皇室再起。
源氏幕府建立后,皇室权力大幅收到限制,同时部分土地被分给支持幕府的武士
北条义时攻入京都后,流放三位上皇,架空天皇,杀掉大批反对幕府的公卿,同时没收了原属于皇室和公卿的大片领地,由于战败,皇室敢怒而不敢言,自此,皇室用于对抗幕府的领地已经荡然无存
足利尊氏攻入京都后,驱逐后醍醐天皇,而新上任的光明天皇实际上就是幕府傀儡,而随和足利义满统一南北朝后,南朝天皇失去权威。到室町幕府末期(足利义辉时),皇室有多少领地?月长石看过一些资料,当时的整个皇室年供是十四万到十五万石左右,而且由于连年战乱,这些收入还不能按时上缴。而整个朝廷收入大概是五十万石左右。
而当时,仅仅是东海岛三国之主的今川义元,拥有多少领地?答案:六十五万石。
一个大名拥有的财力,远远超过整个朝廷,这样的朝廷,已经完全不具备与幕府对抗的可能。
直到德川幕府建立后,开始对天皇那些虚权动手,连“卖官”的权力也给剥夺了,天皇唯一的权力就是制定年号,彻底成为了全国的最高神官......

第二:将军和天皇为何能千年共存?
首先,要看天皇的身份:天皇不仅仅是全日本的最高领袖,而且其身份不得了--太阳神之子!这意味着,天皇是神之子,是受命于天的。对天皇动手,不但是挑战政权,还是挑战神权。扳倒天皇和架空天皇,看似差不多,但其中的阻力却天差地别:架空天皇,其实不难,只要掌握了土地和军队,天皇就翻不起风浪;但扳倒天皇,不仅仅是在政权上,还必须在思想上彻底颠覆传统。
因此,得到差不多的结果,但阻力却天差地别,这种情况下,幕府自然是要考虑成本。
其次,天皇在位,那么天下的眼光依然会盯着最高权力,而幕府虽然是实权机构,但不是天下之主,一个实权机构,一个虚权高位,类似于中国汉初时代虚君实相(当然差距大了些),保留天皇虚位,对于将军来说,好处是有的:无论发生什么,幕府可以以天皇名义下令,这样,幕府的行动,不但得到政权授意,还能得到神权的许可,集神权与君权于一体,办事更方便。
而对于将军的好处,皇室同样也获益:由于没有实权,皇室不会成为大名的目标。而且皇室既然被神话,索性就处于一个超然的地位,当自己是“神”,“神”是不干涉人间事物的,而幕府虽然架空天皇,但还得供养皇室,天皇这张牌,需要用,但也需要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