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的生理特点

如题所述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饮食物入口,通过食道入胃,经胃的腐熟,下传于小肠,经小肠的分清泌浊,其清者(精微、津液)由脾吸收,转输于肺,而布散全身,以供脏腑经络生命活动之需要;其浊者(糟粕)下达于大肠,经大肠的传导,形成大便排出体外;而废液则经肾之气化而形成尿液,渗入膀胱,排出体外。饮食物在消化吸收排泄过程中,须通过消化道的七个要冲,即“七冲门”,意为七个冲要门户,“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难经·四十四难》)。
六腑的生理特性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具有通降下行的特性。“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素问·五脏别论》)。每一腑都必须适时排空其内容物,才能保持六腑通畅,功能协调,故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之说。突出强调“通”、“降”二字,若通和降的

一、胆

胆附于肝之短叶间,位居右胁。胆和肝通过其静脉的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主要功能:

1. 贮藏、排泄胆汁。胆汁由肝分泌后贮藏于胆,经过浓缩后由胆排泄于小肠,帮助脾胃消化吸收。

2. 参与情志活动。《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即胆和人对事物的决断能力有关。

二、胃

胃居膈下,上接食管,下通小肠,与脾以膜相连。胃和脾通过经络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主要功能:

1. 受纳、腐熟食物。饮食入口,经食管,过贲门,受纳于胃,由胃进行消化,然后通过脾的运化功能将营养物质输布全身,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

2. 胃主通降。饮食通过胃的腐熟,下行至小肠,食物残渣移至大肠。

三、小肠

小肠位于腹中,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接阑门,与大肠相连接,与心通过经络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主要功能:

1. 受盛化物。《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接受胃下降的食糜,并将食糜进一步消化、吸收。

2. 泌别清浊。小肠在接受胃下降的食糜的同时,一方面将残渣(浊)经阑门传入大肠,一方面将水谷精微(清)吸收,经过脾的升清散精作用输布到全身。

四、大肠

大肠位居腹中,上口接阑门,下口为肛门。大肠与肺通过经络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主要功能:大肠主津,主要功能为吸收饮食残渣中的水分,排泄糟粕。

五、膀胱

膀胱位居小腹,为囊性器官,上有输尿管与肾相通,下与尿道相连,开口于前阴。膀胱与肾通过经络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主要功能:贮尿、排尿。

六、三焦

三焦指上焦(膈以上为上焦)、中焦(膈至脐为中焦)、下焦(脐以下为下焦)。三焦经络与心包的经络构成表里关系。

三焦主要功能:

1. 通行元气;

2. 运行水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0
六腑的生理功能具体为: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下移小肠,进一步消化,并泌别清浊,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大肠接受小肠中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的水分,其余的糟粕经燥化与传导作用,排出体外,成为粪便。

在饮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胆排泄胆汁入小肠,以助消化。三焦不但是传化的通道,更重要的是主持诸气,推动了传化功能的正常进行。

六腑在生理功能上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和排泄。在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一腑有病,可影响他腑而致病。如胃有实热,消灼津液,可使大便燥结,大肠传导不利。大肠传导不利可影响胃的受纳,引起纳食不佳,腹胀等。

扩展资料:

六腑之间,一腑有病,可以影响及他腑为病,腑有病也可影响及脏为病。对六腑病变的治疗以“通”为大法,如和胃、泄胆、通肠、利尿等。若六腑病及五脏,必须脏腑同治。

六腑为表属阳,五脏为里属阴,腑病及脏、表病及里、阳病转阴,则表示病情加深加重。六腑有病,及时调治,便可防微杜渐。
第2个回答  2020-11-20
六腑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一、胆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位于右胁下,与肝相连,为中空的囊状器官,内藏胆汁。胆汁是精汁,是一种清净、精纯的黄绿色的精微物质,有促进消化的作用,所以胆又有 “中精之腑”、“清净之腑”、“中清之腑”之称。胆既为六腑,又为奇恒之腑。与肝互为表里。

1.胆主贮存和排泄胆汁
胆汁来源于肝,是由肝之余气所化生,贮存在胆腑中;在肝气疏泄作用下排泄入肠中,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若肝胆的功能失常,胆汁分泌排泄受阻,就会影响脾胃受纳腐熟以及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可出现食欲不振、胸胁胀满、腹泻等症状。

2.胆主决断

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能力,若胆气强壮,则对剧烈的精神刺激适应能力强,且能勇敢应变,当机立断;若胆气怯弱,则易受到不良精神刺激的影响,而产生疾病。如胆小易惊、失眠多梦、遇事多疑等。

3.胆气主升

胆为阳中之少阳,主少阳春升之气。胆气升发条达,则脏腑气机调畅。若胆失升发条达,则脏腑气机不畅,会出现气机失调的各种症状。

二、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胃位于中焦,上口为贲门连食道,下口为幽门通小肠。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别称为上脘、中脘、下脘,统称为胃脘。与脾互为表里。

1.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是指胃能够接受容纳所有的饮食物,并将饮食物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过程。故称胃为 “太仓”、“水谷之海”。胃主受纳,是主腐熟功能的基础,也是饮食物消化吸收的基础。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功能的强弱,取决于胃气的强弱。若胃气不足,则胃的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减退,出现纳呆、厌食、胃脘胀闷、嗳腐吞酸等。

2.胃主通降

是指胃的气机宜保持通畅下降的趋势。饮食物入胃,经胃气的受纳腐熟作用,形成食糜,下传小肠分清别浊,其清者吸收入里,其浊者下移大肠,然后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从而保持 “胃实肠虚”、 “肠实胃虚”的状态。这是由胃气的通降作用完成。所以胃气贵于通降,以下行为顺。胃的通降是受纳的前提。胃保持了通降,才能不断接受和容纳饮食物。脾升胃降,才能共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若胃失通降,饮食物和残渣就不能下行,则出现纳呆脘痞、大便秘结、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胃气不降反升,谓之胃气上逆,则会出现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状。

3.胃喜润恶燥

是指胃喜于滋润而恶于燥之太过的特性。胃为阳
第3个回答  2020-11-20
六腑的生理功能具体为: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下移小肠,进一步消化,并泌别清浊,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大肠接受小肠中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的水分,其余的糟粕经燥化与传导作用,排出体外,成为粪便。

在饮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胆排泄胆汁入小肠,以助消化。三焦不但是传化的通道,更重要的是主持诸气,推动了传化功能的正常进行。

六腑在生理功能上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和排泄。在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一腑有病,可影响他腑而致病。如胃有实热,消灼津液,可使大便燥结,大肠传导不利。大肠传导不利可影响胃的受纳,引起纳食不佳,腹胀等。

扩展资料:

六腑之间,一腑有病,可以影响及他腑为病,腑有病也可影响及脏为病。对六腑病变的治疗以“通”为大法,如和胃、泄胆、通肠、利尿等。若六腑病及五脏,必须脏腑同治。

六腑为表属阳,五脏为里属阴,腑病及脏、表病及里、阳病转阴,则表示病情加深加重。六腑有病,及时调治,便可防微杜渐。
第4个回答  2021-01-15

人体的五脏六腑是哪几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