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经常流鼻血怎么办?

如题所述



孩子流鼻血后到底该怎么做?孩子流鼻血又是啥原因?

1、仰头止血——肺炎、严重窒息

仰止血很容易将鼻腔血液流入咽部、食道和胃,造成不适、恶心。有些人恶心恶心,吐出血。出血量大时,容易呛入气管和肺部,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严重窒息也有生命危险。

2、鼻孔卫生纸——摩擦损伤、感染

用纸团连堵带拧的,容易摩擦损伤到鼻腔粘膜,破坏一些脆弱的毛细血管,加重出血。而且塞住鼻孔,原本下向外流的鼻血可能会倒流进口腔、食管甚至气管等。

假如是质优价廉的卫生纸,还容易造成感染,并且用纸堵住鼻孔,塞的深度和压迫程度不够,也不会有明显的止血效果。

那怎么正确止血?看这里!!

1、让孩子身体前倾,张开嘴巴,用嘴呼吸;

2、用手捏住鼻子两侧,挤压10分钟左右,有点疼。

3、在鼻翼上也可以放一个冰袋,可以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若出血量大,难以自行停止,或伴有其它症状,如出血超过15分钟,或无法停止流动,或口鼻有大量血液涌出,则应迅速送医院就诊。

第二,如果经常流鼻血,即使孩子没有不适,也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反复出血,容易导致贫血或大脑供血不足。如果长期这样做,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流鼻血一般问题不大,但止血方法不对,容易出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26
鼻出血即鼻中出血,临床特征为血从鼻孔而出,可见一侧或双侧。大多数出血前没有特殊感觉,是中医血证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反复发作,时发时止,缠绵不愈。大多数出血量较少,多能自止。极个别患者出血量较大。现代医学需做鼻腔填塞或激光治疗。中医认为鼻出血多为火热迫血妄行所致。其中以肺热、胃热、肝火为常见,另有少数患儿可由正气亏虚血失统摄引起、总结起来,可归纳为肺胃热盛,脾不统血,阴虚火旺三型,根据笔者临床经验,主要讲述肺胃热盛、脾不统血两型的中医治疗。  1
肺胃热盛型  1.1
症状  口鼻干燥、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口渴欲饮、苔黄、脉滑数有力、血色鲜红,病程一般较短。  1.2
治则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1.3
方药  黄芩10
g、黄连5
g、栀子5
g、淡竹叶5
g、白茅根15
g、藕节15
g、生地黄10
g、牛膝8
g、仙鹤草15
g、生甘草5
g。便秘甚者加大黄通腑泻热。口渴欲饮阴伤较甚加玉竹、石斛养胃生津。血不止者,加三七面或云南白药冲服。  1.4
方解  此方中黄芩苦寒清热,主清肺及大肠之火热,使热清火平,其血自宁,黄连大苦大寒,擅长清泻胃火,二药合用清肺热、泻胃火,为方中君药,栀子其性苦寒,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缓缓下行,擅长清中焦之火,与竹叶清上焦之热助君药以泻肺胃实火,为方中臣药。以上苦寒之品同用,恐有伤阴耗血之弊,故用生地黄养血益阴、凉血清热,祛邪而不伤正气,是为佐药。白茅根清热凉血,藕节、仙鹤草收敛止血,牛膝引血下行,亦为方中佐药。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方中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效。  1.5
典型病例  患者,男,7岁,连续2年都是暑期鼻出血,间断发作2周,每周1~2次,伴面色红赤、口鼻干燥,夜寐不安、大便秘结,数日一行,小便黄、舌尖红、苔黄厚、脉滑数,辨证为肺胃热盛,治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用药:黄芩10
g、黄连5
g、炒栀子3
g、竹叶5
g、白茅根15
g、藕节15
g、生地黄10
g、牛膝8
g、仙鹤草15
g、熟大黄5
g、生甘草5
g。  患儿服药5剂,每日大便1次,仍稍秘结,遂去熟大黄,改大黄3
g(后下),大便泻下,服完3剂后,大便3次,量多、味臭。患儿自觉周身舒适,服药后未见鼻出血。去掉大黄继续连服7剂,未见鼻出血,诸证皆消,可停药。嘱咐患儿尽量在饮食方面注意,特别是暑期禁食辛辣厚味之品,宜食清淡、含维生素、纤维素丰富之品。以后1年未出鼻血。此类患儿临床较为多见。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有余便是火,由于小儿不注意饮食,遇到喜爱食品易贪食,导致大量食物积滞胃肠,郁而化火,火热炎上,灼伤血络而见鼻出血;再次小儿容易外感时邪,入于肺卫与胃热相结合,亦可使火热上雍鼻窍,热迫血行,溢于脉外而见鼻出血。因此,本型为实证,热证治疗时必然采用清热泻火为大法,佐以凉血止血。用药时注意通腑热药的应用,注患儿初用熟大黄服5剂后大便虽下但仍干,故改用生大黄,结果大便一日3次,且量多,使热随腑气下通而去,因而鼻血再未出现。
2
脾不统血型  2.1
症状  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舌淡苔薄、脉弱,此型病程多长,鼻血量少色淡,发作频。  2.2
方药  党参10
g、山药10
g、白术5
g、茯苓10
g、白茅根10
g、藕节10
g、仙鹤草10
g、生地黄10
g、牛膝8
g、生麦芽8
g、甘草5
g加减。纳呆甚者加砂仁、佛手,以芳香醒脾开胃,便溏甚者加苍术以健脾燥湿。  2.3
方解  方中党参味甘性平,常补中益气,调和脾胃;山药其味亦甘,作用和缓,既能补气,又可养阴,补而不滞,平补脾胃为方中君药,白术甘苦甘温,具芳香之性以燥湿,甘温以补中,芳香醒脾之品,茯苓淡渗利湿,滋补心脾而益肺;生麦芽健脾益脾,生发胃气,为方中臣药;毛根、藕节、仙鹤草止血敛血;生地养阴;牛膝补肝肾,活血祛瘀,为方中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以为使药。全方健脾益气,补中养胃,以壮后天之本,使其统血摄血令血行其通,鼻出血自止。  2.4
典型病例  患者,女,5岁,鼻出血3年,时发时止,鼻血量少,色淡,伴见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经查3次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均正常。舌淡苔薄白,脉弱,辨证为脾虚失键,统摄无权,治宜补中益气,健脾统血。药用:党参10
g、山药10
g、白术5
g、茯苓5
g、苍术5
g、藕节10
g、仙鹤草15
g、生地黄10
g、生黄芪10
g、生麦芽10
g、甘草5
g。  患儿服药7剂后,食欲增加,又服7剂,精神好转,面色转润,期间有3次鼻出血,出血量均较少,很快止住,又服7剂,其症状均消失,故停药,以后一直鼻未出血,此型也是临床常见型。虽然每个患儿症状有轻有重,但脾虚不能统血致血出血是其主要病理表现。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腑脏娇嫩,形气未充,脾为后天之本位于中焦主运化传输,主统血,血由脾统摄随气运营脉中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将营养物质带到各个脏腑以滋养之,脾虚统摄无力,则血无所主,溢于脉外,鼻出血为其中之。本型的特点还表现伴有脾虚症状,治宜兼顾用药,应具体情况酌情选用药物剂型及服药方法。  总之,鼻出血虽为小病,亦应引起足够重视,并积极治疗。中医辨证施治,内服配合外用,也是临床治疗鼻出血的较好方法,供临床参考。
第2个回答  2020-05-20

流鼻血

也称鼻䏔一般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主要是因为儿童或者青少年鼻腔毛细血管脆落敏感

建议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能抠鼻挖鼻

导致鼻腔静脉血管损伤

同时主要保持鼻腔温度稳定

尤其不能受凉

最后是避免发生剧烈碰撞

鼻腔出血后需要及时处理

不能让血液回流鼻腔

一般压迫止血即可

第3个回答  2020-05-21
小朋友经常会流鼻血,要注意两方面原因,一个是局部是不是有问题,鼻子是不是出现问题了。另外一方面要注意全身的一些疾病,要注意全身是不是容易流鼻血。首先从局部看,就是看看局部血管是不是破了。那这个原因又有很多的原因,比如是不是最近刚刚出现了鼻子发炎,比如感冒了,经常打喷嚏,经常有局部炎症。第二它局部血管是不是出现一些特殊的畸形,比如局部血管长得有些不正常 ,就是有一些特殊的小血管的异常, 看看有没有这个方面的问题。第三个就是要注意有没有鼻前庭的一些溃疡或者是特别弥漫的一些破溃,也会引起局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要到五官科进行就诊,由五官科大夫根据小孩鼻子里面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局部的一些治疗。可能给一些相应的一些操作或一些外用药的涂抹。那另外一方面,要注意是不是有一些全身的一些疾病,全身的疾病引起鼻子出血。经常是由于血小板减少,甚至凝血因子缺乏 ,一旦它破口破了以后,它不容易控制住,这样的原因造成鼻子反复出血。还有小朋友如果说鼻子有过外伤,那他肯定会容易出血,这时候也要注意是不是磕了、碰了,有一个鼻子局部的一个血管的外伤破裂。所以要到五官科来进行就诊,来及时的进行治疗。
第4个回答  2020-05-20
您是要一时止血的方法呢还是要解决不再流血的方法?
相信你是后者
来说说流鼻血的原因,鼻孔内的毛细血管脆弱,血管受到破坏后,血液从鼻孔里流出,上火也容易流鼻血
二两白酒(药引)、二两韭菜水(韭菜龙布拧出水盛到碗内)、萝卜汁一两,方法同前、一两白砂糖入碗,拌均匀,如没有酒量,白酒减半
这是个最简单最实用的,希望对你管用,我小学时候流,喝后10多年未犯,后又有一次轻微流血,又补加一次,至今未流过
如果相信呢,你可以试试,也许你治好后会发自内心的感谢我,也许你喝后没有用,总之呢,我自己是有用的。我认为我是做了一件很好的事
要是还是不行,就只能去医院看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