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你眼前浮现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景?

如题所述

长满青草的小溪旁,有一所低矮的茅草屋,白发老人在惬意地喝酒聊天,你知道吗,这里居住着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呢。

大儿子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正在溪水东边的豆地里卖力锄草,二儿子心灵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唯有小儿子还不太懂得为家里分担家事,正一个人开心地躺在小溪边剥莲蓬吃呢,让人感觉是那样的天真可爱。

《清平乐·村居》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他笔下的这首词,用纯粹的白描手法给读者展现出了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作者对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各自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活灵活现,极具浓厚的生活气息,意境超然。

从词人对农村朴素淳朴的自然描述,对老人及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无不给人一种宁静、安适的幸福感,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抗金的爱国政治主张,与当权者政见不合,所以一直遭受排挤和打压,不受重用。理想的破灭,使他在赋闲的这段时间内更加关注农村生活,以农村生活为素材,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作品原文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1

浮现出的情景: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年纪尚小,做点辅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任意地调皮玩耍,趴在溪边剥莲蓬吃,天真、活泼、顽皮。村子里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一家人各有其事又悠然自得的画面。

全诗: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宋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同:无)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这首词 ,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 ,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第2个回答  2020-03-22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读了这四句诗,读者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的情景: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吃。

词句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这几句词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年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那么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趴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表现出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

第3个回答  2020-03-30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读了这四句诗,读者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的情景: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吃。
词句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第4个回答  2022-03-03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读了这四句诗,读者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的情景: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吃。
词句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这几句词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年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那么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趴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表现出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
大儿子在豆田里除草, 二儿子在家里织鸡笼,小儿子最可爱了,躺在溪头边剥莲蓬。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欣赏与赞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