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索米立传”一事的详细事情经过到底是什么样的?

如题所述

陈寿是《三国志》的作者,三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三国志》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从《裴注三国志》与《三国志》的对比中也能看出陈寿在选取史料上的谨慎。不过陈寿的个人私德一直饱受争议,长期以来带有“索米作传”的污名。关键是“索米作传”一事见于正史之中,所以被很多人认同和接受,对陈寿口诛笔伐。下面小编就来说说陈寿“索米作传”一事,以及“索米作传”的真伪性。


见于《晋书》的“索米立传”

陈寿“索米立传”一事见于《晋书·陈寿传》。曹魏有两个文学家丁仪、丁廙兄弟,可能与常常与曹家进行联姻的丁家有关,也是曹植的党羽。丁仪、丁廙兄弟曾经贵重一时,“有盛名于魏”,陈寿向二丁的儿子求一千斛米,承诺为二丁立传时进行美化。二丁的儿子没有送米给陈寿,于是陈寿就不为丁仪、丁廙立传了。

《晋书·陈寿传》:“或云丁仪、丁暠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


另外《晋书》中还记载一件事,也是陈寿并非良史的“佐证”。在诸葛亮一伐的时候,陈寿的父亲作为马谡的参军,被诸葛亮施加髡刑(剃头发,带羞辱性质);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又轻视陈寿。所以陈寿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以及附列的《诸葛瞻》传中对诸葛亮父子有贬低的评价。这件事仅作为补充和参考,本文还是针对“索米立传”一事。

《晋书·陈寿传》:“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


关于“索米立传”真实性的争辩

一、《晋书》记载出自《语林》

《晋书》虽然记载了这件事,但是用了“或云”这种不确定的语气。这也就证明了编纂者本身也不确定这条史料的真实性,但为了全面一些,姑且采用,并加上“或云”进行分辨。那么“索米立传”一事究竟出自哪里呢?其实出自东晋时期的一本笔记小说《语林》。《语林》是东晋人裴启所撰,原书已经佚失,但从其他古籍中还是能够找到引用的内容。

《艺文类聚·食物部》引《语林》:“陈寿将为国志,谓丁梁州曰:若可觅千斛米见借,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米,遂以无传。”

《语林》是一本笔记小说,史料价值自然没有正史那么高。《晋书》采用《语林》的内容,可见“索米立传”一事并不确实。

二、丁仪、丁廙影响力不大

丁仪、丁廙一度在曹魏具备影响力,这个确实没有问题,但相较于《三国志》立传的其他人来书,丁氏兄弟的影响力有限。清代学者朱彝尊以《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作为反驳“索米立传”的证据。曹魏文士中,陈寿只为王粲、卫觊、刘廙、刘劭、傅嘏五人立传,《王粲传》后面有徐干、陈琳、阮瑀、应瑒、刘桢有附列的小传,这些都是“建安七子”中的人物,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学家。另外邯郸淳、繁钦、路粹、杨修、苟纬以及丁仪、丁廙只是一笔带过。

“建安七子”尚不能单独立传,丁仪、丁廙自然不足以让陈寿为之立传。况且如果丁仪、丁廙没有立传是求米不成的话,那么与其并列的文士难道也是类似的原因吗?所以“索米立传”一事不足信。

《曝书亭集·陈寿论》:“寿于魏文士惟为王粲、卫觊五人等立传……若徐干、陈琳、阮瑀、应瑒、刘桢仅于粲传附书,彼丁仪、丁廙何独当立传乎?”

三、丁仪、丁廙被株连男口

丁仪和丁廙是曹植的党羽,曹植和曹丕又进行过一番竞争,最后是曹丕获胜。曹植作为兄弟和宗室,不会受到曹丕的过分的清算,丁氏兄弟可就未必了。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丁氏兄弟的下场可想而知。丁氏兄弟被诛杀,家中男口被杀。

陈寿是蜀汉人,一直在蜀汉做官,直到蜀汉灭亡后,陈寿才进入西晋为官。按《三国志》中记载,丁氏兄弟被族灭,丁氏后人也不可能与陈寿见面,更遑论“索米立传”一事。

《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

不过这一点存在一定争议。丁廙的妻子写过一篇《寡妇赋》,其中有“抱弱子以自慰”一句,可能曹丕未对丁氏兄弟的子嗣赶尽杀绝,或者当时丁廙的妻子尚在孕中。

《艺文类聚·人部十八》引魏丁廙妻《寡妇赋》:“含惨悴以何诉,抱弱子以自慰。”


陈寿对丁仪、丁廙的真正态度:不但没有报复,还进行了回护

以上三个观点已经足以说明“索米立传”一事不可信。事实上陈寿不仅没有报复丁氏兄弟,反而对他们进行了回护。这一点在《崔琰传》、《毛玠传》、《徐奕传》、《何夔》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崔琰、毛玠、徐奕三人是曹操的部下,他们三人有一个共同点,都遭到过谗言迫害。毛玠因为崔琰之死内怀不满和同情,被告到曹操那里去,幸亏桓阶、和洽等人出言相救,毛玠免于一死,但终身被禁锢;徐奕受到丁仪的离间、迫害,虽然没有牢狱之灾,但仕途也受到影响。

在《三国志》中,除了徐奕明确记载被丁仪所害,崔琰、毛玠两人的记载分别是“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后有白玠者”,好像是一个不配记录名字的路人甲。我们不妨看看其他史料中的记载。

《傅子》:“崔琰、徐奕,一时清贤,皆以忠信显於魏朝;丁仪间之,徐奕失位而崔琰被诛。”

《魏书》:“仪不相好已甚,子(何夔)友毛玠,玠等仪已害之矣。”

从这些史料的对比中可以看出,陈寿至少回避了两件丁仪迫害贤臣的事件。可以说陈寿对丁氏兄弟的形象还是进行了一番回护的。


小结

虽然不乏怀疑者、反驳者,但“索米立传”一事已经深入人心,被很多学者、诗人所引用。陈寿的形象也从良史转变成佞史,连带着《三国志》的史料价值都受到影响。其实从上面的种种说法中不难看出,陈寿“索米立传”为虚,回护丁氏为实。更何况如果给丁氏兄弟立传的话,抛开文学贡献而言,其中大多也都是丁氏兄弟撺弄曹操废长立幼和迫害同僚的记载,怎么可能成为“佳传”呢?在这里小编不得不为陈寿喊一声冤枉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