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是怎么来的?

如题所述

这里有一个传说故事。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里... 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20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种叫做“祟”的妖怪,总喜欢在除夕的晚上出来,摸那些睡着的小孩子的脑袋。

孩子们受到“祟”的惊吓,常常会哇哇大哭,接着他头痛脑热,渐渐地 还会变成傻子。所以,在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开着灯,坐着不睡觉。这被叫做“守祟”。有一对老夫妻,老年得子,把儿子看做是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的晚上,怕“祟”来 谋害自己的孩子,就给孩子八枚铜钱,让他玩。

孩子玩累以后就睡觉了,于是老两口就用红纸把八个铜钱包裹起来,放在孩子的枕头旁边。半夜的时候,“祟”来摸孩子的头,不小 心碰到红纸包,红纸包就发射出万道火光。“祟”被吓跑了。第二天,老两口把红纸包吓跑“祟”的事说给邻居听。以后,每到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按照老两口的描述去做,孩子们果 然平安无事。

原来,八个铜钱就是八仙,它们暗中保护着孩子们。因为“祟”和“岁”同音,所以,“压祟钱”渐渐变成了 “压岁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13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饧(糖)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这是前人描写分到压岁钱时的喜悦心情的一首诗。

压岁钱最早出现于唐代宫廷内。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内廷嫔妃,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唐代春节是“立春日”,当时正月初一叫“元旦”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并不流传于民间)。王建的《宫词》说:“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乞与金钱争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宿妆残粉末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寒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散与金钱。”唐代宫廷内春日散钱之风是很盛的。

王建《宫词》也有描写“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洗儿钱除致喜外,主要还是长者给新生儿镇邪去魔力的护身符。赐钱新生儿的风俗逐渐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在宋代成为民间重要风俗之一。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立春日为“春节”而代之,不少原立春日风俗移到正月初一的春节上,洗儿钱风俗又和春日散钱风俗混合在一起,演变为今天所见的压岁钱风俗,不过早期压岁钱并不用流通货币,而是一种特制的不能流通的币制,叫“压胜钱”,到清代,“儿童度岁,长者与以钱,贯用红,置之卧所,曰‘压岁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详情
    官方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