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生常常叫嚷假期太短,古代学生有寒暑假或周末假吗?

古代学生有寒暑假或周末假吗?

汉武帝时期,官办学校太学(太学相当于国立大学)的学生就有假期,只是那时不叫寒暑假。。到隋唐时期,太学改为“国子监”(国立最高学府)。据史料记载,在国子监里就读的学生,很辛苦,有的不远万里到京城就读,有的需要抛家舍业,当时的政府就为古代大学生们规定了专门的休假制度。

比如,旬假(每10天休息1天),类似现在的周末,学校周边的学生可以匆匆回家一次,外地学生是没办法回家的;田假(农忙假),《新唐书・科举志》中明文记载:“每年五月有田假。”每年农历五月端午前后,学生们可以休假,唐代关中的麦子成熟,家长们呼喊孩子们回家收麦子了,所以这假称作“田假”。田假假期为一个月左右,相当于现在的暑假。

还有一种也比较形象,叫“授衣假”,时间比现在暑假要晚2-3个月,大约在农历9月,放假时间1个月。《新唐书》有“九月有授衣假”,《诗经》也有“九月授衣”的文字。此时,季节更替已经比较明显,“七月流火,9月授衣”,孩子们要回家换保暖的衣服,以便寒窗苦读。

实际上古代太学或国子监里的孩子也是有假期的,只不过他们不叫寒、暑假。一般有这几种假期。一是旬假,这是一种例行性的休假,好比现在学生每个周末都能休两天,只不过旬假是每10天休1天,这个假只适合离家近的学生,离家远的是不允许休的。那也倒是,毕竟那个年代回家只能靠走,又没校车,还没走到家呢,又得往回走,也就是说旬假“走读生”可休,“寄读生”就省了。

还有一个是年假,民间学校或私塾应该是有的,相当于寒假了,时间是每年的腊月上旬至次年的正月十五,回家过年。这个假有些朝代查不到,但估计应该是有的,因为据记载汉武帝时期学生就有了春季入学的说法,而春季入学的时间多在正月十五之后!

但是上边的假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明朝,每个月只有谒圣这天放假。到了清朝,民间办了不少学校(“义学”),不同的学校之间规定也不尽相同,比如清代人唐鉴所办的义学规定,每年自正月十五开学,一直上到腊月十日才放假,也就是说只有年末这一个假期,平时没有假期。每天早上5-7点到校,放学时间是17-19点。还有的学校规定日出上学,日落放学,每年端阳初四、初五,中秋十四、十五,清明,七月半,十月朔各放假一天,平时概不放假。还有的学校则规定每个月放假3天,此外不得擅自离校。

太学或民间的学校还是比较人性化的,而皇家子弟可没这么舒服了,没有这么多假期,清朝规定皇子6岁(注意,古人说年龄都是虚岁)就要上学读书,每年只有大年初一、端阳、中秋、万寿(皇上的生日)、自寿(自己的生日)5天的假期,其他时间一概不放假,就算除夕也不放。每天读书10个小时“卯入申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8
古代学生没有特定的假期,只有一些节日才会放假,假期也很短。古代学生功课繁重辛苦,要寒窗苦读很多年。
第2个回答  2019-07-18
从汉武帝创立的太学起就有休假制度,他们放假制度有三类:常假、田假、援衣假。不过古代学生都很好学,就算放假应该也会在家埋头苦读吧
第3个回答  2019-07-18
古代的学生是没有寒暑假或者周末假的,但有很多因事而需要的放假。比如田假就是在农忙的时候可以回家帮家里干农活。
第4个回答  2019-07-18
古代是没有所谓的寒暑假的,古代的学生假期只有一些特定的节日,其他时候都要读书的,所以古代的学生更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