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统一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被认为是好事

如题所述

“书同文”,即语言文字的统一。马克思在《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指出,人类的文明期“从标音字母(的发明)和文字记录的创作开始”。吕思勉《中国民族演进史》指出,团结的源泉“是要追溯到既往的”,而“惟有本族的语言,最适宜于表示既往;惟有本族的语言,最能使人了解既往”。纵观古代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秦王朝无疑是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嬴政不仅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且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彻底结束了自东周以来各国纷争、分裂的局面。如果只看到秦二世而斩、王朝生命期仅有十五年便轻视其制度意义的话,那恐怕是犯了历史短视症——因为随之出现的两汉王朝长久兴盛四百年之久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晋书》所言“汉承秦制”。秦制是历史研究基础中的基础,不止影响了对于汉民族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汉制,且持续影响至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嬴政统一六国文字,不仅推动了秦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一文字统一局面横亘了整部中国史。其意义之巨大,怎么说都不为过。
文字统一,不仅使得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的传播有了基本的条件,而且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后,都以宣扬和继承中华文化的正统为荣。如西晋灭亡后,入主中原的匈奴、鲜卑政权以及与宋并存的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都是如此。文字不同,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就会变得困难,隔阂在所难免。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书同文”,历代统治阶级都下过大力气,其目的不仅是使汉字成为书写统治意识的载体,也成为规范有序且又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沉浸其间、乐而传播之。仅就书法而言,论源流,有真草隶篆;论章法,有揖让进退;论结体,有颜柳欧苏……看上去五光十色。其实,在令人叹为观止的书法艺术中,是有各种或有形或无形的方向指引与规范的:从秦王朝开始,丞相李斯的《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的《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的《博学篇》就已经成为标准文字的范本,今存的泰山、琅琊台、峄山、会稽刻石或其摹本即可见其端倪;两汉随着简牍、帛书以及西晋以后纸张作为书写工具的出现,不仅兰台、石室、广内等藏书增多,而且随着官学和私学的渐趋发达,书法变得更加规范标准,隶书讲究波磔方折、蚕头雁尾,草书也有章草、今草之别;南北朝时期楷书、草书、行书均大为发展,钟繇、卫瓘、陆机、右军父子,每个光辉夺目的名字背后,都有一种新规范的诞生;唐及武周时期,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都酷爱书法,甚至专设书学,讲授《石经》《说文解字》《字林》等,在艺术繁荣现象的背后,规范文字的意义更是不容忽视;至于有宋一代书院盛行,蒙学教育要求儿童习字“一笔一画、严正分明”,明清时期甚至要求“砚无积垢,笔无宿墨”,其文化规范性意义不言而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5

秦统一六国前,文字的形体极其紊乱。这给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严重障碍。因此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即把统一文字作为当务之急。

把小篆作为秦国标准文字,隶书作为日用文字,皇帝诏书和政府正式文件一般用小篆书写,非官方文件用隶书抄写。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对我国文字的发展是一次重大改革,既为推行法令、传播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汉族文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战国时期,各国间的道路宽窄不一,严重影响交通往来,有碍于中央集权的国家控制各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拆除关塞、堡垒,并从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起,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条驰道:一条向东直通过去的燕、齐地区;一条向南直达吴、楚地区;还有一条是为了加强对匈奴的防御修筑的,从咸阳直达九原的直道,全长1800余里。驰道宽50步,车轨宽6尺。道旁每隔三丈栽树一株。中间为皇帝御道,用明显标志标出,一般人不得行走。此外,还在今云南、贵州地区修 五尺道 ,在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之间修筑攀越五岭的 新道.通过拆除壁垒、修建驰道,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使我国今日长城以南、以西的地区,除青海、新疆之外,都包括在这庞大的交通网络内,便利了交通往来,有利于促进经济的交流发展。

第2个回答  2018-12-24

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即全国采取相同的车轨、统一文字、人的行为有同样的道德标准,这些措施有利于塑造共同的文化心理巩固国家的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第3个回答  2019-01-07

    车同轨有利于修通道路,保证交通顺畅,物流输送方便,成本降低,进而降低物价,提高民众生活水准。

    书同文有利于文化传播,政令一致,不出现理解歧义,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各地社会融合。在中国各地语言发音常常不一致时,必须通过书同文保证不因语言差异而发生社会分裂,进而导致国家政治动荡。

    国家最重要的职能是保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改善,车同轨,书同文能够直接实现这一目标,所以秦朝暴政为人唾弃,但车同轨,书同文被各代普遍接受。

第4个回答  2018-12-25
车同轨的作用:原来的各国的车,车上两个车轮的间距是不同的,有的国家车轮间距大,但假如其他国家的行车道比它窄小的话,那么一个国家的车就不能在另一个国家的路上行驶;另外各国车轮的大小也是不同的,过去没有水泥沥青,行车道只能是土道,下雨天地皮湿了,车一从路上走,就会轧出深沟,随着时间推移,沟越来越深,车轮也只能越做越大,其他国家的车轮如果太小的话,到这个国家的路上就会被陷住。因此“车同轨”,方便统一国家的人们在出行上的便利,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和人们的生活。

书同文的作用:秦统一之前,各国的文字是不尽相同的,比如常用来举例子的“马”字,七个国家有七种写法,很难辨识。一个国家的人,不认识另一个国家的文字,不便交流。如果一个人想担任外交人员,那么就要学会七个国家的文字,这太麻烦。所以“书同文”,统一用小篆来书写文字,有利于国家政令的上通下达和人们的文化交流融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