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乡的背景

如题所述

《故乡》这篇文章选自《呐喊》

写作时间是1921年1月,那一年,文中也提到了,是鲁迅要去接母亲到城里去住,因为故乡的老屋要卖掉了,也就是因为这次机会,让鲁迅看到了故乡的衰败、农民的悲苦、以及小市民阶级的颓然,便以此为题材写了《故乡》这本小说。

其实鲁迅在幼年丧父,曾经几度被别人讥笑,看不起等。经过这样的种种,也使鲁迅看清了社会。

也因为学堂里的一件事,立志从事文学,利用文学将中国人唤醒。

1921年也正是辛亥革命期间,那时清政府的腐败与懦弱,相信是任何有点文化基础的人都知道的。也正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鲁迅看清了封建社会、思想的毒害之深,写下一篇又一篇的文学作品来表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以及期望唤醒有良知的中国人。

《故乡》这篇文章反映的其实是多方面的,在评析中会提到,最后也会有个小结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C0~%81%B2/blog/item/220932ce4556880693457ec3.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02
鲁迅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平(今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 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故乡》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三十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1919年12月,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与同族十多户人家共同卖掉新台门故宅,带着母亲、三弟及家属来到北京。这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渔村进城来探望鲁迅。章闰水年纪刚过三十,已是满脸皱纹,形容憔悴,讲述了“农村做人总是难,一点东西拿出去总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迅深切的同情。后来,鲁迅将这次回乡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于小说《故乡》之中,并以章闰水为原型,塑造了闰土这个深刻隽永的人物形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