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绩效常态化管理行动方案

如题所述

一、实行量化管理和量化绩效考核是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

其一,绩效考核应对厦门国税各项工作实行较为科学的量化管理和量化绩效考核。建立包括公共职责绩效考核、工作岗位职责绩效考核、重点工作责绩效考核,并将公共职责中的文明创建、行风效能等“一票否决”的项目,作为一项专门考核内容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其二,绩效考核管理的基础是科学合理的确定统一的考核指标。应结合税收征管改革的工作实际,制定了全系统绩效考核目标、岗位责任制、各区局(直属局)绩效考核目标、岗位责任制。

其三,在充分征询意见和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突出可操作性。设定切实可行的、共同认可的绩效考核指标,确保绩效考核的执行力,做到了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共性与个性指标相结合。

二、及时修正考核方式方法是确保绩效考核公平公正的途径。

其一,目前许多类型的考核、各级次的考核、各部门的考核都是将一年来的要完成的工作不加分析地作为考核标准。考核标准、考核解释、考核时限也是一成不变,很有甚者,有些上级机关或相关部门存在制定某些指标时,不调查研究,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因此,改变过去考核时间过于集中,考核标准、考核时限与实际情况脱节的不足是确保绩效考核公平公正的途径。根据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地进行考核,将考核合理分解到每季度,或者每半年内完成,既可以减少年底集中考核的项目,分散考核压力,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考核指标,确保考核工作的客观公正。

其二,改变以往考核仅仅是“上级监督下级”的传统模式,绩效考核应具有“双向性”,实现对决策者进行监督,对执行者进行约束。对上,注重“考核内容”的科学性,“考核指标”的可行性;对下,更加注重工作成绩,不偏信工作汇报。让真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单位和个人通过绩效考核办法得到肯定和认可,让脚踏实地干实事成为工作的主流,改变文牍主义,从而符合中央有关改变工作作风的要求。

三、探索绩效考核与提高干部素质、激发干部队伍建设活力之间的联系是绩效考核的关键。

新的税收征管改革方向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加强税收执行力的建设,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善于治税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绩效考核已经提到议事日程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改变行政干部管理形式是有效的执行绩效考核制度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到税收执行力的建设,影响到绩效考核的顺利实施,影响到整个单位的工作效能、工作氛围和外部形象。因此,在进行绩效考核之前,各级领导班子都应把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做为一项主要工作来落实。

其一,目前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水平,掌握的知识深度存在缺陷,学习热情相对较低;干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工作,思想已形成了固有的定式,工作的灵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存在明显不足,尤其是接受再教育、再学习的难度较大。因此,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提升自身素质、建立保障机制是加强干部的培养和教育,调整干部整体的知识层面,防止干部思想老化的核心。

其二,建立健全物质激励机制、政策激励机制和舆论激励机制。要围绕求实务真,注重工作成绩来健全激励机制。将税收征管质量评价考核、文明创建和纳税服务的开展情况、廉洁自律的遵从程度等纳入其中,这样的考核方法既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不同岗位的工作质量,又有利于绩效考核突出重点,更能激励干部学习业务知识,积极工作,有效激励工作人员开拓进取、争先创优,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感。

其三,落实好责任、效率与服务的三大管理要求,防止绩效考核管理过程出现“考核”重于“管理”的问题。当前,管理员平台的上线提高了管理岗位的人员使用效率,如何将绩效考核,以及各类型的考核、各级次的考核、各部门的考核进行整合是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加强绩效考核管理的关节点。笔者所在单位,在提高文明创建的工作效率上进行了探索,利于计算机网络将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考核进行整合,把需要集中加班的突击性工作变为日常事务,提高了人员的单位使用率,尽管是一种尝试,但不失为有一定的启示。因此,将绩效考核变成干部日常工作管理的需要,可以使考核和管理常态化,同时突出了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其四,转变思想观念,修订以往相对注重考试的单一用人模式。通过深化绩效考核管理工作,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工作环境。采取举廉选优、竞争上岗等多项机制创新工作,让具有丰富工作经验、良好知识结构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努力营造以人为本的用人氛围。为干部职工实现个人的目标搭建公平的舞台,真正做到从待遇、事业、感情、制度、环境等五个方面营造栓心留人的氛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