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为什么相信第一个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看完第一遍,走在从电影院回学校的路上,朋友说,这个电影的牛逼之处在于第二个故事才是真实的,跟老虎一起漂流的故事是假的。Pi依靠着幻想出来的这只老虎,也就是内心深处的另一个自己,顽强地活了下来。   这个解释当时使我感到了一丝震撼,因为观影时我并不相信第二个故事是真的,朋友的这种解释让我觉得很惊奇。回宿舍浏览了一下网上的影评,发现点击量较高的影评都不约而同地将第二个故事视为真实的,原因不尽相同,却也是大同小异。   面对相信第二个故事的观众们的各种阐释,我觉得相当精彩,因为它们与我自己的阐释相异,却又是显得那么合理。这不是说我的阐释就不合理,何况宿舍里对面床的同学也相信第一个故事是真的,我不觉得自己有多理亏。   在Pi讲述的第一个故事中,他是船上唯一幸存的人类。在救生艇上出现过的斑马、鬣狗、猩猩相继死,只剩老虎和他一起漂流,最终回到大陆。而在第二个故事中,这些动物根本就没有出现过,爬上救生艇的是厨子、水手、母亲和Pi,厨子杀了水手和母亲,Pi杀了厨子并吃掉了他,最终一个人回到大陆。   当Pi问作家相信哪一个故事的时候,其实已经预先设定了两个故事只有一个是真实存在过的。观众随同作家一道,必须做出自己唯一的判断。当观众争论哪个故事是唯一真相的时候,无意间排除了第三种可能,即两个故事都为假——就算在电影本身这个虚拟的主观世界之中,Pi的两个故事都找不到任何证据。   在我看来,两个故事都可能是真实的,甚至都可能是假的。观众选择相信其中某一个故事,在影片当中寻找各种细枝末节的证据,为文本建构起内在的一致性、连贯性、合理性,并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阐释。然而,谁说文本就一定是完全连贯的、一致的呢?就如同我们现实的经验世界,看似充满规律和秩序,却也总是充满了各种矛盾之处和超验的疑问。无论是电影文本还是经验世界这个广义的文本,人类的认知方式需要我们建构出文本的内在一致性,建立起具有说服力的阐释。   自20世纪60年代的那场“文化大战”以来,不少学者,米歇尔?福柯到罗兰?巴特,雷蒙?威廉斯到爱德华?萨义德、苏珊?桑塔格,不断向从文化权力垄断者发起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多元化的阐释取代了单一的权威的阐释,成为常态。尽管之后有学者提出阐释应该是有边界的,比如安贝托?艾柯(Umberto Eco)认为存在“过度解读”,并且文本的作者有权力指出哪些阐释是荒谬的;但乔纳森?卡勒(Jonathan Culler)则认为艾柯所谓的“过度阐释”实际上是“不足阐释”,产生的原因不在于过度,而在于没有对文本进行足够的分析,乔纳森认为所谓的“过度阐释”也自有其存在的意义,它对于我们思考文本、符号的运行机制会有所帮助。   私以为,所谓的“过度阐释”或者“不足阐释”,实际上是在解读的过程中没有成功地建立起文本连贯性、内在一致性,使得阐释不具有说服力。我不太喜欢“过度阐释”这个术语,因为我固执地认为“过度”二字具有剥夺他人阐释权力的专制色彩。我更喜欢“不足阐释”这个说法,相对于“过度”二字为阐释设立的排他性边界,“不足”二字则体现出在追求具有说服性的阐释的过程中仍有开放空间,就像乔纳森?卡勒认为的那样,我们总是可以就文本所“未曾”说出来的东西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   上那些相信第二个故事的观众们,基于对电影细致入微的考量,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一番非常精彩的阐释,并且非常具有说服力。然而我相信这并不是唯一的阐释,因为还有许许多多的观众跟我一样,相信第一个故事。下面我要对电影进行自己的阐释,说明我为什么相信第一个故事。我的理由也许并不与其他相信第一个故事的观众相同,而且并不像许多相信第二个故事的观众所以为的那样,是因为相信上帝,或是因为没“看懂”电影。     【老虎的隐喻】     有观众阐释了影片中老虎的隐喻,我很能理解这种解读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但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证明第二个故事为真的时候会把这种隐喻当成证据。从他们的言辞中我揣测到的是,他们过于草率地认为要是老虎真的存在,就无法再作为文本的隐喻了。在我看来,第一个故事是真是假,并不影响老虎的隐喻意义。所以,电影中都有哪些蛛丝马迹呢?     1、You must be thirsty.   因为一个失误,在动物园的文件上,老虎的名字与猎人被对换了,其实老虎原本的名字是“口渴”(Thirsty),猎人的名字才是“理查德?帕克”。   童年时期的Pi和哥哥打赌,教堂里偷水喝。神职人员发现了他,为他倒了一杯水,并说:“You must be thirsty. ”这个句子的常规理解是“你一定很口渴”,当然也可以从隐喻的角度理解它,那么Pi就是Thirsty,就是那只老虎。   我翻阅了英语原着,发现书里并没有偷水的情节和这一句话,看来是李安自己精心安排的了。   2、望向深海的主观镜头   在印度教的仪式上,父亲告诉Pi,不要被眼前的景象迷惑,社会是很复杂的。后来,父亲用一头山羊的牺牲来教育儿子,老虎是残忍的、野性的、可怕的,象征原始的欲望与恐惧。社会由人组成,人性的复杂助推社会的复杂,老虎象征的是人性残酷的那一面,这让单纯的Pi难以接受并感到害怕。这时的Pi并没有意识到,纯洁的人性与残酷的人性是一体两面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