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走出自我而成功的名人事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080.风景不在对岸   一条河隔开了两岸,此岸住着凡夫,彼岸住着僧人。凡夫们看到僧人们每天无忧无虑,诵经撞钟,十分羡慕他们;僧人们看到凡夫俗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十分向往那样的生活。日子久了,他们都各自在心中渴望着:到对岸去。   终于有一天,凡夫们和僧人们达成了协议。于是,凡夫们渡过河过起了僧人的生活,僧人们渡过河过上了凡夫的日子。   没过多久,成了僧人的凡夫们就发现,原来僧人的日子并不好过,悠闲自在的日子只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便又怀念起以前当凡夫的生活来。   成了凡夫的僧人们也体会到,他们根本无法忍受世间的种种烦恼、辛劳、困惑。于是也想起做和尚的种种好处。   又过了一段日子,他们各自心中又开始渴望着:到对岸去。   风景不在对岸。任何事情做久了都会令人心生厌倦、感到没有出路。其实,问题也许并非出在事情本身上,而只是人的心理作用。在人生旅途中,永远都不要忘记随时调整心态,因为旅途的突破取决于人自身的突破。   081.险恶的峡谷   有一个地处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间。   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   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凌空行进。   结果是:盲人、聋子过了桥,一个耳聪目明的人也过去了,而另一个则跌下去,丧了命。   难道耳聪目明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吗?   他的弱点恰恰源于耳聪目明。   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心平气和地攀索。   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   那么过桥的健全人呢?他的理论是: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管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如果地处险恶的峡谷是生活,成功就是横亘在其间的铁索,有时候,我们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智商的低下,也不是因为力量的薄弱,而是威慑于环境,被生活固有的负累扰乱了心志。   082.商人与山匪   商人在翻越一座山时遭遇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山匪。商人立即逃跑,但山匪穷追不舍。走投无路时,商人钻进了一个山洞里,山匪也追进了山洞里。   在洞的深处,商人未能逃过山匪的追逐——黑暗中,他被山匪逮住了,遭到一顿毒打,身上所有钱财,包括一把准备为夜间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掳去了。   这是一个极深极黑的山洞,且洞中有洞,纵横交错,置身其中,宛若一个地下迷宫。   山匪庆幸自己从商人那里抢来了火把,于是他将火把点着,借着火把的亮光在洞中行走。火把给他的行走带来了方便,他能探清脚下的石块,能看清周围的石壁,因而他不会碰壁,不会被石块绊倒。但是,他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这个洞。最终,他力竭而死。   商人失去了火把,没有照明工具,他在黑暗中摸索行走得十分艰辛,他不时碰壁,不时被石块绊倒,跌得鼻青脸肿。但是,正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所以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洞口透进来的微光,他迎着这缕微光摸索爬行,最终逃离了山洞。   身处黑暗的人,才容易捕捉光明。眼前光明一片,反而容易被显而易见的东西烦扰,以致模糊了视线。很多时候,我们败给别人,不是因为我能力不够、水平不高,而是我们求胜心切、太害怕失败,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083.有鲜花的地方就有希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德国到处是一片废墟。有两个美国人访问了一家住在地下室的德国居民。离开那里之后,两人在路上谈起访问的感受。   甲问道:“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   乙说:“一定能。”   甲又问:“为什么回答这么肯定呢?”   乙反问道:“你看到他们在黑暗的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   甲说:“一瓶鲜花。”   乙于是说:“任何一个民族,处于这样困苦灾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够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有鲜花的地方就有希望。一个人在遭遇困难之时,仍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开朗乐观的精神状态,他的斗志又怎么会消沉呢?好态度是快乐的源泉,也是希望降临的曙光。   084.放下你自己   一位旅行者在经过险峻的悬崖时,一不小心掉落山谷。情急之下他抓住崖壁下的树枝,紧紧地闭着眼睛,开始祈求慈悲佛陀的营救。   这时佛陀出现了,朗朗道:“松开手,放下你自己。”   旅行者:“把手一放,我势必粉身碎骨。”   旅行者这时反而更抓紧树枝,不肯放下。   佛陀说:“既然你不愿意放下自己,那就抓着吧,看有没有人来救你。”说完消失了。   旅行者心里正埋怨佛陀不救自己,忽然听见身下有人喊道:“哎,你待这儿干什么呢?”   旅行者惊慌中睁开眼向下一看,脚下站着一个牧羊人,自己离地上的距离还不足一米。   人生路上,你的态度、想法、观念、心情就是你自己的世界地图。无论置身何种境地,你的心态越是平静,越是能捕捉到更多信息,越不容易使自己老在一条道上打转转。     099.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美籍华人、著名心理学家李恕信在《潇洒的母亲》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在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很快露出欣喜的笑脸。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不同的“窗口”,有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剧情,它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心态。人生路上,快乐生存才是根本,我们要时时考虑,有的“窗”可以打开,有的“窗”是不值得打开的。   100.快乐的城堡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一个叫塞尔玛的美国年轻女人随丈夫到沙漠腹地参加军事演习。塞尔玛孤零零一个人留守在一间集装箱一样的铁皮小屋里,炎热难耐,周围只有墨西哥人与印第安人。因为他们不懂英语,也无法进行交流。她寂寞无助,烦躁不安,于是写信给她的父母,想离开这鬼地方。   父亲的回信只写了一行字:“两个人同时从牢房的铁窗口望出去,一个人看到泥土,一个人看到了繁星。”塞尔玛开始没有读懂其中含义,反复几遍后,才感到无比的惭愧,决定留下来在沙漠中去寻找自己的“繁星”。   她一改往日的消沉,积极地面对人生。她与当地人广交朋友,学习他们的语言。她付出了热情,人们也回报了她热情。她非常喜爱当地的陶器与纺织品,于是人们便将舍不得卖给游客的陶器、纺织品送给她作礼物。塞尔玛很受感动。她的求知欲望与日俱增。她十分投入地研究了让人痴迷的仙人掌和许多沙漠植物的生长情况,还掌握了有关土拨鼠的生活习性,观赏沙漠的日出日落,并饶有兴致地寻找海螺壳……她为自己的新发现而激动不已。她于是拿起了笔。一本名为《快乐的城堡》的书两年后出版了。   塞尔玛最终经过自己的努力看到了“繁星”,因为她用积极的冒险与进取代替了原来的痛苦与沉寂。沙漠没有变,当地的居民没有变,只是塞尔玛对待生活的视角变了。一念之差使她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29
一看就是好学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