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咏柳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咏柳》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对大自然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力量的赞美。

《春日》通过描写春天一派生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1、《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扩展资料

1、《春日》创作背景

这首诗从字面意思看来,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王相注《千家诗》,就认为这是游春踏青之作。而根据作者生活年代可知这首诗所写的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一顶宋金领土以淮水为界。

隆兴元年(1163),张浚北伐,又败于符离。从此,主和派得势,抗战派销声。宋孝宗以还,南宋朝廷稍稍安稳,偏安于东南,而金人亦得暂时息兵于淮北。

终朱熹一生,南宋没有很大的边防军队,而朱熹本人更无从渡淮而至鲁境,不可能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作者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2、《咏柳》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敏锐地抓住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是少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

“不知细叶谁裁出”,突出了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这一句同时又与第四句“二月春风似剪刀”构成一种设问关系。后两句是诗人的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再加上形象化的比喻,将诗作由描写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描写春风,令人联想到满园的春色,可谓见一柳而知满园春。

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它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3-09
春日,咏柳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中心思想:
  《咏柳》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对大自然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力量的赞美.
  《春日》通过描写春天一派生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请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3-09
《春日》这首诗描写春天郊游的景象,作者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洒脱的心情融为一体,既写出了大自然的郁勃生机,又表达了作者追求平淡自然、悠闲自娱的心情.
《咏柳》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第3个回答  2020-04-26
最喜欢柳树的感情。
第4个回答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