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课改教材要求什么?

如题所述

  一、教材编排方面
  
  1、对话热身
  
  在上两个版本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里,每个单元都分成了四课,其中第一课---热身部分都是一段对
话,一直到高三。现行版本已经删除了这个部分,单元组成部分了也换了名称:Warming
up,Reading,Comprehend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Using language一共五部分。
  
  “说”(Speaking)在新版教材中其实安排得不少,有三个地方都有“说的任务”
(Speaking Task),在Using language部分有一处,在Workbook中有两个地方有Speaking
任务。由于学校聘请了外教上口语课,我在口语练习方面花的时间相对比较少,组织学生说的活动不多,这些课本中的说的任务基本上没有做。
  
  但是,开口说英语确实很重要。所以如果保留老教材中的对话部分更好。现在的教材虽然有不少说的任
务,但是一些情景不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说他们无话可说。而且,课本中基本上没有提供一个对话的范例(教参里才有)。学生即使来练习也只能是乱说
一气,极可能不符合真正的英语习惯。而老教材里提供具体的对话文本,起码学生能读熟它的基础上模仿,然后再自编对话,以往我们都这么操作的。
  
  而现在教材里安排的一些热身活动可以大胆取消,实际上浪费了教材篇幅。个人认为热身部分应该由教师
本人根据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去收集资料、编排设计。教材里提供的一些热身有很多没有什么实际内容,这个篇幅还是还给对话比较好。当
然,对话除了要尽可能与单元话题相关,更要生动、新鲜、真实而有学习价值。
  
  2、超纲词汇的量
  
  使用过程中发现教材中出现的带三角号的词汇(即超纲词汇)很多,尤其专有名词特别多。比如必修三的五个单元中不要求掌握的词汇有:
  
  Unit One:
seasonal,Obon,grave,incense,skull,Halloween,Columbus Day,Christopher
Columbus,produce(农产
品),carnival,lunar,parade,Jesus,cherry,blossom,rosebud,
necessity,prediction,fashion(个人认为不应该属于超纲词
汇),Trinidad,Carla,Hari,Valentine's Day,weave,herb,the Milky
Way,magpie,announcer.(一共28个,本单元课标词汇为50个)
  
  Unit Two:
spaghetti,muscle,protective,kebab,stir,cola,sugary,sign(这个单词也算超
纲?),poisonous,scurvy,rickets,obesity,vitamin,protein,cooperation,ingredient,flavour.
超纲词汇共17个,本单元课标词汇为47个
  
  Unit Three: Mark
Twain,Florida,Hannibal,Missouri,Mississippi,boyhood,Tom
Sawyer,Huckleberry Fim,fathom,Samuel Langhorne
Clemens,narrator,Roderick,Oliver,bet,make a
bet,penniless,nightfall,unpaid,charity,Horace,issue,fake.超纲词汇共22个,本单元课标词
汇为39个
  
  Unit Four: astronomer,solar,Big
Bang,global,nitrogen,vapour,presence,dissolve,
reaction,shellfish,amphibian,dinosaur,mammal,geologist,extinct,comet,Isaac
Newton, Albert Einstein,Stephen Hawking,lessen,weightlessly,cabin,get
the hang of,exhaust(很常见的单词)超纲词汇共25个,本单元课标词汇为43个
  
  Unit Five:
multicultural,Vancouver,Toronto,Calgary,Ottawa,beaver,grizzly,
polar,penguin,prime,governor,the Rocky
Mountains,stampede,cowboy,Thunder,Lake Superior,location,the Vatican
City State,Niagara,pearl,Cantonese,workplace,St Lawrence
River)超纲词汇共23个,本单元课标词汇为44个
  
  注:词性变化只算一个,比如Unit5中的terrify和terrified,不算两个单词。
  
  教材中不可避免要出现超纲词汇,但是如上所统计,超纲词汇和课标词汇的比例几乎达到了一比二,这样高比例的超纲词汇影响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和积极性。如果不记忆,课文难以理解;如果用心记,无疑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打击他学习英语的热情与兴趣。
  
  统计一下近几年高考英语试卷中的超纲词,比例逐年上升。阅读理解题生词出现率在2%以上,低于大纲指标3%。一张试卷总共有纲外词38个。课文和试题的超纲词汇比例差相当大。
  
  所以本人认为现行人教版的教材中纲外词汇过多,应该适当减少。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单元都应该进行严格的统计,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中。
  
  当然超纲单词过多责任不全在教材的编辑,课标词汇表本身也有问题,课标制定专家也有责任。一些明明
是很常见的、学生应该掌握而且经常考核的单词却不收入课标(比如America,Australia,fashion,fashionable,sign
等),而也有一些冷门词汇却”幸运地”进入了课标词汇表(如bathrobe n.浴衣,beehive n.蜂箱,cathedral
n.大教堂(天主教))
  
  3、单词注释方式。
  
  一直以来,英语课本的新单词都采用的是课文和单词注释分开的方式,各单元生词表作为附录一起放在课
本后面。这种注释方式使得学生查看极为不便,要不停地前后翻,耽误不少时间。如果英语课本像语文的古文那样采用脚注或者旁注的方式那就更好,这样更方便学
生阅读记忆。也许有专家认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个人认为猜词能力可以通过做正规的阅读练习来培养,而超纲词汇还费什么劲去猜,尤其是许多的专有
名词,根本没有猜测的意义。学生读课文的时候往往不能顺利地正确发音,因而要往后翻书查阅。所以改成脚注或旁注的好处是广大学生都乐见其成的!像广受欢迎
的《新概念英语》也是这样编排的。希望这个小小的变革能够得到编辑专家的认可从而得以达成!
  
  4、语法编排
  
  一直以来,英语课本的语法都是分解编排的,显得比较分散。《新课标》一至四模块的语法项目是这样编排的:
  
  必修一介绍的语法项目有:
  
  动词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时的用法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定语从句
  
  1)复习由关系代词that,which,who引导的定语从句
  
  2)由关系代词whose,介词+which/whom 引导的定语从句
  
  3)由关系副词where,when,why引导地定语从句
  
  必修二介绍的语法项目有:
  
  定语从句
  
  1)有关系代词that,which,who,w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
  
  2)由关系副词when,where,why引导的定语从句
  
  3)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被动语态
  
  1)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
  
  2)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
  
  3)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
  
  4)短语动词的被动语态
  
  必修三介绍的语法项目有:
  
  情态动词
  
  1)can,could 2)may,might 3)must,have to 4)shall,should 5)will,would 6)ought
  
  名词性从句
  
  1)宾语从句2)表语从句3)主语从句
  
  必修四介绍的语法项目有:
  
  动词-ing形式的用法(作主语、宾语、宾语补足语和作定语、表语及状语的用法)
  
  主谓语一致
  
  构词法
  
  1)合成2)转化3)派生(前缀和后缀)
  
  总体来看,高一介绍的语法项目总共十项,不算多。其中比较难的是:定语从句、情态动词、名词性从句、动词-ing。本人认为一个模块中的语法项目编的偏少,有的语法项目分在几个单元才讲完。
  
  其实很多语法项目在初中早已出现,比如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宾语从句、被动语态、主谓一致、情态动
词,到高一也没有深入多少,只不过是复习而已。我在讲解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对于一些语法项目非常的熟练,从头讲一遍根本没有必要。另外,语法项目的分散
既不利于教师讲解也不利于学生完整理解。比如讲名词性从句,老师们一般都会同时讲到几种从句,这样更好区别掌握;讲动词-ing形式,它做主语、宾语、表
语、定语、宾补、状语,必修四分在四个单元才讲完,我的计划是一次性讲解。
  
  因此,教材是否在语法的编排上大胆来一次革命:语法相对集中到一两个模块讲解,并且配备相对完整的练习。特别是难度不大、基础性很强的项目,比如构词法可以安排在起始年级。另外,起始阶段也要集中安排有关词性及句子成分问题的语法项目,高一的学生在这方面是一个难点。
  
  二、课文内容方面
  
  1、原著问题
  
  我认为《新课标》选用的一些课文不甚理想,最大问题是洋味不足,选用的不是英美人士写的原版文章。
  
  第一模块Unit3 Travel journal,本单元讲述了一段沿湄公河而下的自行车旅行,主人公“王坤”以旅行日志的形式详细地记录了这一过程。讲的是一对中国姐弟的一段旅行经历。很明显是“编写”出来的故事。
  
  还是第一模块,Unit 4 Earthquakes.
主阅读课文讲述的是“中国唐山地震的不眠之夜”,叙述1976凌晨发生在河北唐山的大地震。从文章的内容来看,老外写的可能性不大。而workbook中
选用的Jack London写的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明显生动得多,更有可读性。
  
  第二模块,Unit1 workbook 部分的Reading Task,选的是Big Feng To the Rescue 大冯对文物的挽救。阅读价值也不大,我把它改写成为一段语法填空做了就完了。
  
  第三模块,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两篇阅读都应该是编者编的;Unit2 Healthy Eating 的阅读文章是Come and Eat Here
100百分百是为话题编写的虚假故事。Unit 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Using
Language部分阅读文章A visit to the moon还是中国人讲中国人的事。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也是写两个中国少年穿越加拿大的故事。
  
  第四模块,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的Using
Language部分课文Why not carry her good work?是关于著名医学家林巧稚的故事;Unit 2 Working
the land阅读文章A Pioneer for all People介绍的是中国农学家袁隆平;Unit 4 Body
Language的阅读课文是Communication: No Problem?通过一个北大学生到机场接几位留学生的经历谈不同的体态语的问题;
  
  阅读原著应该是学习一门外语的基本原则。著名的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就强调“阅读原著”。也许有人认
为这样的文章有助于学生理解,而且教材的编者中明明白白列出了有外籍编辑,文章的正确性应该不容怀疑。我想在文法上,教材的文章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英
语课文也可以谈中国。然而,这种生编硬造的文章太多了不是好事。这些毕竟不是地道的英语文章,实践证明学生并不是很喜欢这样的文章,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大学英语的文章就不一样,读起来都非常有味道,这种味道就是地道的语言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高中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了,完全应该也有必要给他们提供真正的英语经典文章,而不是从中文翻译过来的二手货。
  
  2、故事的趣味性
  
  例一:
  
  人教版高一英语第三模块第一单元,Using Language 部分,有一篇文章,<A SAD LOVE STORY>
  
  编者认为这是一个发生在情人节的伤心的爱情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李方的心都碎了。这天是情人节,胡瑾说她下班后会在咖啡馆和他见面的。可现在他却不见人影。也许她
这会跟朋友在一起,正在取笑他呢。她说会在7点到达,他认为她会守信用。他一整天都期盼着见到她呢,而现在他拿着玫瑰花和巧克力独自一人守候着,像个傻
瓜。他不想屏息等她来道歉,他要用咖啡来解愁。
  
  然后他进了咖啡馆,在里面看了一个电视节目,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
  
  看完后,李方动身回家,心里想:“我想胡瑾不爱我了,把这些鲜花和巧克力都扔了吧。我不想因它们想起她来。”于是他把巧克力和花都扔了。
  
  在回家路上,他神情失落地走过拐角处的一家茶馆,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那是胡瑾在向他招手,她喊道:“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呢?我一直在这儿等你好久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怎么办呢?他把情人节的礼物都扔了!她恐怕永远也不会原谅他了。这个情人节快乐不起来啦!

  这就是全部的故事!

  我觉得这谈不上是一个什么爱情故事,更说不上什么伤心的了。我想如果编者选一个更经典,更完整的故事比较好。这个故事一是不完整,二是毫无意义,不知道编者想给学生传达什么问题。上到这里,我草草就过去了,实在无趣。

  例二:

  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三模块第二单元,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Healthy Eating “健康饮食”。教师教学用书上是这样分析教学内容的:
  
  教材通过讲述王鹏和雍慧开饭店的不同风格、经营的不同菜肴以及顾客对不同食品的不同反应,反映了现
代人对饮食的关注和对时尚的追求。这样的编排有别于惯常所采用的分类说明的介绍方式,读起来引人入胜,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情节中轻松学习健康饮食的知
识,领悟膳食平衡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养成热爱钻研的好习惯。

  王鹏的故事分成三个部分呈现在学生用书之中:

  第一部分是主阅读文章,王鹏和雍慧为吸引客源展开竞争,用菜肴的功效来做宣传;第二部分是听力短文,王鹏为研究膳食平衡,向专家请教;第三部分也是阅读短文,王鹏和雍慧合作,共同为顾客提供均衡的健康饮食,最后他俩喜结良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6
武汉新东方中学优能个性化学习中心魏宇
高中英语新课改正式在湖北省启动已经两个多月了,面对新教材,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一头雾水般的状态。各个学校的老师们都在探索着备课,并着手尝试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期待实现教学目标。然而,效果如何,却要期待这次期中考试来检验了。学生普遍反映无法适应这种新教材,风格与初中差别太大,应该怎么学呢?这里就来简单分析一下新课改教材有怎样的特点,究竟要求我们做到什么?
首先,从新教材的体例安排来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实现任务型教学。改变在课堂上仅仅是老师的单纯灌输,要求学生亲自完成一定的学习量,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也就是训练英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而不是单纯的掌握语言知识,这也是近些年湖北省高考英语试卷所反映出的现象,更加注重英语语言的应用。对于一门语言来说,仅仅知道那些语法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应试而学习英语是一个误区,更多的应该是体会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深层魅力,去欣赏英文,学会用英文来获取知识、表达自己,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最终更加熟练得掌握这门语言。
其次,从新教材的内容上来说,淡化语法的现象十分明显。在中国这个母语非英语的国家,懂得一些语法知识是必要的,但过分强调语法导致英语学习变得刻板、僵硬。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语法始终是教学的中心,老师上课反复讲授语法点,学生反复听那些内容,结果却不尽人意,学生觉得英语课就是英语语法课,学完之后不会说、不会读、不会写。著名语言教育学家、经典英文教材《新概念英语》的作者
L.G.
亚历山大曾经说过:学生运用语法来分析句子,对于理解文章来说是没有太大帮助的。其实,语法只是语言的编码方式而已,以这种编码规则组成了句子,而阅读对语言学习者的要求是还原这种编码所组成的句子所传递的信息。找到作者的观点,体会其真情实感,这才实现了学习语言的目的。
另外,学生普遍反映新教材中词汇量大了,而且课文中一些词汇在课后的词汇表中找不到了。其实,语言学习本身就要求学习者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生词需要通过自己查词典去掌握,查过词典的词汇总是会比直接记忆的词汇印象深刻,因此,这样是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但是还要注意一点,一些同学过分追求词汇量,甚至在高一的时候就拿出了大学英语四级的词汇在背了。词汇量大并不是不好,背过的单词绝大多数会成为语言学习者的认知性词汇(ReceptiveVocabulary),也就是用来阅读获取信息的。然而,过分追求词汇量也会导致对词汇的掌握不牢固,许多词汇虽然认识却不会用,复用性词汇(
ReproductiveVocabulary)不足,复用性词汇是一个学习者可以用来表达自己观点的那部分词汇,并不是背过的所有词汇都能灵活使用的。于是在扩展词汇量的同时,不可忽视学习基础词汇的用法。比如表达这样一句简单的话:武汉享有悠久的历史。绝大多数学生只会说
Wuhan has a longhistory
,很少有学生能说出Wuhanenjoys a long history
。两句话明显水平就不一样了,大家都觉得enjoy简单,但是真的学会去运用了吗?因此,扩大词汇量的同时,学会用词是不可掉以轻心的。
以上简单分析了新教材对我们的要求,尽管教材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语法知识不够体系化等等,但可以明显看到改变过去单一、僵硬教学模式作出的努力。武汉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的老师们也在不断教研探索,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在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并且与其他学校的老师一同努力,使湖北省英语教学的实力进一步提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