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找下民间传说的课题研究么

帮忙找下民间传说的课题研究么
综合实践结题报告。。。

、本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课题是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已立项的“中国俗文学分体研究”前两期项目在研究领域上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前两期项目,分别对俗文学的某些体裁如俗赋、白话诗、歌谣、弹词、宝卷等作了专门研究,本课题则拟以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为对象,从题材生发、变迁的角度,对俗文学历时的流变形态及其与雅文学的互动作更深刻的研究。从这一角度的系统研究在此前是相当薄弱的。如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有大量的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却鲜有对其系统整体的研究。即使有对个别个案的研究,但也缺乏文化学和心理学方面的观照和探讨。再如敦煌变文的研究已是成果斐然,但是对与变文同时共生的文学及其复杂的表象的横向联系却缺乏关注,探讨的广度与深度因之不足。又如宋代民间故事研究一向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其间虽有零星文章的发表,但数量与质量都还有一定的欠缺,专著更是几乎没有。这些民间故事与社会环境、时代心理之间的关系,其宗教及地域特色,其与雅文学的相互关系等都还有待进一步的讨论。又如对元代产生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等的研究虽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对《三国演义》究竟是如何熔铸元代及其以前的民间传说材料,如何实现思想艺术的巨大超越的这一过程的研究却浅尝辄止,而且忽略了把《三国演义》承前启后与元代以至明代类似作品进行比较,因而难以深刻把握《三国演义》以及同类作品对以往俗文学材料的熔铸与超越。又如此前对清代和近代留存于各种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小说、弹词、鼓词、子弟书等)中的民间传说和故事的源流及演进变化,研究也是较薄弱的。

这一课题的实际意义在于通过对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源流较为系统的清理和研究,进一步了解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自身的发展规律、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与各体文学密不可分的关系、世俗文化与民间故事的相反相成相互促进的规律、俗文学与雅文学互动的关系与规律等,从而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国文学史的产生奠定基础;为当代文学的繁荣提供史鉴意义。尤其是考虑到俗文学是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成民族文化、塑造国民心理等方面起着正统雅文化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对各种形式的俗文学的起源、流变及对俗文学与雅文学在历史与现实中的互动关系的研究,还不仅有文学的意义,更必然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这一课题的理论意义则在于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建立关于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自身的思想艺术特征、世俗文化发展的规律、俗雅文化互动的规律的一般理论,进一步丰富中国俗文化研究的理论。

从文化史和学术史角度观察,本课题的完成,不仅为中国文学理论的重构提供重要依据,而且也将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健康的现代通俗文学理论作出有益的贡献。

二、本课题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以先秦至近代流传在汉籍中的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为对象,从题材的角度,对留存于各种俗文学形式中的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历时的流变形态及其与雅文学的互动做较为系统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具体地说,本课题将由五个子课题构成,分别是先秦汉魏六朝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研究、唐代变文故事研究、宋代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研究、元明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与长篇小说研究、清代近代文学与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研究。先秦至汉魏六朝一段主要以留存于史传、子书中的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为对象,考察其源流,辨析其流变,探讨其与历史、风俗、世情的关系,考论其与雅文学的相互关系。唐代则从敦煌写卷的分析入手,对敦煌变文进行还原性描述。一方面尽量确定各写卷抄手的身份、抄写的目的与抄成的时间,对敦煌变文产生、流传的时代背景作更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变文写卷中的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整体考察,了解变文与同卷其他内容的相互关系,力图再现敦煌变文的原始生态,理清其中所载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源流,由此而进一步对敦煌变文在唐代敦煌社会文化系统与整个文学史进程中的横向与纵向定位作出较为准确的说明。宋代部分则在勾勒宋代民间故事发展的总体概貌的基础上,对其按题材进行分类研究,考述宋代民间故事源流、分析其艺术特征、探索作品的地域分布及地域特色和形成的文化原因、民间故事从内容到形式与通俗文学特别是通俗小说的关系。元明则以《三国演义》为剖析标本,全面搜集《三国演义》成书以前的俗文学材料,着重进行《三国演义》与有关俗文学材料的对照研究,《三国演义》与类似作品的比较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深入而系统地探讨《三国演义》对俗文学材料的熔铸与超越,从而更进一步探讨由元至明,长篇小说由俗到雅的流变过程,更加深刻地把握俗文学的某些发展规律。清代近代部分则着重对清中叶文言小说对志怪与传奇的模仿、鬼怪神异故事的世俗旨趣与文化隐喻、清末民初小说市井文士的创作才思及民间书坊经销与通俗文学传播之关系、弹词尤其是女性弹词文学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要求、鼓词与变文陶真词话的关系、子弟书与鼓词小说戏曲的互动关系、子弟书流传范围、其作者文化背景与观众群体等进行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遵循由微观到宏观、个别到一般的规律。即由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在不同时代的具体表现研究入手,探索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一般的发展规律和艺术特征,并从中发掘出文化方面的意义。具体的方法是:从文献学的角度,从版本、目录、校勘等方面搜集第一手资料,整理出不同时代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在不同的留存形式中的形态及其流变,最终从文学的角度讨论俗文学与雅文学的互动关系,从文化学的角度,探究俗文学对民族文化构成,民族精神塑造的重要意义。

三、本课题研究预计在理论上与实践上的重大突破

预计突破的难题是:1、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在其流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本多枝,相互歧异的情况,这种情况往往有许多复杂的文化因素的作用,发现理清其线索困难很大。2、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在文化大背景中的定位,以及对它与其他文化因素的关系作准确的分析与令人信服的描述相当困难。3、典籍清理与田野考察并行,工作量大。

具体到各子课题,则先秦至汉魏部分故事流变与世俗文化的关系的考论意义重大;唐代部分比对变文与同卷文字内容的相互关系,从变文与其同期沉积物的相互关联中对变文文学性质与文化品位作进一步的确认十分关键;宋代部分文献浩繁,确定取舍标准、研究范围、对神秘文化信仰中时代特色的确认至关重要;元明部分突破习以为常的“世代累积型作品”的简单定位,着重探讨时代风习、社会心理对作者的创作心态和艺术选择的深刻影响是研究核心;清代近代部分典籍的清理、俗文学与复杂的宗教信仰的关系、俗文学与俗文艺的关系的辨析是成败要害。

因此在实践上本课题将试图建立起一整套关于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资料搜集和研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起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思想艺术特征、世俗文化发展的规律、俗雅文化互动的规律的一般理论,从而进一步丰富中国俗文化研究的理论。同时本课题也试图从文化史和学术史角度为中国文学理论的重构提供重要依据,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健康的现代通俗文学理论作出有益的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