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审题立意

题目: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米兰昆德拉

这篇议论文该怎么立意?有什么事例可用?

明天就要交了%>_<%

一、解题
材料由一个前果后因的因果关系复句构成,昆德拉的结论是“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要勇于承受和担当),其理由是“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即当下的每一个选择和举动都关乎生命未来的价值,所以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要直面当下,勇于承受、担当现实的责任。材料相当于给出了一个既定的结论,那么,围绕此结论展开正向阐释或反向思辨就是立意的两大角度,抓住了因果关系的思考就抓住了核心立意。
二、立意角度
(一)核心、主要角度立意:
1.正向角度:不可逃避。生活在当下,必然面对当下的种种,现实的生命态度影响着未来,不可逃避正是生命的现实主义。走好每一步,承受生活给予的一切,担当生活给予我们的责任,是生命不可逃避的选择。对于这个结论,考生可以从生活的、社会的、道德的、文化的不同层面切入思考什么是不可逃避的,核心在于阐释为什么我们的态度是不可逃避。
2.反向角度:一定程度上,可以逃避。逃避还是不逃避,要看我们面对的对象是什么。有些东西比如责任、正义、道德良心等是必须直面无可逃避的,但有些东西比如权势、功名等式可以选择性逃避的。再者,可以从昆德拉所言原因入手分析,若原因存在问题,则结论也会有漏洞。我们的每一步是否必然决定最后的结局?如果我的生命并没有一个所谓的“选定的终点”,那么怎么知道我的脚迈向的一定是有价值的未来?生命的过程并不是必然的单行道,其间多少蜿蜒复杂。不说庄子的濮水垂钓,就连鲁迅也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时候。不是一切不可逃,也不是一切皆可逃,逃与不逃,给出理由就好。
(二)次要角度立意:
可能有的考生忽略材料中的因果关系而断章取义,只关注到材料的后半部分“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因此写出“走好人生每一步”,“现在决定着未来”“一步和一生”等着眼于材料后半部分而生发的立意。此种立意只就材料的局部立意。
(三)完全偏离题意:
全篇看不到对昆德拉这句话的解读,也不能再内容层面“暗合”,另起炉灶者视为偏题。

附:两篇例文及点评,供参考
例文一:《 未来无法逃避》
米兰·昆德拉有言:“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诚然,生活总是让人遍体鳞伤,但遮掩伤口,逃避打击都是懦者的举动。只有面对,才有希望;只有面对,才有未来。
这是一个充斥着逃避的社会,我们逃避拼搏,求教于千篇一律的“成功学”;我们逃避真相,屈身于别有心机的舆论噱头;我们逃避内心,尾随于浩浩荡荡的人流。窃喜于逃避带来的苟安,还自以为是跟着世界的拍子舞蹈。殊不知,明天已被自己的怯懦背叛,前行的路上只好苦苦支撑。然而,这绝不是一个可以辜负的愚蠢时代,也不会有人跟在后面收拾烂摊子。未来无法逃避,因为未来握在自己手中。
逃避缘于畏惧。在这个镁光灯点亮的时代,我们不仅畏惧内心的指责和不安,也畏惧于他人的眼光和评价,更畏惧于众目睽睽之下难以承受的责任。于是有了“扶不扶”的讨论,有了撞人后的逃逸,甚至有了一死了之的逃避现实。其实,战胜畏惧,面对现实往往比逃避更有效果。千夫所指的薛蛮子靠其“且行且珍惜”的忏悔博得了大众的认可。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后一味寻求逃避的心理,这种心理就像一剂麻药,也许能舒缓一时的痛苦,但当逃避成为惯性,精神便已麻木,无法摆脱自我安慰的囹圄。卡夫卡说:“你即你的选择。”所以正视未来,走好现实的每一步,才不会把自己引入黑暗的泥潭。
个人的直视才能使社会前进,社会的向前才能为每个人铺就更好的道路。中国辞去院士待遇第一人章开沅告诫:“没有反思,就没有改革。”每个民族都有历史,每个社会也都有现实的困境,改革的钥匙就在于直面历史与现实,不逃避过去的苦难遗留的伤疤,因为活在反思中胜过活在吹嘘中。纵观历史,日本明治维新直面国内症结而得以壮大,美国独立战争揭出种族歧视根源方才崛起。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我们无法逃避不发达的经济现状,无法逃避外患频发的外交现状,无法逃避大师稀缺的文化现状。唯有直面现状,正视历史,才能实现巨龙的腾飞。
前进的路上固有阻碍,直面阻碍,未来才能更美好。

(点评:切题准确,观点明晰,不兜不绕,直陈观点“只有面对,才有希望;只有面对,才有未来。”分析从“逃避”的现象入手,指出“逃避”的实质,从而突出“不可逃避”的必要性。接着,作者从个体生命到社会文化层面深挖“逃避”的原因,并在分析原因,辩驳谬误的过程中导出“不可逃避”的主张,阐发其现实价值。文末回应开头,简洁有力。文章视野开阔,材料丰富,素材非为卖弄而来,结结实实地撑起了自己的思考。说理清晰,抓准核心问题,纵向探究,体现了议论文该有的思考深度和强烈的现实关怀意识。)

例文二:《摒弃逃避的懦弱》
米兰昆德拉曾言:“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此言非虚,当意识形态主宰一切,人类欲求以人定胜天的觉悟而力挽狂澜,而逃避却恰如其分的成为了阿喀琉斯之踵。因此,惟有摒弃逃避的懦弱,才很有可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
但“逃避”这一温柔的避风港却以极尽媚态的方式吸引着无数疲于远航的船只。当我们妄想把逃避作为唇膏和脂粉来粉饰自我之时,却深陷这游荡公子的虚情假意之中戏耍着死了灵魂的泼皮游戏。孰不知,选择逃避也是选择了一条路,一样决定着自己的结局,同样走向自我选定的终点。只不过这条不归路将你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逃避,从字面上理解则是逃离避祸;但在我看来,逃避不是在面对困难时的智慧之举;也不是自我救赎的黄金手段;更不是抵挡一切艰险的防风盾;而是自我欺骗换来的苟且偷生。而人为何选择逃避?为何要以此种方式消极避世?
因为逃避毕竟是安全而闲适的。谁不愿蜷居于温暖的港湾,从而逃开生活,逃开诉求。就算踏上不归路又如何,换得一世自在。但就真的逃避得了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在著名音乐剧作家贝特克的手下有一部名《等待戈多》的荒诞剧。从头至尾,就只有二人无尽的等待,他们力求以逃避的方式等待有人降福于他们,但换来的却是无尽的痛苦。而时间却成了止痛剂,让二人甘于逃避现世的拼争而苦苦等待直到终老。
相比之下,加缪笔下的西绪弗斯就来得幸福得多。当西绪弗斯日复一日的推着石头,历经人世极苦之时,他没有选择逃避。这荒诞的假设似乎合乎情理,因为他没有逃避,那么他是幸福的。
我们可以逃,但决不能避。可以作王小波笔下那只特立独行的猪,逃开生活命运的牵绊。做到不逃避更应尊重自己每一步的决定。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人生是一条光荣的路,但它是一条单行道。”一旦作出决定,就意味着向自己选定的终点步步紧逼。因此,摒弃逃避的懦弱,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正因为每一步都决定的结局,因此不要选择逃避。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就算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摒弃逃避的懦弱,愿你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踏上征程吧,走向自己选定的终点。无怨,无悔。

(点评:该文亮点有三:一以文采夺目。虽不免瑕疵,但字迹娟秀,语言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二以素材出众。论据准确、新颖,呈现出较高的阅读素养。三以思理服人,论证思路环环相扣:入题处直击材料,切中论题“逃避”。扣论题,析其危害并究其实质:逃避是自欺欺人的苟全姿态。既然逃避是一种不值提倡的消极选择,“为何要逃避?”针对性地追问,紧合前一层面,可惜论证不充分。再以对比论证的方法阐释“不逃避则幸福”的认知。最后就“逃避”在概念上作出思辨“可以逃,不能避”,从而自如地回合材料“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揭示“不逃避”的意义所在。不足之处在每一个思考点还不能更深入地开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28
先写自己遇到的一件困难,然后写自己面临着几种选择。一定要写出选择逃避与面对的艰难。以及他们所造成的后果。最后一定要从正面写,就是选择了勇敢面对。实例嘛,最好写自己的。毕竟那样感触最深。希望可以帮到你
第2个回答  2014-05-28
拒绝逃避,勇敢地面对现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