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唐诗的知识和故事

是其中一首 并不是全部

  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王维的这首诗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楚国出兵灭了息国,掠得息国国君的夫人,惊异息夫人的美貌,楚王将息夫人据为已有,但息夫人始终以泪洗面不与楚王说一句话,这首诗也是颂扬不忘旧恩的意思,但王维在作这首诗时的境况却与息夫人没半点关 联,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凄凉的故事。

  唐玄宗年间的长安城盛行文化之风,王孙贵族以结交文人墨客为时尚,宴会之间畅饮美酒吟诗作对观赏舞乐,唐玄宗就亲自为李白端过醒酒汤一时传为美谈。

  一日玄宗的哥哥宁王李宪邀请长安城的名人雅士齐聚宁王府,诗人王维也在邀请之列,酒席之上推杯换盏有说有笑,宾主之间其乐融融,唯独王爷身旁一美貌女子愁楚满面低头不语,王维略一打听才知这名女子是被王爷的手下抢来献给宁王的,宁王对她非常宠爱,但这女子很有风骨,一直思念着卖烧饼的丈夫,整日哭哭啼啼对宁王给予的荣华富贵毫不放在眼里,耿介正直的王维虽然很同情这名女子的遭遇,却也毫无办法,这名女子的举动也引起很多宾客的注意大家一时默然,宁王发现后以戏谑的口吻对她说:“你也不必愁眉不展,放着荣华富贵不享,非要想着你的穷丈夫,你的丈夫我已给他很多的钱,他早已把你忘了,这时说不定正搂着别的女人呢!我这就派人叫他来给宴会送烧饼,也好叫你死心。”可谁知丈夫来后,夫妻二人相对无言泪如雨下,在场众人看到这个情景,都被这夫妻的情感所感动,这一下大出宁王意外,为了摆脱这场尴尬,宁王提议在场宾客即事吟诗,早已按捺不住的王维,随声而起大声吟道: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那对夫妻闻声再也控制不住抱头痛哭,面对这对患难夫妻和王维的诗句,在场宾客再也无心和诗心生酸楚,宁王又气又羞又不好发作,只好无奈的对这对夫妻说:“以前的事我不知情,这都是我手下干的,现在我成全你们,你们可以走了。”王维以《息夫人》借古讽今,使宁王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不好下台,万般无奈只好放了这对夫妻。

  “宁王好风雅,名士聚堂前。忽闻淑女泪,才知酒肉臭。”

  “诗文传古今,佳句附风雅。即知酒肉臭,何故聚朱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17
推敲(很出名吧):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酒中八仙:
一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二仙汝阳王: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三仙李适之: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四仙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五仙苏晋: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六仙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七仙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八仙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众所周知,杜甫一生坎坷,留下了大量描写苦难的血泪之作。这首《饮中八仙歌》是杜诗少有的潇洒杰作。
这首诗描述了当时长安市上“饮中八仙”的醉后之态,知章二句,汝阳三句,左相三句,宗之三句,苏晋二句,李白四句,张旭三句,焦遂二句,寥寥数笔,各显仙意。读罢,各人极具个性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秘书外监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性情旷夷,晚节放荡,由于他是浙江人氏,故善乘船而不善骑马,加上醉酒之后两眼朦胧,一路摇摇晃晃,竟然跌到井下去了,让人惊奇的是,他居然能若无其事地在井底高眠。
汝阳王李琎长得眉宇秀整,深得皇帝喜爱。他酒量惊人,沽完三斗酒之后才去朝见天子,结果醉在天子脚下,动弹不得;玄宗命人掖出,他狼狈地谢罪:“臣以三斗壮胆,不觉至此。”在回府的路上,看见装有酒曲的车子,依然兴致不减地高嚷着要把封地移到酒泉去。
左臣相李适之为人耿直,十分好客,每天花费大量的酒钱与宾客们豪饮,且酒后不乱,仍能赋诗。一日,他饮干一大坛酒之后,仰天长啸曰:“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原来由于他性格疏直,得罪了权相李林甫,被罢了相位。昔日的客人们虽然知道他是无辜的,但碍于李林甫的势力不敢再前往共饮,以至门可罗雀。这天他饮至醇酣处,有感于官场黑暗,就随口吟了这首诗,没想到终究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崔宗之是齐国公崔日用的儿子,不仅外表玉树临风,而且气质也如魏晋士人,傲士嫉俗。他喜欢效仿阮籍,酒酣之时,看到庸俗之人,无论势位高低,皆以白眼视之,然后顾左右而观青天。
户部侍郎苏晋喜欢研习浮屠之术,钻研佛经,戒斋吃素,又贪杯纵酒,常常违背戒规。他曾经得到西方高僧慧澄绣的一本佛经,读完之后喃喃自语:“这个和尚喜欢喝米汤,正合我的性情,我今后就学习他的佛理了,别的佛书不想看了。”
御用文人李白善于作诗,且有酒必有诗,在长安的集市上散尽千金之后,摇头晃脑地一挥而就,然后呼呼大睡。一次玄宗同杨贵妃同坐沉香亭,意有所感,命人召他去赋诗,他半醉半醒地一动不动,自称酒仙。被生拉硬扯地来到皇帝面前后,仍意犹未尽,皇帝命人泼了他一脸的凉水,笔墨伺候,不一会儿,一首著名的组诗便诞生了,这便是著名的《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张旭是狂草大师,也嗜酒,人们称他为“张颠”,因其每次喝醉之后总是一发不可收拾:只见他呼叫狂走,口中大呼:“抬墨来!”说时迟,那时快,一头扎进墨缸,出来时已不可辨认,长叫三五声,“头”走龙蛇,俨然一只巨大的神笔在纸上叱咤风云,口中咿咿呀呀,模糊不清。一瞬间的功夫,一幅传世佳作便诞生了。
焦遂有口吃,可奇怪的是,每次醉酒之后却巧舌如簧,酬酢如注,高谈雄辩,如入无人之境,令在座的客人们目瞪口呆。
以上是笔者结合唐代人物传和诗注解,通过想象组合的画面。

黄鹤楼: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是回去以后李白心里仍不是滋味,冥思苦想,最后做出一首《登金陵凤凰台》,人们也不觉得那不过是妨催颢之作,价值远逊后者。《黄鹤楼》真的如此高的成就和地位吗?作为今人的我们不妨用更客观中立的眼光来对两首杰作进行一番评判。
或许李白再也无法写出比催颢更杰出的《黄鹤楼》那是因为太白身处黄鹤楼,同样的景象,同样感觉,同样的心情,所有的东西都被别人所写了,就如学书法,如果你总按一个字帖描,你永远不可能超越它。但李白后来登凤凰台时,由于地点 以及时间国家情势的改变,他的感觉和眼界肯定就完全的不同了,他的心界、他在此刻体会到的东西和在黄鹤楼是不一样的。这时李白的笔下,视野更开阔,气势更壮观,内心深处的东西也更深刻。崔颢所表达的不过是个人远在他乡时的孤独、忧思。而李白此时所表达的却更多是对国家的前途,对民族的民运的忧虑。无论是深度、眼界上都远远胜出《黄鹤楼》。
我们不妨来个大比拼:
1。昔人已乘黄鹤去VS凤凰台上凤凰游
评点:都是交代做诗的背景,李白的7个字显然用的更巧妙。

2。此地空余黄鹤楼VS凤去台空江自流
评点:崔诗还在交代背景,有点拖泥带水。后者显然眼界更开阔舒展,他想到的不再是凤凰台,而是波涛滚滚的万里长江。

3。黄鹤一去不复返VS吴宫花草埋幽径
白云千载空悠悠VS晋代衣冠成古丘
评点:跟空余黄鹤楼一样,作者还在说废话。而太白却看到了名人的遗迹,体味着沧桑的历史。

4。晴川历历汉阳树VS三山半落青天外
芳草萋萋鹦鹉洲VS二水中分白鹭洲
评点:上面两句,谁描写的景物气象更高远?谁对语言运用的更精妙?如果单把这两句从两首诗中分离出来比较,那么毫无疑问,太白的这两句显然可以成为妙绝千古的写景之作,而崔诗这两句则会显的平平无奇。或许崔诗胜在情感的真挚上,但再看下面。

5。日暮乡关何处是VS总为浮云能蔽日
烟波江上使人愁VS长安不见使人愁
评点:此处两人都彻底释放了自己的情感,但崔诗表达的是个人的乡愁离愁,可以和李白写《静夜诗》的感觉相同;而后者则想到的则是对一个国家和民族以及个人民运的忧虑,深刻程度显而意见。所以两首诗无论是深度,景物描写的大气和壮观程度,李诗而远远居上。一家之说,直言不讳。

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9877d5f7ba0d4a7302763a9d.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