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深切的同情之心。

《从军·其四》【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白话释义: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七首》就是王昌龄采用乐府古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23
  从军行共七首,每一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
  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
  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
  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
  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tao)河北,已报生擒吐谷(yu)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第2个回答  2015-08-18
从军行总体表达了作者对边塞将士的赞美和歌颂。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第3个回答  2015-04-26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行,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军行,写军队生活的乐府古题,王昌龄共写《从军行》七首,这是第四首。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常被用来表现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中唐诗人戴叔伦写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雄豪诗句,同此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3-23
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