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别诗和词

怎样辨别诗和词

  一、诗词的分别:
  时间上讲,一般认为诗开张在战国,词发于残唐五代。对于古代大多数的士大夫来讲,诗关乎功名利禄,文人作诗都是在作文章的另一体,是主业,词是副业,诗主而词辅,有写诗不作词的,而作词不写诗的就很少,所以词还有一个名称:“诗余”——到清代有一点不同,词格外获得妇孺的热爱,“清词“中有好几位有名的姐姐就没有什么诗作流传。诗和词的区别,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意思很明显,好像有位先生是这样皆是的:“用对比来讲:给人的感触印象上,诗刚,词柔;表达的手法上,诗直,词曲;情意的表露程度上,诗显,词隐;性别上(来由和归属),诗男,词女。”
  诗歌的总特点是抒情性强,用语精炼,跳跃性大,想象丰富,节奏鲜明,具有音乐美和图画美。
  因此,读诗与读散文和小说是有区别的。诗歌用语精炼、跳跃性大、联想丰富,有很多东西都不如散文表达得直白,读诗首先要通过文字信息感知诗歌的大致内容和思想,然后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连缀意象,填补诗中涉及到而又没有直接说出来的部分,揣摩整个诗的意思。同时要了解一些典故及参阅注释,力求弄明白作者写了什么、想要表达什么。如黄巢《题菊花》“飒飒秋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通过研读词句,可以知道全诗的大意是:瑟瑟的秋风中,满院的菊花正盛开,可是啊,冰凉的花心里散出的是冷冷香气,因而得不到蝴蝶的青睐。假如有朝一日我能成为白花之神,一定要改变这不公平的待遇,叫它与桃花一起开放,共同享受大好春光的抚爱。然后结合黄巢的身世,我们就可推知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为菊花鸣不平,而寄托的却是变革现实的政治理想。由此可以看出解读诗歌就需要一是从诗句本身入手,连缀成意;二是融入作者的生活背景、时代背景;三是考虑作者及作品本身所表现出来的风格。

  二、了解诗的种类及各自特点:
  诗歌是个大概念,包括诗、词、曲三个大类。细一点分类,诗又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和新诗三类。

  古体诗
  古体诗的特点是形式灵活,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均可,句数也不限定,没有严格的律格 (南北朝之前“格律”本身就尚未产生),用韵灵活。

  近体诗
  近体诗的概念是唐代人提出来的,他们把唐代以前的诗叫“古体”,把他们那个时代的诗叫“近体(有的又叫今体)”,以后人们就沿用了这个说法,但一定要明确这个概念现在已经扩大了,凡是古代那些用韵、字数、句数、平仄灵活的诗都叫古体诗,也就是说不仅唐代以前的诗基本上都是古体诗,唐代、宋代、元明清都有古体诗。近体诗的特点是句数有定,平仄有定,用韵严格。它包含律诗及绝句两种。

  新诗
  新诗,兴起于“五四运动”。如果把古体诗看着古代自由诗的话,新诗则是一种在押韵、字数、平仄等方面比古体诗还要自由的白话诗。

  词
  词是由诗衍化而来的,兴起于唐代中叶,盛行于宋。词的用韵、平仄、字数、句数与近体诗一样,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词是歌唱的文学,因而词有词调,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只是多数词调已经失传,我们今天只能看到词牌了。如词牌“渔家傲”所管62字,上阙31字,下阙31字。后人填“渔家傲”的词,就只能按这个规则办(伟大的词作家创新改变另当别论)。例如李清照的《渔家傲·记梦》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在格式上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方面只是内容、风格、表现手法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02
句子一样长的就是诗,句子不一样长的就是词.
第2个回答  2007-02-02
词,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的需要而改变,因此又称为长短句。但它区别于“古风”字数不齐的长短句,表现在:①字数一定;②平仄讲究;③用平声韵或仄声韵,甚至在仄韵中有要求用“入声韵”等等的明确规定;④按固定地方用对仗,就像律诗中的对仗要求一样,但有的词牌不用对仗;⑤具词牌即词的格式的名称;⑥具词谱即每一词牌的格式。所以,依照词谱的规定格式写词叫做“填词”。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许多词牌分上下两阕
第3个回答  2007-02-02
诗只有少数几种体裁:七律七绝五律五绝十四行等等
词却有很多种
而且词的平仄对应位置也是很讲究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