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是在什么历史政治背景下发生的?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是在什么历史政治背景下发生的?

黄巾之乱起于东汉末年,声势浩大得到灾区人民的热烈响应,可以这一次起义充分暴露了统治阶层不得人心,同时这一次起义也沉重的打击了统治势力,加快了历史的进程。龙将的游戏背景是从黄巾之乱之后开始的。
  这场空前的起义,不得不说下主角——张角(?——184),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人,黄 巾大起义军起义首领,太平道创始人,张角早年信奉黄老学说,对在汉代十分流行的谶纬之学也深有研究,对民间医术 、巫术也很熟悉。汉灵帝建宁年间,疫病流行。张角于是带着他的两个弟弟,张梁和张宝,前往灾情特别严重的冀州一带,借治病为名,进而开始传教活动。到汉灵帝熹平年间,张角在大量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吸收徒众的基础上,创立了太平道。不久之后,太平道信徒发展到了几十万人,张角把他们编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张角号召农民起来推翻东汉政权,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将起义日期确定为汉灵帝中平初年(公元184年,甲子年),并积极谋划起义,在叛徒反叛后,张角提前发动起义。
  黄巾起义的主导力量是太平道。东汉末年,因朝廷和地方政令混乱不堪,农民生活困苦。有见于此,张角、张梁、张宝兄弟三人于魏郡(东汉末年在全国104郡县及封国之上设置14州,魏郡属于冀州),用法术、咒语到处为人医病,许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后,都不药而愈,张角被百姓奉为活神仙,张角又派出八使到外传教。因此,追取的信徒愈来愈多,甚至高达数十万人,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大州,几乎占了当时全国的四分之三。许多人为了投奔张角,不惜变卖家产,千里迢迢,争先恐后,沿徒挤得水泄不通,据说半途被踩死就有万多人。   张角在民间活动十多年,有三、四十万人加入,张角见信徒渐多,便创建了「黄天泰平」,又称「太平道」管理信徒,自称「大贤良师」,他把势力范围分三十六区,称为「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推一个领袖,全由张角控制,反抗汉室之声日盛,不过信众中不乏豪强、官员、宦官等,所以汉室并未多加理会。
  此次起义于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爆发于冀州巨鹿郡(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起义军主力为张角所领导的太平道信徒,起义军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为张角三兄弟所领导的黄巾军主力,波才、彭脱所领导的东方黄巾军和张曼成领导的南方黄巾军,这三部分起义军分别和东汉官军鏖战于河北地区、颍川地区、宛城地区、兖州。由于各种原因,这三部分起义军各自为战,先后失败,起义于汉献帝初平二年。
  (公元192年)宣告完全失败。由于这次起义的起义军都在头上包上黄色头巾,史称黄巾大起义。
从本次起义可以看出,统治者已经失去人心。而这一次起义虽说最后是失败了,但是它给腐败的统治阶层给予了沉重的打击,消耗了统治阶层挣扎的最后残余力量。所以,在这本次起义之后,东汉进入了诸侯群起的纷乱时期,进而进入三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1
黄巾起义,又称黄巾之乱 黄巾之祸,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

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农民苦不堪言。
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2-09
东汉末年政局不稳,外戚专政,宦官专权,对西羌战争持续数十年,花费巨大,徭役兵役繁重。加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民不聊生。加之封建迷信年代,人民皆有宗教信仰,张角趁此机会,用奇书《太平要术》上经典,救助人民,又大力宣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种迷信思想蛊惑人心,对于当下朝廷,人民早已失去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在贫苦农民中树立了威望,信众多达数十万。张角利用其在民众心中的话语权,将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的信众分为三十六方 ;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为大规模的起义做好了准备,意图推翻汉朝,并建立以张角为君的新天下。
第3个回答  2015-12-09
东汉政权统治腐朽,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政治黑暗,民不聊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