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什么显得很吝啬?

如题所述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日本人很吝啬。表现在个人消费或人际交往等方面。比如,常常看见一些日本人在购物时乐于货比三家,到海外旅行购物时,甚至拿着计算器精打细算,计算汇率,什么便宜买什么,毫厘计较。更不像欧美人那样出手大方。日本人聚会,很少有人提出主动承包买单,AA制(日语为“割勘”)已经成为其约定俗成的习惯。甚至两个朋友或同学见面,一杯饮料,一杯咖啡,一份套餐也要各付各的。我在大阪的一间餐厅,曾亲眼看到一个很绅士的日本中年人,在与一位女士共餐之后,拿出钱包,只付了自己的账单。这些现象对于我们国人,尤其是北方人来讲,恐觉得太小里小气了,甚至觉得财迷过分。但仔细思忖,这种“吝啬”是有原因的,应该来源于其地缘文化和民族心理特征。首先,日本是个岛国,资源非常贫乏。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危机感,铸锭了这个民族的勤奋和节约意识。日本是在战后逐步富裕富强起来的,也是在战后焦土瓦砾中,靠着勒紧裤腰带,厚积薄发干起来的。所以,在5、60年代的那辈日本人只知道干活,对于享受,绝没有欧美人那种酣畅恣意的豪气。去过日本的人都会感觉到日本的小。房子小,马路小,食量小。。。。。。比如,我的指导老师,是日本著名大学的教授,我去过他位于东京瑞江的“豪宅”。虽然上下三层,每层3-4间居室,但最多大小也就10平米左右。显得非常狭窄紧凑。但他地处东京,并非都心区的这套独门独院,还是令很多日本人所望尘莫及的。另外,日本虽位居世界经济强国的前茅,但其靠打工吃饭的工薪一族构成了其社会的主体。因此并非人人都过着富庶优渥的生活。诚然,日本的大企业福利待遇比较优厚,但大多数人只能供职于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的福利待遇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优越,要根据公司的规模,资本以及经营状况邓因素决定其福利水平。如果公司业绩不好,作为靠薪金吃饭的员工一年两次的奖金则难以保证。而年中和岁末的奖金则是他们一年到头的主要“外快”。收入的拮据,也就造成了他们在生活中奉行节俭的第二个原因了。第三,日本社会是靠男人创造财富的社会。根据他们的习俗,女性一旦结婚,很多人便辞职赋闲在家,司职专门主妇。而维持家庭生计,买房购车,养家糊口的重任就全部落在男人肩上。虽然一个日本人的工资能支撑家庭的基本生活开销。但一家大小的吃喝,子女教育费用,再加上养房购车,每月算来算去也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大部分日本人的生活压力还是蛮大的。即使有些人喜欢工作后去酒馆里买醉,但也不会随心所欲的纵情挥霍,更别说抢着为同伴买单了。竞争意识,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让日本人享受高品质的服务已经习以为常。因此,在日本没有付小费和收小费的习惯。他们也会将这个习惯带到海外。特别是在一些亚洲国家,收不到小费,对于一些习惯了欧美客人付小费的服务人员来讲,也必然觉得日本人太抠门了。还有,做事认真、严谨、公平意识等日本人约定俗成的文化,在生活中也体现出了平均的AA主义。除非某人声言是他请客,否则无论聚会者的年龄大小、地位高低、收入多少,一概平摊费用。他们对这样的风尚认为是理所当然,没什么疑问。也不会有人为了面子上的风光,打脸充胖子的买单,尽显虚荣“大气”。因此,在日本的餐厅里,经常会看到银台前,一起欢聚的人们,刚才还气氛热烈的亲密无间,而此时,大家都认认真真地排队等着结账,交上自己的那一份饭钱。事事认真的性格,也导致了日本人习惯于锱铢计较。比如,我的一个同学,家里是开船厂的,非常有钱,属于“富三代”了。但我注意到,与他交往多年,每次聚会,他都要非常认真地让参与者交钱,毫厘必究,更没见过他主动买单请过同学们,哪怕是只有两个人的相叙。因此,日本人的拮据观念,恐怕是一种深入肌髓的思维习惯,也不见得与钱多钱少有决定性的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