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书评,《家》的书评,最后一百财富,拜托了

如题所述

一往历史,一种生活,一片背景,一个家庭。
看了巴金的《家》,冥冥之中像一滩死水中忽然递进一滴水,荡起了那微妙的涟漪,无人知晓,只有自己心中明了,那微微的触动有多么触目惊心,多么波澜壮阔... ...
人类是多么奇妙,我无法不承认上帝的创造是多么的力道,多么神秘,又是多么无奈。每个人都无法选择,选择一个好的历史背景,无法改变一个家庭。在苍老的秦宋汉武,或为皇家子弟,嘤嘤落地便背负了天下苍生的债,或拼的你死我活争权名势,不顾一切。亦或者像昭君出马,貂蝉戏董卓,一生为了帝国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们无法选择,他们也想过挣扎,想用那祈求可怜的目光试着挽回一切。可那一滴水荡起的微波又怎能荡入别人的视线!根本无人知晓。只好向狰狞的岁月屈服,总是出了个以死捍卫自己幸福的,又有何用?生活不会因为你的离去而改变多少,人们照常望晨阳升起,观夕阳西落,太多的无奈,太多的悲哀。
觉新,与明轩他们也同样无法选择,他们生活在了一个腐败的被宗教礼仪全全包围的家庭,而他俩恰恰相反的极端性格让曲折的故事更加离奇!
他们是苦命的一代人,他们的爱情注定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无法改变,他们也曾经努力地挣扎,去争取自己的幸福。可是,他们那单薄的实力怎敌得过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力量,那冥冥中的巨大力量。他们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亲人,他们恨的是,渗透到家庭的历史的惨腐。
每每看到明轩时,泪总也不住的涌出眼眶,他的一生太苦了,他那样深爱的梅,他却不能娶她,两个人煎熬的走过每一个日子,每当他在梦中呼唤他的梅时,谁又能懂他的痛呢?梅走了,留给他那没出生的儿子一双老虎鞋,那是他们的约定。而觉新呢?他自己最痛恨的逃避,自己也没能逃脱命运的折磨,鸣凤终究还是带着绝望走了,当他站在鸣凤死去的河边,深深地呼喊着那个他给了永远承诺的女孩。可是,无论怎样,鸣凤还是死了,留给了他的三少爷无尽的痛悔及思念。
在那个封建的家庭里,老爷子的利益高过一切!也许吧,老爷子在死去的那一刻,他隐约明白了明轩的幸福,梅的死,鸣凤的死,罪魁祸首就是自己。所以,在自己弥留之际,他愿意放下一切,只为了见他那个逃婚的二孙子一面。
珏的死,是我想象之中,意料之外的事,猛然让我心痛了一把,是那个时代的无奈,珏的离去,撕碎了明轩最后的慰藉。他什么也没有了!我理解她的屈服,她是为了爱,她不愿他的明轩,这个爱的很苦的男人再多一点的为难,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明轩最后一丝的胆怯。一扇大门使珏与明轩阴阳相隔两岸。他使劲的推门啊,他终究还是没有见他的珏最后一面,他深深地明白,阻挡他的并不是这扇门,这扇门没有多么大的力量,阻挡他的是那个腐败的家庭。是那个封建的社会!
珏是可怜的,她死后,除了她的婆婆和丈夫去看她,家里的长辈再没有别人去。那个个人自扫门前雪的四太太五太太,她们不是不去,他们不敢去,他们心中有愧,他们明白,她真正死的原因完全是因为他们,她的死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他们也许会内疚吧!心灵深处应该也会有那么一点点的谴责吧!
最终,觉新还是离开了那个他恨恶的家,他口口声声说那个家没有什么留恋的了,剩下的只有敌人,可当他与他的大哥相拥而泣的一瞬间,他体会到了他大哥的爱,当他站在船上,缓缓离岸的时候,大哥慌忙的跑来了,站在码头的最高处,他看见了他亲爱的大哥,那个一夜衰老了很多的蹒跚的身影...泪还是流满了脸庞,他使劲的挥动着手臂,呼喊着大哥,直到深爱他的大哥淡出他的视线。他离开了,那个不知道多久,但一定会牵挂着回来的家!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无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故事,世界始终还是要以神秘的姿态置你于进退两难的维谷中。当我们遇到自己束手无策的事情时,我们才能感受到那比我们强大百倍的力量支持着整个世界。结果,当然简单,--剧场灯亮,每个人的电影早已在无数的叹息中悄然谢幕......
与其这样痛苦,不如选择觉新的人生,站起来,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为自己的信仰而奋斗!为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温存,永不放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2-27
一个人的悲剧,往往是个性造成,一个家庭的悲剧,更往往是个性的产物。
                                              ——柏杨
《家》这本书主要描写的是“五四”青年运动前后,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激烈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而四川成都的一个大家庭——高公馆也正面临着一些家庭的内部纷争。在这个公馆中除了高老太爷,还有五房分支,小说主要以觉新、觉民、觉慧为主,描写了新思想在封建旧思想的统治下如何诞生和反抗,同时也描绘出了封建大家庭礼教的没落、腐朽。在书中,不论是高老太爷的封建、迂腐,还是觉慧的叛逆,都深深地植入了我的内心,生根发芽。
    高老太爷,他是旧时封建礼教的虔诚的信徒,他对晚辈的严厉,都是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也是为了遵从旧制度、旧思想的意志,从他用抓阄来决定觉新的婚事,到让鸣凤嫁给一个近60岁的人做小老婆,再到逼迫觉明娶妻(虽然最后没有成功),都体现了他的独断专制,他的一切都叫人无比的厌恨,甚至在读到他死时,竟长长地舒出了一口气。
    觉新,他是处于新旧时代夹缝的一个即可怜又可恨的人。他总是用屈服于一切的心态面对一切,他的屈服,让他失去了他的初恋――钱梅芬(梅表姐),又即而失去了他的妻子――瑞珏。他不懂得反抗,只是一味地服从所有的长辈,刻意地去讨好他(她)们,甚至不顾妻子有孕在身,让其离家生产,最终导致妻子难产而死。可以说,他的不幸,一半是封建礼教使然,一半是他性格决定的,他的身份(长孙)注定是那个大家族的牺牲品。正如弗罗姆所说的,一个人所处的荒谬的、也是悲剧性的处境就是:当他最需要良知时,良知却最软弱。
    瑞珏是觉新的结发妻子,也是高公馆的长孙媳,作为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妇女,她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喜爱和尊重,然而她最后却变成了封建迷信的祭品,让读者不禁掩卷长叹。梅是觉新的初恋,也可以说和觉新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她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在自己的最爱结婚后,又遭遇丈夫早逝,公婆不善,最后亦死的凄凄惨惨。
觉明和觉慧是反抗封建礼教的先驱,觉明是一个复杂的人,他一方面妥协着封建礼教,一方面又在反抗着封建家庭的束缚,最终,因为觉慧的支持而避免了觉新和梅的悲剧的重演。觉慧是个反封建的代表,他的眼中自始至终都闪着叛逆的火花,又因为她最爱的人(鸣凤)而达到巅峰。
琴是那个时代反抗封建礼教束缚的女性的代表,她的身上即有旧时代女性的矜持,又有新时代女性的自信和反抗意识,虽然她一直游离于封建和自由之间,但最终却勇于反抗,并最终获得了爱情。而鸣凤是封建大家庭的奴隶,从她喜欢上觉慧这个勇敢的男子时,便是又一个悲剧的开始。她的不敢表达自己的爱意,以及最后为爱沉湖,都让读者唏嘘不已。所以说,《家》这本书,也是描写女性从服从到觉醒直至抗争的不朽名作。
读完《家》,我不禁感慨,巴金先生不愧是中国一代名家,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丰满,惹人爱怜、发人深省。而正如《复活》中的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只是我们却乐在其中,找不到出口。
推荐书籍:《平凡的世界》、《子夜》、《傲慢与偏见》、《野性的呼唤》、《基督山伯爵》。
推荐理由:《平凡的世界》讲的是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农村发生的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既体现了农村改革的新气象,又突出了当时的社会所面临的很多发展问题,读后令人深思。《子夜》描写的是中国面临内外困窘时人们的觉醒,“子夜”即是午夜12点是黎明与黑夜的交叉点。《傲慢与偏见》描写的是一个家庭中,五种不同形态的婚姻。《野性的呼唤》描写的是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也从中体现了社会上,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状态。《基督山伯爵》描写的是一个青年从入狱到逃狱再到复仇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部活的欧洲历史。追问

这是高中教材后面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