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知识的

如题所述

地球形成自46亿年前,大约在16亿年前地球每昼夜只有9个小时,比现在自转快的多,每年约有800多天;到了6亿年前,每昼夜延长到了20个小时,年缩短到440天,地球正在逐渐放慢自转速度,原因可能主要是月球的潮汐引力作用。一般认为,地球的形成起源于太阳星云分化物。46亿年来,地球从一个均质的球体演变成现在的“圈层”结构。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地幔厚度约3473千米,占地球体积的83.4%,地幔温度为1000~3000摄氏度,地核厚度约3473千米,占地球体积的16.3%,物质处于液体状态,内核温度高达6000摄氏度以上,与太阳表面温度差不多! 从我们身处地球的视角看来,我们这个行星是非常巨大富饶,为似乎无穷尽的空气所包围的;然而,宇航员从太空看来,地球只是个瘦小的球体,被一层薄薄的仿佛一吹就散的大气所围绕。对一个空间旅行者来说,在深邃黑暗的空间里的地球,蓝色的海域、棕色或绿色的陆地与白皑的云是异常醒目的。 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行星,距离有1亿5千万千米(9320万英里)。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天为365.256个地球日,自转一周为23.9345小时。地球的直径为12756千米(7973英里),只比金星大几百千米。我们的大气层由78%的氮,21%的氧及1%的其他成分组成。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定居的行星。它的快速自旋与炽热的镍铁内核产生了足够的磁场,与大气配合保护我们,抵御来自太阳与其他星球的辐射。大气层还保护我们免遭流星的侵袭,它们中的大多数会在到达地球表面前烧毁。 从多次星际旅行的成果中,我们对我们这个行星已有了较多深入的了解。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索者1号(Explorer 1)发现了现被称为范艾伦辐射带的强辐射区,这一气层由被赤道地带环形地磁场捕获的快速移动的电子组成。来自其他卫星的信息则显示由于太阳风的作用,地磁场被扭曲成了水滴形。我们同样了解到原先以为平和静止的上层稀薄大气实际上是非常活跃的--白天膨胀夜晚收缩。由于受太阳活动的影响,上层大气层导致了地球天气与气候的变化。 除了影响地球的天气情况,太阳活动还使大气产生奇异的视觉现象。当来自太阳风的电子被地磁场捕获时,它们与地球两极大气中的空气分子结合在一起。这些空气分子随即发光,即产生极光。 地球数据 质量(千克) 5.976e24 赤道半径 (千米) 6,378.14 赤道周长 40075.7千米 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极半径 6356.75千米 赤道半径比 (地球 = 1) 1.0000e+00 平均密度 (克/立方厘米) 5.515 近日点日距(每年1月3日左右) 147,100,000千米 远日点日距(每年7月4日前后)152,100,000千米 距太阳平均距离 149,600,000千米(一个天文单位) 自转周期 (天) 0.99727 自转周期 23小时56分1.09秒(平均太阳时) 公转周期 (天) 365.256 公转行程 9.4亿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 (千米/秒) 29.79 重力加速度 1 G(9.8米/秒) 公转离心率 0.0167 黄赤交角 (度) 23.45 公转倾斜角 (度) 0.000 赤道脱离速度 (千米/秒) 11.18 赤道表面重力加速度 (米/两次方秒) 9.78 视觉几何反照率 0.37 平均表面温度 15°C 大气压力 (巴) 1.013 大气组成 氮 氧 其他 77% 21% 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22
这问题问的,真是....?

地球是太阳系中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而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它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颗,也是现代科学目前确证惟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科学家估计地球的年龄大约有45亿7千万年(4.57×109年),在行星形成后不久,可能曾遭受小型天体撞击而产生一个天然卫星-月球,环中交叉十字为地球的天文符号,十字的两画分别代表子午线和赤道,另一种画法则把十字放在环形的上方(Unicode:♁)。

轨道资料:
历元 J2000
远日点距离: 152,097,701 km
(1.016 710 333 5 AU)
近日点距离: 147,098,074 km
(0.983 289 891 2 AU)
轨道长半径: 149,597,887.5 km
(1.000 000 112 4 AU)
轨道短半径: 149,576,999.826 km
(0.999 860 486 9 AU)
轨道周长: 924,375,700 km
( 6.179 069 900 7 AU)
轨道离心率: 0.016 710 219
平均公转速度: 29.783 km/s
(107,218 km/h)
最大公转速度: 30.287 km/s
(109,033 km/h)
最小公转速度: 29.291 km/s
(105,448 km/h)
轨道倾角: 0
(7.25°至太阳赤道)
升交点赤经: 348.739 36°
近日点辐角: 114.207 83°
卫星: 1个(月球)
================================
物理特征
椭圆率: 0.003 352 9
平均半径: 6,372.797 km
赤道半径: 6,378.137 km
两极半径: 6,356.752 km
纵横比: 0.996 647 1
赤道圆周: 40,075.02 km
子午圈圆周: 40,007.86 km
平均圆周: 40,041.47 km
表面积: 510,065,600 km²
陆地面积: 148,939,100 km²(29.2 %)
水域面积: 361,126,400 km²(70.8 %)
体积: 1.083 207 3×1012 km³
质量: 5.9742×1024 kg
平均密度: 5,515.3 kg/m³
赤道表面重力: 9.780 1 m/s²]]
(0.997 32 g)
宇宙速度: 11.186 km/s(≅39,600 km/h)
恒星自转周期: 0.997 258 d (23.934 h)
赤道旋转速率: 465.11 m/s
轴倾斜: 23.439 281°
北极赤经: 未定义°
赤纬: +90°
反照率: 0.367
表面温度:
热力学温标
摄氏温标
最小 平均 最大
184 K 287 K 331 K
-89.2 ℃ 14 ℃ 57.7 ℃
形容用词: Terrestrial、Terran、
Telluric、Tellurian、
Earthly
============================
大气
表面压力: 101.3 kPa(海平面)
大气组成: 78.084% 氮
20.946% 氧
0.934% 氩
0.0381% 二氧化碳
水蒸汽(依气温而有所不同)
=============================
结构
如同其他的类地行星,地球内部从外向内分别为硅质地壳、高度粘滞状地幔、以及一个外层为非粘滞液态内部为固态的地核。地核液体部份导电质的对流使得地球产生了微弱的地磁场。

地球内部的金属质不断的通过火山和大洋裂缝涌出地表(参见海底膨胀条目)。组成地壳大部分的岩石年龄都不超过1亿(1×108)年;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地壳年龄大约有44亿(4.4×109)年历史。[1]

总体来说,地球大部分的质量是由下列元素组成:

* 铁:34.6 %
* 氧:29.5 %
* 硅:15.2 %
* 镁:12.7 %
* 镍:2.4 %
* 硫:1.9 %
* 钛:0.05 %
* 其他元素:3.65%
==============================
内部
地球内部温度高达5270K。行星内部的热量来自于其形成之初的“吸积”(参见重力结合能)。这之后的热量来自于类似铀钍和钾这类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从地球内部到达地表的热量只有地表接收太阳能量的1/20000。
深度 内部层
公里 英里
0–60 0–37 岩石圈(约分布于5或200公里之处)
0–35 0–22 地壳(约分布于5或70公里之处)
35–60 22–37 地幔外层(岩浆)
35–2890 22–1790 地幔
100–700 62–435 软流圈
2890–5100 1790–3160 地核外核
5100–6378 3160–3954 地核内核
====================================
海陆分布:
地球总面积约为5.10072亿km2,其中约29.2%(1.4894亿km2)是陆地,其余70.8%(3.61132亿km2)是水。陆地主要在北半球,有四个大陆:欧亚大陆、非洲大陆、美洲大陆、澳洲大陆和南极大陆,另个还有很多岛屿。大洋则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个大洋及其附属海域。海岸线共356000千米。

极端海拔:

* 陆地上最低点:死海 −418米
* 全球最低点: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海沟 −11,034米
* 全球最高点:珠穆朗玛峰(圣母峰) 8,844.43米
==============================
灌溉土地:

2,714,320km2(1998年)

人类

目前全球人口:6,620,137,331 (2007年9月,美国中央情报局[1])
年龄结构:

* 0-14 岁: 27.8% (男性919,726,623; 女性870,468,158)
* 15-64 岁: 64.9% (男性2,117,230,183; 女性2,066,864,970)
* 65 岁以上: 7.3% (男性207,903,775; 女性 263,627,270)

由于一些国家不维护年龄结构的信息、因而在总世界人口和全球年龄结构共计之间存在轻微的误差(2005年)

年龄中位数:

* 总计:27.6岁
* 男性:27岁
* 女性:28.2岁(2005年)

人口增长率:

* 1.14%(2006年);7500万人/年; 每日20.6万

出生率:

* 20.15新生人口/1000人(2005年);1.4亿/年;每日38.36万

死亡率:

* 8.78死亡人口/1000人(2004年);6000万/年;每日16.44万

性别比:

* 出生: 1.06男婴/女婴
* 15岁以下:1.06男孩/女孩
* 15-64岁: 1.03男人/女人
* 65岁以上: 0.79男性/女性
* 总计:1.01男性/女性(2005年估计)

出生婴儿死亡率|婴儿夭折率:(2005年估计)

* 总计:50.11死亡人口/1000新生婴儿
* 男性:52.1死亡人口/1000新生婴儿
* 女性:48.01死亡人口/1000新生婴儿

平均寿命:

* 全部人口:64.33岁
* 男性: 62.73岁
* 女性: 66.04岁(2005年估计)

总出生率:

* 2.6婴儿出生/妇女(2005年估计)

识字能力

15岁以上具有读写的能力

* 总人口: 77%
* 男性: 83%
* 女性: 71% (1995年)

(够了吧!靠这类问题该自己去查,或者是翻书去~~~~~)
第2个回答  2014-01-11
地球形成自46亿年前,大约在16亿年前地球每昼夜只有9个小时,比现在自转快的多,每年约有800多天;到了6亿年前,每昼夜延长到了20个小时,年缩短到440天,地球正在逐渐放慢自转速度,原因可能主要是月球的潮汐引力作用。一般认为,地球的形成起源于太阳星云分化物。46亿年来,地球从一个均质的球体演变成现在的“圈层”结构。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地幔厚度约3473千米,占地球体积的83.4%,地幔温度为1000~3000摄氏度,地核厚度约3473千米,占地球体积的16.3%,物质处于液体状态,内核温度高达6000摄氏度以上,与太阳表面温度差不多! 从我们身处地球的视角看来,我们这个行星是非常巨大富饶,为似乎无穷尽的空气所包围的;然而,宇航员从太空看来,地球只是个瘦小的球体,被一层薄薄的仿佛一吹就散的大气所围绕。对一个空间旅行者来说,在深邃黑暗的空间里的地球,蓝色的海域、棕色或绿色的陆地与白皑的云是异常醒目的。 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行星,距离有1亿5千万千米(9320万英里)。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天为365.256个地球日,自转一周为23.9345小时。地球的直径为12756千米(7973英里),只比金星大几百千米。我们的大气层由78%的氮,21%的氧及1%的其他成分组成。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定居的行星。它的快速自旋与炽热的镍铁内核产生了足够的磁场,与大气配合保护我们,抵御来自太阳与其他星球的辐射。大气层还保护我们免遭流星的侵袭,它们中的大多数会在到达地球表面前烧毁。 从多次星际旅行的成果中,我们对我们这个行星已有了较多深入的了解。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索者1号(Explorer 1)发现了现被称为范艾伦辐射带的强辐射区,这一气层由被赤道地带环形地磁场捕获的快速移动的电子组成。来自其他卫星的信息则显示由于太阳风的作用,地磁场被扭曲成了水滴形。我们同样了解到原先以为平和静止的上层稀薄大气实际上是非常活跃的--白天膨胀夜晚收缩。由于受太阳活动的影响,上层大气层导致了地球天气与气候的变化。 除了影响地球的天气情况,太阳活动还使大气产生奇异的视觉现象。当来自太阳风的电子被地磁场捕获时,它们与地球两极大气中的空气分子结合在一起。这些空气分子随即发光,即产生极光。 地球数据 质量(千克) 5.976e24 赤道半径 (千米) 6,378.14 赤道周长 40075.7千米 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极半径 6356.75千米 赤道半径比 (地球 = 1) 1.0000e+00 平均密度 (克/立方厘米) 5.515 近日点日距(每年1月3日左右) 147,100,000千米 远日点日距(每年7月4日前后)152,100,000千米 距太阳平均距离 149,600,000千米(一个天文单位) 自转周期 (天) 0.99727 自转周期 23小时56分1.09秒(平均太阳时) 公转周期 (天) 365.256 公转行程 9.4亿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 (千米/秒) 29.79 重力加速度 1 G(9.8米/秒) 公转离心率 0.0167 黄赤交角 (度) 23.45 公转倾斜角 (度) 0.000 赤道脱离速度 (千米/秒) 11.18 赤道表面重力加速度 (米/两次方秒) 9.78 视觉几何反照率 0.37 平均表面温度 15°C 大气压力 (巴) 1.013 大气组成 氮 氧 其他 77% 21% 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