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中,塑造了一个怎么的词人形象?

如题所述

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中,塑造了一个旷达不羁,真性情的词人形象。

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九月。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夜阑风静縠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10
艰难的生活,在东坡的文字里变得诙谐幽默。可是,现实里的他,也曾那么狼狈。春雨连绵的时候,临皋亭化身为一叶扁舟,四周全是水。空荡荡的厨房,找不到食物充饥,只能熬一锅野菜。破旧的炉灶冒着烟,因为干柴用尽,湿漉漉的芦苇,烧起来总是不尽人意。

伤心的苏轼,梦里都想回到故乡。每年寒食时节,他想去祭奠亲人,都不能够,这样的心酸,他却很少向别人提及。他一心想着为国效力,可是却报国无门,通往京城的路,遥不可及。

想着余生与江海为伴的东坡,已经由入世的心态,慢慢转变为出世。他追求天人合一,向往自由,他想在秀丽的山河中,寻求心灵的静谧。东坡的这首临江仙,充分体现了他的真性情,字里行间透露着他的与众不同。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宋代〕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