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根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七月,江南阴雨连绵,我决定携子北上。去看看那个每天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地方。

        儿子很兴奋,他的课本中有峻峭雄伟的八达岭长城;有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有设计新颖独特的鸟巢,水立方 ;当然还有全聚德的烤鸭和梦想中的学府北大清华;

        我的脑海飘忽的是故宫天坛的深遂寥廓 ,颐和园亭阁的秀丽典雅,圆明园残垣的悲愤啜泣,还有皇城根下独有的历史气息和政治气息。

        我们似乎都迫不及待地想快点亲临皇城根下,感受体验一下想象中的一切。

游山

        在地道京腔导游的招呼声中,我们于凌晨五时左右出现在八达岭长城脚下。也是在去往这里的途中,儿子首次惊奇地看到天空中东边旭日初升,西边胧月淡隐的奇特景象。

        影影绰绰,四下已有一些和我们一样新奇而又兴奋的游客,在导游“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语言煽动下,儿子疾步向前跃跃欲试。起先,人们都是用跑的节奏来登长城,无论男女老幼,当“好汉”的打趣声也此起彼伏。儿子和同行的小朋友你追我赶,敏捷地跳起跃下,很快将我们甩下很长一段。当他们想起回头找下爹妈时,看见爹妈双手紧紧抓住长城边上铁杆扶手小心拾阶而上的狼狈样禁不住哈哈大笑。才上两个坡亭,游人的速度便不约而同慢下来。有的不停喘粗气,有的手脚并用,名符其实的“爬”长城,更多的人走走停停。

        此时四周已是晨曦散尽,长城仿若一位娇羞的女儿扯下面纱,尽显真容。它依山而筑,青灰色的城墙,灰褐色的石阶宛若一串串夺目的玉带横陈山顶,随山势而连绵起伏,回旋曲折,于绿树青山蓝天白云间,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夺目!过往人们一边用相机拍摄各式美景一边啧啧称奇。

        儿子则告诉我,在长城的烽火台上,他似乎看到《明朝那些事》中朱棣皇帝手下名将徐达指挥金戈铁马,击退鞑靼时仰天长笑的表情......

逛水

        水景是颐和园的特色。

        我们去岛上的湖心亭,先后换乘三次船。泛舟湖上,两旁垂柳依依,红的舟,绿的柳,恍惚间以为自己穿越,正随皇族去避暑胜地。

        方圆 29万多平米的颐和园有着大小共40座亭台楼阁。要么建于湖心,要么建于桥头,要么筑于湖上的小岛上。亭在岛上,岛在湖上;亭台楼榭,各式各样。有十里绣廊,将古代传说轶事逐一绣于檐下匾前,无一不是色彩丰富,栩栩如生;有工艺复杂的十七孔桥,桥下十七孔,若洞箫,和水声,自然吟哦。桥上大小石狮矗立,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有秀气玲珑的单孔桥,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竟分不出彼此。亭,或隐或现,有高端大气远远四下都可见,有含蓄掩映于岛上绿树红花只现一角飞檐的。但无论从哪座亭,哪个角度,似乎又都缺不了昆明湖水的润泽和渲染。

        如织游人,或伫桥远眺,或登亭望高,或依亭而坐,满脸满眼尽是昆明湖水的柔情和遐思......

泣残垣

        苏式园林,西洋园林,皇家园林。

        圆明园曾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朵美丽奇葩。现在只剩下一根根残损的柱子,一段段破裂的墙壁。恰似一位位伟岸的汉子抑或贤淑的女子被无情毁掉原本刚毅秀丽的面容和躯体,只剩遗骸在那里无声控诉哭泣。入侵掠夺者的残暴行径丝毫掩盖不了华夏民族建筑史上的骄傲和自豪。即便那残垣断壁上面,工艺的精细,造型的奇妙,材料的独特仍清晰再现。每个有良知的游人,在游览的过程始终沉默,任凭心中思绪翻滚。

        这是一种耻辱,需要铭记!

        看到一些游人兴致勃勃攀上残垣拍一些搔首弄姿的相片,我似乎隐约听到一种悲愤的哭声,是圆明园的园林在哭,为那些不懂民族悲哀的人们......

寻宫

        人说:不登长城非好汉,不进故宫是遗憾!

        故宫的奇在于它的磅礴气势中无声传递出的庄严肃穆的气氛。500多年的历史,72万平米的占地面积,9999间房屋,先后24个皇帝的入驻。似乎信手拈上一条便足矣让人叹服。

        赭红色的殿身,8米高的三层汉白玉护栏,青灰色的石板,朱红大门上排列有序的黄色铜珠依稀染上些许历史的尘垢;还有殿前青铜色的狮子,金黄色的铜鼎,飞檐上守护的各式神兽。一切时时会让游人发怔,眼前仿佛出现种种幻影。时而是皇帝上朝时文武百官恭叩于青石板上问安的声音响彻云霄,时而是明朝年间百余言官被嘉靖帝责令廷杖的惨烈情形,时而又是皇族世子于御花园玩耍嬉闹的场景......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过午门,一道道穿巡过来,便如同穿越几个世纪,也穿越历史的纷纭。唯一不变的是宫殿上空那群雁阵,似乎是故宫故人的化身,永久盘旋上空守卫着昔日的家园......

访坛

        天坛的绿化是游人最为欣赏的地方。

        这样一个用于祭祀的位置据说有着最好的风水。于四周环绕纵横有错的绿树环荫中。祈神殿和回音壁很是夺目。祈神殿的三层赭红色殿身高高立于园中央,汉白玉雕栏煞是显眼。回音壁圆圆的环形壁身设计让人折服。四周那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百年林木,犹似一个大大的天然氧吧,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行走其中,没有喧闹叫嚣,所有人都很安静,似乎用心感受天与地的交流。这究竟是园内古树的感召还是祈神殿的魔力?

祭先烈

        曾有“十里长安街送总理”,今有“十里天安门拜主席”!

        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国家博物馆四下交相辉映。当中便是偌大的天安门广场。

        当我们于凌晨四点来到广场,上面已是乌压压一片人影。看完升旗仪式,人群逐渐分散开来,广场愈加被填充实,但不见离开的人影,导游说是在等候祭拜毛主席遗容的。五点多,人群自发排队。六点左右,队伍已是九曲回环,一折一横一折一横,确实壮观。七点毛主席纪念堂才开门,游人在清晨的等候中不急不躁,有人实在站不得,索性席地而坐。队伍缓缓蠕动,进过一层层安检,终于来到主席汉白玉雕像前。有游人献上白菊,深切鞠躬,随后又顺着队伍进入里间主席的灵枢前,灯光照映下,他似乎只是在沉睡中。所有人默拜后依次离开,好像也怕惊醒这位伟人的沉睡......

        皇城根下,一位江南女子携着儿子,轻啜着老北京酸奶,浅尝着北京前门大碗茶,辗转于车水马龙间,流连于胡同庭院里,游山逛水泣残垣,寻宫访坛祭先烈,寻找历史烟云中的人和事........  .........
相似回答